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电大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农业科技期刊 农业杂志投稿 农业机械期刊 农业论文 农业期刊 农业期刊有哪些 农业农村杂志 农业期末论文目录 关于白朗县蔬菜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华南农业大学论文模板 农业党校毕业论文答辩 农业工程学报杂志

关于农业论文范文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质疑和辨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电大论文 原创主题:农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4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质疑和辨析是适合农业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农业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笔者认为,国内学术界这些年关于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研究,可能没有多少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分别承担哪些支出事项,对相关金额进行估算并分析是否承担得起等,其实都是没啥必要去研究的,因为,要么是经济学等学科已经对相关问题做了较充分的研究和理论阐述,我们只须直接借鉴有关理论成果即可,要么是没啥研究的意义,等等.经济学家已经做了充分翔实的论述,给出了比较清晰的答案.应进一步围绕政府向全体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和财政收入水平是否相适应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6-0087-06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换言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户口的转换是形,服务的分享是实.相关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农民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子女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市政设施与公共管理,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必然涉及到相应的资金支出问题.国内学术界近几年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对其做了很多分析探讨,认为应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研究主要是围绕市民化成本包含哪些内容[1]-[9]、成本测算方法与计算结果[1]-[6-10-11]和成本分担机制构建[2-3-6-8-9]等方面展开.随着正式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也对该问题做了相应的阐述.2014年3月,我国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到应“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

事实上,关于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这种提法值得商榷,这种提法或许是不够严谨不够科学的,由此展开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也令人存疑.

一、政府为什么提供公共服务

何为“公共服务”?法国学者狄骥于1912年在其著作《公法的变迁:法律和国家》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公共服务”的概念,认为公共服务指的是“那些政府有义务实施的行为”,“任何因其与社会团结的实现与促进不可分割、而必须由政府来加以规范和控制的活动,就是一项公共服务,只要它具有除非通过政府干预,否则便不能得到保障的特征”[12].公共服务是为社会所需要的,但公共服务不能由市场自发地进行供给,或者不能由市场自发地进行足额供给,而必须由政府主导其供给,或者由政府参与其供给.狄骥的概念就反映了这些内涵,其他一些学者的阐述也有类似的反映.公共服务往往不适合由私人部门供给,休谟 [13]在18世纪就指出,“因为个人都在找寻借口,要想使自己省却麻烦和开支,而把全部负担加在他人身上.政治社会就容易补救这些弊病.执政长官把他们的任何重大部分臣民的利益看做自己的直接利益.他们无需咨询他人,只须自己考虑,就可以拟定促进那种利益的任何计划”.斯密[14]阐述了国家的三大职能,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其建设与维持绝不是为了任何个人或任何少数人的利益),这种事业与设施,在由大社会经营时,其利润常能补偿所费而有余,但若由个人或少数人经营,就决不能补偿所费”.穆勒[15]赞成斯密所倡导的“自由放任”原则,但指出一些关系到社会“整体利益”的事,如初等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天燃气和自来水公司等,应由政府承担.

为什么公共服务不能由市场自发地进行供给或者进行足额供给,而必须由政府主导或者参与其供给呢?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解释的经济学理论有不少,这里仅以几个代表性理论为例,做些分析与探讨.

一是公共产品理论.Samuelson[16]萨缪尔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公共产品的定义,认为公共产品是“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指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非排他性是指只要该产品存在,就很难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使用或者分享,试图去排除会招致高昂的成本;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人使用或者分享该产品时,并不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事实上,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产品并不多见,这类产品是所谓的纯公共产品,还有一类产品只是具备两个特征中的一个,这类产品是所谓的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但却是竞争性的,或者具有非竞争性但却是排他性的.讨论公共产品时,一般既包括纯公共产品也包括准公共产品.与公共产品相对立的概念是私人产品,私人产品既是排他性的也是竞争性的.

私人部门不愿意生产并向社会供给纯公共产品和具有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原因就在于这些产品的非排他性特征.非排他性意味着,私人部门生产并供给产品,却无法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使用收费机制,也就无法补偿成本并获取合理的回报,这样,私人部门也就失去了生产并供给这些产品的意愿.那么,就必然是由政府来供给纯公共产品和具有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了.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就有类似于国防、环境保护这样的纯公共产品,政府主导其供给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的非排他性特征.对于具有非竞争性但却是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来说,私人部门一般都有意愿进行生产并供给,政府也就无须介入进来,因为排他性意味着,私人部门能建立起正常的产品使用收费机制,能补偿成本并获取必要的回报.但是,在某些具有排他性的产品供给过程中,政府也有介入必要,这是因为出现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如下面的外部性分析.

二是外部性理论.20世纪20年代,庇古提出了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个体(包括自然人、法人等)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没有反映在市场交易的收益与成本当中.包括负外部性与正外部性两种情况:在负外部性情况下,个体的经济活动使得其他个体或者社会受损,但该个体却没有承担何种成本,此时,该个体的边际个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在正外部性情况下,个体的经济活动使得其他个体或者社会受益,但受益者无须支付何种代价,此时,该个体的边际个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存在负外部性,那么,从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该产品存在过度生产的现象,庇古[17]认为,应对生产者实施征税以抑制其生产;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存在正外部性,那么,从整个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该产品存在生产不足的现象,应对生产者进行补贴以鼓励其扩大生产.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农业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明确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最。

2、 山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就业现状分析 摘 要:近年来,山西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化转移。在这变革过程中,农民离开自己。

3、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 摘要:文章在总结分析我国当前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讨论了场所联结、场所依恋、物理环境维度和社区维度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转变。

4、 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市消费主体路径 [摘 要]促进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会,是城镇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探讨了成建制农业转移人口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和必要性,结合。

5、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分析 【摘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是取得市民身份更是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方位融入城市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市民化成本过高,公共服务不。

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作为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力军,其城镇化的过程就是自身实现市民化的过程,因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