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从孝道的角度看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 大学生孝道的论文 孝道思想论文 孝道德育论文 孝道和大学生的论文 中国孝道文化论文

关于孝道论文范文 中国乡村社会孝道衰落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孝道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4

中国乡村社会孝道衰落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孝道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一、孝道真的衰落了?

如今,孝道衰落的说法似乎已然成了社会共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伦理文化传统的国度,孝道衰落所激起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一些倡导传统文化复兴的学者更是希望重塑儒学正统,以圣人教诲收拾人心,再造社会.

起初,笔者刚开始做农村调查时,耳闻目睹一些农村老人的凄凉晚景,也不免感慨系之,对中青年人的不孝愤愤然.然而,时间长了,就不免对自己先前的判断有所怀疑了.这倒不是因为什么见怪不怪熟视无睹,而是确实发现事情很复杂,见了某些现象就匆忙下结论说什么孝道衰落,义正辞严理直气壮批判一通,实在不应是研究者的态度,尤其是做社会学研究,这样简化岂不是太没有社会学想象力了么?

其实,农民经常说这样的话:“下人(指子女)有下人的家要养”“不能拖累子女”,诸如此类的表述还有很多.以前听到权当是父母对子女的拳拳爱心,对比子女的行为反倒更觉其不孝.后来,慢慢地就咂摸出了新的味道.父母“善解人意”的背后恐怕并不仅仅是个人觉悟的问题,它其实反映了一种以家庭为边界的自我认知,即他们在考虑自身境遇的时候并不只是将其看做理应得到子代赡养的长辈,而是将自己视为整个家庭的一部分,他们在家庭资源分配中的权利是服从于整个家庭长远发展的.再进一步看,一个个微型的家庭又何尝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转型社会的一部分?农民的个人命运系于家运兴衰,又何尝不系于社会发展?这样想来,对“孝道衰落”这样一个简单的暗含了价值判断的事实判断,也就有了一个颇具社会学视野的观察进路:个人-代际关系-家庭-社会.笔者想循此路径,谈一谈对孝道衰落的一点认识.

百善孝为先.按照我的理解,“先”既表示孝在众多伦理德行中的优先地位,也表示孝是习得其他德行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讲,伦理就是关系的组成原则和互动规则,孝之所以被置于首要地位,自然是因为父母乃人生的第一个关系,有父母然后有兄弟姊妹,然后有夫妻.关系总是对偶的,比如“父慈子孝”,总是对代际双方都有所规定.不过,伦理要求则是在对偶基础上有所偏重,表现在代际关系上就是强调父慈子孝的同时,偏重对“孝”的要求.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人的代际关系是“抚育-赡养”的反馈模式(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反馈模式的理想状态应当是抚育和赡养之间的平衡,使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换句话说,理想的代际关系应该是向下的抚育和向上的赡养都能实现的“双轨制”.当然,历史上总不乏这样的经验,即“老”和“幼”都有可能成为家庭应对危机的牺牲品.比如每当灾荒之年,无助的小农总是在扶老携幼逃荒避难时,少不了卖儿鬻女之举,老人和孩子似乎总是容易充当为使家庭延续下去而迫不得已的牺牲品.但这并不代表伦理道德的危机,因为生存理性对伦理道德的“惨胜”总是被作为最痛苦的事件,“家破人亡”是中国人公认的最悲惨的遭遇.换句话说,在漫长的历史上,尽管社会动荡时总少不了代际关系被破坏,但总体来看,反馈式的代际伦理始终具有正当性,一直是乡土社会泛道德化评价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二、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

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转型期农民再次遭遇巨大的社会压力,这些压力传递到家庭内部,并在代际关系上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所谓“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是隔代教育带来的人格健全发展的问题,而留守老人则是缺乏照料的养老危机.其实,即便是那些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养老状况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表面看来,农民似乎依然延续了以牺牲家庭完整性为代价求得家庭生存发展的理性逻辑,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留守儿童体现出来的抚育问题并不意味着代际关系中向下轨道出现了问题,留守老人所代表的赡养问题却可能意味着代际关系向上轨道的危机,也就是说,双轨平衡的代际关系正在重组.

将孩子留在农村,是年轻农民非常普遍的策略选择.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外乎三个原因,其一是外出务工的理性考量.将小孩留在农村既能节省经济成本(包括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又免去了照顾小孩的诸多麻烦,可以更充分利用时间和精力挣钱.其二是家庭结构变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年轻农民普遍兄弟较少,他们的小孩也很少,加上父母刚到中年,有能力为他们照顾小孩.其三是缺乏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隔代教育可能会导致的问题.当然,随着早期留守儿童长大逐渐暴露出隔代教育的问题,加上年轻农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到更多的儿童教育知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重视起这个问题来.2011年我在湖北孝昌农村调研时,发现许多年轻女性留在农村,她们说要一直在家陪子女上学到初中再考虑是否外出务工.去年我在广州某城中村调研时,则发现许多父母将子女带在身边,他们说宁可少挣点钱也要把子女教育好.这三个方面并不说明父母抚育子女的伦理责任的弱化,相反,事实表明父母的伦理责任在强化.传统上,父母的抚育责任主要是将子女养大成人并助其成家立业,子女建立家庭后,父母虽然仍会操心,但其家庭生活主要还是靠子女本人去打拼.养大成人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自不必说,成家立业上的责任更能体现代际关系向下轨道的强化.成家立业最主要的两件事是建房娶妻或者女儿出嫁(这里重点讨论前者),这在华北农村历来有“人生任务”的说法,完成这项人生任务是农民半生辛劳的主要目标,若完成了任务就算是对祖先对子女也是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若完不成任务,不但要遭受村庄舆论的非议,更会成为压在心头的石头,终生不安.如今,华北农村建房娶妻的经济成本日益高涨,两项加起来至少要十余万元,如果是两个儿子的话,基本意味着要倾尽家产,甚至要举债,所以河南农民有“生两个儿子哭一场”的说法.有过华北农村生活经验或调查经验的人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华北农民特别是中年农民(老年人就更不用说了)的物质生活水平(主要是饮食和衣着)和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很不相称.这反映出华北农民在通过亲代“自我剥削”的方式将家庭物质资源投向子代(子代对亲代就可以称为“代际剥削”).再结合前面对留守儿童的讨论,就是说父母的伦理责任还要继续延伸到儿子成家之后相当长的时期.这期间,父母要为儿子照顾小孩,看管房屋,代耕土地,在这些事情上父母一般还要继续进行经济支持,比如小孩的生活和教育开支,耕作中的物资投入等,父母和子女之间只能算一下“大账”,细碎的小账积累起来其实并不少.实际上,这笔账是算不清的,父母更不会主动去找儿子媳妇算.河南农民还有个说法叫做“媳妇是钱买的,孙子是爷奶的”,准确地概括出了代际关系中向下轨道的偏重.和此同时,刚刚完成人生任务的中年农民还要为自己积攒养老资源,这就导致了家庭物质资源的相对稀缺.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孝道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设乡村社会政治信任的历史考察 摘 要:政治信任是政党执政的基本前提和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乡村社会的政治信任建设,由此产生的政治信任为党夺取革命胜利和巩。

2、 中英文化中中国乡村社会转型比较 [摘要]《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地方》和《乡村里的中国》两部纪律片,以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中国乡村社会转型问题做了不同的诠释。前者强调农民对自身。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内容摘要: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引擎主攻点,是解决我国农村发展的一条合乎国情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

4、 中国制定社会保障法 摘 要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遭遇瓶颈,群体社会保障诉求增加,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改革面临严峻的新形势。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为中国社会保。

5、 宝洁系对中国商业社会意味着什么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一次,我也许会早一点离开宝洁。”2018年7月,熊青云加入电动汽车创业公司小鹏汽车担任CMO刚刚半年,她在位于广州郊区的总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