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卓砚论文发表 李砚祖专业论文写作 卓砚论文 mag焊熔滴过渡特性开题报告 和酸碱滴定相关的期刊和文献 苴却砚论文

关于砚滴论文范文 三足蟾蜍砚滴源流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砚滴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3

三足蟾蜍砚滴源流考是关于砚滴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砚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三足蟾蜍砚滴目前被认为最早出现于东汉,但这件东汉的三足蟾砚滴时间尤为可疑.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历代关于蟾蜍文献,并结合文物,做到出从宋始才有三足蟾砚滴出现;同时笔者试图解释四足蟾“异化”成三足蟾的缘由,即宋代思想文化上的新潮导致宋人对汉文化重新理解而造成的.

【关键词】三足 蟾蜍 砚滴 宋学

三足蟾蜍砚滴是指以三腿蟾蜍形象做成的砚滴,主要是陶瓷制品,也包括其他材質.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清代《饮流斋说瓷》云:“水滴,象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久矣.”[1]但是目前并没有研究说明蟾蜍砚滴的起源时间.目前考古研究认为,三足蟾砚滴出现时间最早为东汉,真正兴起却在宋代[2].但是为什么东汉到宋代之间却见不到三足蟾蜍砚滴的出土?这种砚滴又到底最早产生于什么时代?又是在什么动力驱动下“三足”化?

一、汉代蟾蜍形象考

1983年12月,高安市博物馆在城郊七星堆的一座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硬陶三足蟾砚滴,高4.2厘米,长7.6厘米,宽6厘米.此砚滴印坯雕塑成型,呈蹲状蟾蜍形,三腿,空腹,脊背中段处开一注水孔,嘴中部开一圆形出水孔,背部以印重叠圈点钱纹装饰,眼珠点褐彩[3].

但是披露这则资料文章的支撑材料却相对比较匮乏.首先,七星堆古墓群位于高安市筠阳镇东北隅,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由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高安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前后对该墓葬群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发掘战国、西汉、东汉、六朝、唐、宋、元、明墓40余座.且没有任何关于墓地的考古简报或者报告,让人难以知晓其墓葬完整状况.其次,目前各地出土的早期陶瓷三足蟾砚滴也不在少数,时间却普遍都集中在宋代[4].而东汉到宋代之间却没有其他的样本出土.这就让人更加怀疑东汉是否有三足蟾蜍形象的存在.

汉代的“三足蟾蜍”除了这件所谓的高安市出土的蟾砚滴以外,便没有其他实物的例子.那么汉代文献中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目前最早记录蟾蜍的文献可追溯到战国的《荀子》:“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可与语东海之乐.”王先谦注云:“言小不知大也.”司马彪曰:“坎井,坏井也.鼃,虾蟇类也.”[5]其中“虾蟇”即为“虾蟆”“蛤蟆”.《神农本草经》载:“虾蟆味辛寒,等,一名蟾蜍.”[6]当时对蟾蜍的记载只是做一般性的解释,并未提到蟾蜍是四足还是三足.

到了汉代,蟾蜍成为了月亮的象征而被神化,汉初的《淮南子》载:“月中有蟾蜍.”[7]东汉王充的《论衡》又载:“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等且听儒者之言,虫物非一,日中何为有乌?月中何为有兔、蟾蜍?”[8]和《荀子》一样,汉文献也没有提到蟾蜍到底是几条腿.

从文献中看,要想做到到汉代蟾蜍到底为几足是比较困难的,所幸汉代帛画、铜镜和画像石中记录了蟾蜍的形象.

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一副帛画[9],其左上角的残月之上绘了一只蟾蜍,四足是非常明显的(见图1);西汉中后期的河南洛阳卜千秋汉墓中,也有蟾蜍壁画[11],图中的蟾蜍和月桂在月亮之中,蟾蜍也是以四条腿形象示人(见图2).

而东汉铜镜与画像石中的蟾蜍形象与西汉时期的一脉相承,无一例外都以四足示人.

根据上述文献与汉代图像,汉以前及汉代的蟾蜍无一例外都为四足.因此这也更佐证了出土于七星堆汉墓的这件硬陶三足蟾砚滴并非是东汉时期的.笔者推测造成这样的误判也许有两点原因:其一,受当时墓葬发掘技术的不成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做到这件其他时代的三足蟾砚滴“混进”了汉墓;其二,这枚三足蟾砚滴自出土后一直陈列在高安市博物馆内,也许并没有对其进行正式的研究而误以为出自东汉.

除此之外,需要特别提到《西京杂记》中有关于玉蟾蜍水滴的记载:“晋灵公冢,等,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13]这则文献解释了蟾蜍形水滴的由来.《西京杂记》在历史上号称是西汉的刘歆所著,但《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轶事传闻的笔记小说,且它的作者问题较为复杂,因此不能反应出真实的汉代历史面貌.虽然在汉代已出现砚滴[14],但此条作为玉蟾蜍水滴记录的最早文献,其可信度应该留有疑问.

二、三足蟾砚滴时代考

那么三足蟾蜍形象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至唐代,文献和图像资料中的三足蟾蜍形象仍没有出现,大量出现的还是四足蟾蜍.最能直接体现的便是唐代铜镜上的蟾蜍形象.

直到宋代,南宋中后期编纂的嘉定《赤城志》第一次记录了三足蟾蜍形象的内容:“鼃(蛙),三足者名蟾蜍,大者名封蛤,又水中鸣者名虾蟇.”[15]另一条出自《事文类聚》:“蟾蜍,三足虾蟆也.”[16]又《五灯会元》中又载:“师曰:“夜闻祭鬼鼓,朝听上滩歌.”问:“如何是上座家风?”师曰:“三脚虾蟆背大象.”[17]同时宋人方凤与谢翱的文集都记载了三足蟾:“仰观洞中,他无漏泉,独此尔.浴室、石棂、三足蟾、悬钟、宝盖如名刹讲台上所设.”[18]

由此可见,在南宋三足蟾的形象已经普及.除了宋代文献的记录外,三足蟾也做到到了出土文物的支持.目前考古资料中的三足蟾形象都是以砚滴形式表现出来的,且都出自于宋代.

位于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里出土了一对三足蟾蜍形制的青白瓷水盂[19],一大一小,产于景德镇.同位于四川的宋代剑阁窖藏中出土了两件三足蟾蜍,一为玉制,另一为铜制[20].南宋龙游寺底袁墓地中也发现一件铜三足蟾蜍滴水,长8.2厘米,高4.8厘米,空腹,背有注水圆孔[21].

其中时间最早的一件是在浙江省慈溪市彭东乡征集到的宋代三足蟾水滴.“此器为农民挖泥沙时,于一古窑址堆积旁发现,出土时四周还有很多匣钵之类遗物.等估计此器制作年代约当宋初.”[22]这枚蟾蜍在时间上的鉴定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十分科学,在没有见到实物且没有研究专门探讨它的时间问题之前,从谨慎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这件文物最多只能说明为宋代所属.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砚滴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高州民歌源流考 [摘要]高州民歌虽没有一个明确的形成时间,但明朝万历年间《高州府志》记载:“渐袭风华体明之化,论治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

2、 秦汉秘祝源流考论 提 要:秘祝是秦及西汉初期负责为君主移过消灾的祝官,通常以“移过于下”的方式履行其职能。“移过于下”是一种转嫁灾祸巫术,虽然秘祝之官晚出,但秘祝。

3、 科学源流考 西方是近代科学的发源地,由于中文语境下长期缺少与“science”对应的词语,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內以“格致”指代科学,直到19世纪末,“科学”一。

4、 佛教成语源流考辨六则 内容摘要:一些大型辞书在佛教成语的收录过程中,往往以中土文献为源,结果导致误释成语本义、义项设立不全等问题。文章以《汉语大词典》等四部大型辞书收。

5、 供给学派源流考 时下中国,最流行的词汇非“供给侧改革”莫属,有聊学者和无聊文人都纷纷撰文,探幽索微,追本溯源,有限考证,无限发挥,从35年前里根登台经济政策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