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社会保障学论文 法制和社会杂志社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语言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传播和社会学刊 传播和广播毕业论文致谢 眼视光论文 化学和社会的论文 人教版品德和社会教学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怎么写

关于社会传播视域论文范文 社会传播视域下微信影响探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社会传播视域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社会传播视域下微信影响探究是大学硕士与本科社会传播视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社会传播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微信,作为社交工具,使大众更加熟悉、认识这个世界.微信的本质是社交,但要把握一个“度”.本文通过对受众使用微信中出现的社会 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使大众精准的定位微信,深刻的认识微信.

[关键词]形象表达;媒介依赖;现实社交圈;网络舆论;微信广告

微信迅速发展,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社交工具.易观2015年1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微信作为社交网络之首,以58755.1万的活跃用户数,排在了 和新浪微博之前.2016年微信加强了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不断拓展“智慧城市”服务版图,发布微信行业解决方案,帮助传统行业形成线上线下闭环,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高额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微信在给社会带来进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给受众的文化、生活等带来 影响.

一、人在微信中的形象表达

网络虚拟技术和网络文化导致了人的感性革命,导致了一种不同于物理世界的新的存在方式和感觉方式.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到,媒体是人的身体的延伸,网络虚拟技术,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超越了传统的感觉方式、感觉对象和感觉经验,打破了现实性和虚拟性的时空界限,导致了传统的自然平台上“不存在”和“不可能”的感性解放和心理整合,数字化作为媒介的一种特殊构成方式,对人的感性的影响力更是不可估量.

受众通过微信发状态,分享照片或评论,转发文章,其网上行为影响到朋友圈中人的具象形态.受众对微信中人的印象、认知和评价,会受到来自发在微信上的文字、图片或者转发的文章的影响,尤其那些素昧平生或者“浅交往”的人完全依赖于此.如果微友天天在朋友圈发一些感伤情调的语录,那么朋友可能会给你贴上“多愁善感”、“文艺”的标签;如果微友每天发美食、乐于探索各色偏僻的小吃店,有人就会将你归为“吃货”;如果微友晒名包、名车或周游世界的美图,有人就会认为你是“土豪”或者“富二代”、“官二代”等等.微信中的自我没有了束缚,得到了个性解放,很可能会将真正的自我展示出来.

按照法国学者德布雷“ 化”的说法,在以往,我们常说先有了人,人再去使用媒介;可是现在,人的身份和各种面貌由微信 传播得以呈现.换言之,微信不再只是为人所用的工具,更成为“塑造”人的 ,主体在微信的交往、话语、传播中得到了形象的重新表达.在微信的拟态作用下,人在微信中的新形象将会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形象存在分歧,出现现实和虚拟的形象混淆.当人通过微信 塑造后,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是一个被重新定义的人,而现实中的主体形象会因为微信媒介的存在而受之影响.

人一旦通过媒介进入虚拟环境,就很难保持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形象,释放潜意识的私欲得到了催生膨胀的土壤,然而,现实的人在拟态环境下生存只可以当做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传播者可以将实实在在的自己在微信媒介中真正的还原出来,而作为受众应理性看待微信环境下的新形象个体,达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和谐统一.

二、人对微信的媒介依赖

人是社会的动物,是文化的动物,当微信作为社交媒体闯入了受众视野的时候,当受众在无意之间使用微信的时候,微信也就成为受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受众日常社交需求和生活便利.随着微信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群体效应显著,受众对微信的依赖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微信虚拟平台上,寻找自我价值和归属感,形成心理和行为上的依赖,进一步封闭自我,促使大众走向非理性的状态.

微信改变了受众以往的行为习惯,还渗透到受众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它已经借由其应用媒介让受众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延伸,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从某种角度来说,微信较为深层的影响到人们整个生存状态,成为受众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人们每天打开手机浏览微信成为家常便饭,在闲暇的时候,在聚会的场所,除了文字交流外,还通过微信语音、图片、表情等多种方式进行社交.体现出受众对微信的媒介依赖,受众沉溺在虚拟空间内,不知不觉和现实割离.另外,如今的社交工具众多,微信的使用人数大,受众有意识的使用微信,选择微信就代表受众拥有通行证,跨入门槛融入一个虚拟广袤的世界,受众需要微信来融入微信圈子,被动依赖于微信时代的延伸和发展.

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经历对于人来说是天然的,人不能只单纯的依靠社交工具来填补物质和精神上的空虚;对微信的新鲜感是正常的行为表现,而对于长时间无法自拔的使用微信,那就是成瘾于此.使用微信是社交需求,把握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度使用微信才是正常之道.

三、微信缩小了受众的现实社交圈

人在网络虚拟技术和网络文化下得到了感性变革.受众沉迷于网络世界,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网络世界中,各种网络社区为受众的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形式,网络社区可以说是人类交往方式的一次革命.但是网络社交多了,现实世界的交往就少了.受众宁愿在网络世界中和他人进行天马行空式的聊天,不愿意也没有时间和现实世界中的活生生的个体进行交流.

一个应用软件的出现,自然会出现一个适应群体,形成一个社会交往的圈子,而微信的使用,却使这个圈子空前膨胀.受众花费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交流、互动、分享等实际微信交流行为.而过度的虚拟社交活动会缩小现实的人际交往,据统计,受众平均每天停留在微信上的时间是3-5小时.人作为社会动物,如果长时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就会在日常交往 得缺乏信心,最终导致性格内向,甚至会变得压抑以至于孤僻.长期沉溺于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将会无法适应现实社会所带给受众的复杂规则,会出现逃避社会角色的现象.适度网络社交,偏向于融入社会和生活中,权衡虚拟和现实的关系.

四、微信使用对网络舆论的 影响

(一)微信是 情绪宣泄的场所

在虚拟社会中,个体不用谨小慎微的去维护自身的社会角色所带来的行为规范,道德的自我弱化不可避免,会表现出不愿为自我行为承担责任的现象,不愿考虑他人的感受随意宣泄 情绪等行为.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社会传播视域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大众传播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摘 要】 文章叙述了大众传播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现状与挑战,探讨在大众传播媒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对策:加强政府监督与管理;提。

2、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狑犲犫2.0的互动方式和社会分层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 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 3%。自2010年“微博元年”,微博用户从6311万,爆发增长到2015年年。

3、 社会变革视域下中国梦共识意蕴 摘 要: 中国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漫长而艰辛。目标不明确及其带来的共识稀缺影响了路径的选择与确定。中国梦作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精确概括。

4、 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路径选择 摘要:2015年10月31日-11月1日,“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运用综述分析法,归纳总结“第六届农村社会学圆桌论坛。

5、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政府危机传播 摘 要 以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为研究样本,探究暴恐事件发生后,政府信息传播机制和危机传播路径,考察移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机构和官员如何提高新媒体素。

6、 型社会政策视域下我国农村贫困治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进程虽取得巨大成就,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为我国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视域。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