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水龙吟论文范文 水龙吟十三首看辛弃疾对词体变革得和失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水龙吟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6

水龙吟十三首看辛弃疾对词体变革得和失是关于水龙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水龙吟苏轼赏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内容摘 要:辛弃疾所创作的《水龙吟》十三首中,有其词体变革的成功之作,将词从闺阁中解放出来,转为对国家命运、个人志向的关注.语言上的雅化更添文人气息.也有部分失败之作,过度散文化导致词作美感不足,词作精英化的同时失去了广大的接受群体.从中可以看出辛弃疾对词体变革的创新和不足,对辛弃疾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水龙吟 辛弃疾 词体变革

辛弃疾对于词体的变革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多数研究者以辛弃疾的整体词作为基础对其词体变革进行研究,从单独的词牌词作对此进行细究的论著较少.说起《水龙吟》这个词牌,必提其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该词具有鲜明的辛式风格,被认为是辛弃疾进行词体变革的成功之作.但细读辛弃疾所写的十三首《水龙吟》,会发现其中有些作品不仅言语晦涩、内容难懂,且缺乏词体应具有的意境美.这些不足之处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本文将结合词作本身对辛弃疾进行词体变革的得和失进行具体分析,对辛弃疾作进一步了解.

一.语言表达的雅化和词风的转变

词产生于市井之间,最初的词语言朴实,内容上充满市民气息.后为士大夫所喜爱,多用于书写男女恋情,风格渐趋雅致.及至苏轼、辛弃疾,转为表现身世、家国之感,言语的雅化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十三首《水龙吟》中,辛弃疾灵活地运用散文化的字法和句法,以文为词对词作进行创新.《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中援引《论语·雍也》,其中“人不堪忧”去掉了原句的“其”,保留了散文句式中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且句尾保留了虚词“也”.“一瓢自乐”也是熔铸原有句子中的词语而成,整个句子具有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辛弃疾在运用散文字法和句法的同时,也强化了很多原本在词中较弱而在散文中较为突出的元素:叙事、议论和才学.他写给韩南涧的祝寿词《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书》中将祝寿和时政相结合,大量叙事和议论.十三首《水龙吟》首首用典,大多用《晋书》、《史记》、《汉书》及《世说新语》和《论语》等书籍中的人和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引《渑水燕谈录》中刘孟节其事,“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引《三国志·陈登传》中的事件,“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则是引用《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典故.这是辛词中以文为词的表现,也是辛弃疾在语言表达上的雅化.

辛词的特色还在于将女性之词转为男性之词,使词风由柔美婉约走向豪放庄严.最早的文人词集《 集》内容香艳、风格绮靡,欧阳炯《 集序》追溯词体的渊源和特征是“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总结词是宫体和倡风的结合,具有 性、娱乐性以及文采华美的特质.北宋著名词人晏殊、欧阳修等虽然对词予以深化,但仍未摆脱离愁别绪的藩篱.[1]及至苏轼,他以诗为词,却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2]直到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登上词坛,用词直面社会人生,表现个人胸襟和壮志理想.在辛弃疾笔下,他的词不是娱乐的工具,而是用以抒发其豪情壮志和报国理想,这正是传统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在辛弃疾的眼里,词同诗文一样可消心中块垒.十三首《水龙吟》中,展现了一位心忧天下的爱国志士形象.将小桥流水般的词风转变为豪放沉郁的詞风,打破了诗庄词媚的观点,扩大了词的表现力.这是辛弃疾对词体改革的创新之处.

二.精英文学的案头化和朦胧美的冲淡

辛弃疾不断对词进行革新的同时,也破坏了词原有的音律美和朦胧美.《水龙吟·稼轩何必长贫》中: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一瓢自乐”按《康熙词谱》应为仄平平仄的格式,第三字必平,辛词则用了去声.《水龙吟·被公惊倒瓢泉》中: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在同样的位置上也用了去声,而且用了同一个字“自”.原因在于“自”最能传达作者的意向,是个性化一种的体现.词内容的雅化加深了演唱的困难,打破词固有的格律这一做法使词更不易用于演唱.于是辛弃疾笔下的词文学性不断增强,音乐性渐渐削弱.开始无限接近古文这种阅读性强的文学作品.

在《水龙吟》十三首词作中,辛弃疾大量书写的是爱国和人生感悟这类题材.这些作品的性别色彩非常鲜明,有着浓厚的男性气息.词体的歌者多为女性,她们难以驾驭如此雄浑深厚的作品.在演唱上,这些作品难以成为歌女演唱的主要曲目.如此而言,它们的阅读价值就远远大于其演唱价值.这些词乃是志士之词,和普通受众的距离较远.更多时候是被文人雅士在案头上进行.从演唱聆听之作变为案头阅读之作,这样不利于词的传播.使词脱离了普通民众的接受视域,变为了一种精英文学.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标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3]在王国维看来,境界是评判词的最高标准.今人谬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揭示词的四个重要特征:文小、质轻、径狭、境隐.其中“境隐”说:“若夫词人,率皆灵心善感,酒边花下,一往情深,其感触于中者,往往凄迷怅惘,哀乐交融,于是借此要眇宜修之体,发其幽约难言之思等故词境如雾中之山,月下之花,其妙处正在迷离隐约.”[4]先生以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为例,认为词取资微物,言近旨远,以小喻大,使读者骤遇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也.[5]这些分析形象地说明了词意境形成的原因及其美学风采.也从中看出大部分古今学者对于词的评判标准是以意境为上者,欣赏风格婉曲、具有朦胧美感的词作.而辛弃疾追求刻意生新,导致词作的意境不足,画面感不足,美感不足.难以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这也是为何以往的评论家甚少将苏辛词作为词的正宗,而将李清照、秦观这类词人的作品视为词坛正宗.

三.全面发展和丧失个性的制造者

辛弃疾对于词体的变革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赞赏也有人否认.对比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以明显看出辛弃疾走的是一条比苏轼更为激进的道路.苏轼的词作中还能看出女性柔美的一面,辛弃疾的词作中则大多洋溢豪迈的男性气质.辛弃疾留下的620多首词中,只有20多首是以女性为主人公.辛弃疾更喜欢用词来表现诗文一样的情感:书写国家大事和豪情壮志.词不仅是歌舞宴会的助兴之物,也可以倾诉个人理想和抱负.辛弃疾笔下的词不是关在音律的笼子里作花前月下的呢喃,而有了和诗文一样的功用.从这个方面来看,辛弃疾对于词体的变革无疑有他独特的意义所在.

然而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个性的丧失.从前依律填词、配乐歌唱的词已不见,变成了案头化的词.人们无法在歌舞宴会上欣赏到它,只能在案头上将它细细揣摩.对于充满典故的词,普通民众无法欣赏到它的美感,甚至连词的基本意思都有可能读不懂.这样的词将会流失大量的读者,不利于词的传播.离开人民大众这块生长的土壤,再优秀的词作也无法流芳百世.这也是为何辛弃疾的十三首《水龙吟》中,广为人知的不是他堆砌各种典故的词,而是那首将典故融会贯通,读起来无隔离感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而为历代词话家所能接受的大多还是以婉约为宗,以豪放为异端.

通过对十三首《水龙吟》的分析,可以看出辛弃疾对词体变革的得和失.在语言、内容和风格上均对词进行变革,使宋词走向了新的发展路线.但也由配乐歌唱、依律填词变为了案头化的词作.导致词流失大量读者渐渐走向衰落,不再是红极一时的文体.当代研究者往往只注重辛弃疾对词体变革带来的益处,忽略其带来的弊端.而该文粗浅的探讨,期翼能抛砖引玉有更多研究者的新发现.

参考文献

[1]单芳.论辛弃疾对传统词体观的革新及意义[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32).

[2]陈师道.历代诗话·后山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4][5]谬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介绍:熊仁珍,湘潭大学文学和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总结:这是一篇与水龙吟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水龙吟看辛弃疾身份认同困境 内容摘要:如何欣赏和解读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水龙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通过作者的分析,读者能清楚地感受到诗人在此诗中所表达的身份认同困境。

2、 英雄词人辛弃疾(上) 一、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此时上距靖康事变已经十三年,宋、金隔着淮河对峙的局势也已维。

3、 漫话辛弃疾英雄人和英雄词(一) 诗词,是从诗人心底里流出的生命体验。每家的诗词,都有独特的生命内涵。要了解每家词作的独特性,必须了解词人的独特个性。想要深入领会辛弃疾的词,先需。

4、 十三五应形成服务业主导经济结构 由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低附加值的传统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一个国家由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

5、 十三五金融改革如何深化 阳春三月,“两会”代表以绝对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从金融业来看,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五年深化金。

6、 蚂蚁开放疾行 蚂蚁金服想打造一个大综合的金融体生态。需要有足够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才能够实现流量带动特色自运营的目标,而既然是合作,便有商业利益交换,双方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