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少数民族文化论文题目 少数民族教育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论文 地区特色餐饮论文 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毕业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论文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论文范文 20世纪5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特点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少数民族地区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1

20世纪5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特点分析是关于本文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20世纪50年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的改革既有共性,又由于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独特性而具有个性.本文将在简要叙述云南少数民族改革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其改革特点及其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改革;上层人士;民族识别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云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在进行改革时,云南省委根据制定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和指示,以及民族工作“慎重稳进”的指导方针,把全省划为邻近国境线的边疆地区和内地两大类别.而在改革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贯彻“慎重稳进”的方针,还划分出了云南边疆和内地之间的“缓冲地带”.基于云南省省委提交的报告,党制定了云南改革的独特政策,即分内地、“缓冲地带”和边疆地区的改革路线.在这些政策贯彻实施的过程中,显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独特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改革形式多样性

土地改革是云南改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民族成分、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土地改革在云南采取特殊的方式.在云南内地,土地改革的方式与汉族地区几乎没有差别;“缓冲地带”的改革较内地温和;在边疆地区则采取了和平协商或直接过渡不改革的方式.

第一,云南内地和“缓冲地带”的土地改革.云南内地的土地改革的特征和方式是以发动群众为主,其方式自下而上的,土地改革以发动阶级斗争的形式进行.对缓冲区的土地改革,在政策及具体工作中采取比内地山区更加温和的方式进行.如“只没收地主的土地、房屋、耕畜、农具以及多余的粮食,不追底财,不分浮财.”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在政策宽严和斗争的激烈程度上缓冲地区和内地有所不同,但是改革的方式一样,即“开展群众运动,采取群众斗争”,这种方式与边境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完全不同.

第二,边疆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和直接过渡.当时所指的边疆民族地区,包括28个县,12个版纳,6个区,约220万人.根据边疆地区的特殊情况,1954年11月16日云南省省委向党提交《云南省委目前边疆改革问题向的报告》,提出在边境地区实行“和平协商”的改革方针.1955年1月云南省委决定第一批试行“和平协商”土改的地区为河口、江城、双江、镇康、澜沧县及大雪山地区.和平协商的改革方案首先在云南实行.

“和平协商”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之间进行协商,即在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团结各族劳动人民和其他各阶级人民,团结教育与群众有联系的领袖人物,采取自上而下的和平协商的方法.”在边疆少数民族的改革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采取了与内地山地及其缓冲区不同的改革方式,放弃了“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斗争”的方式.因此对于这些地区,改革的方式是“直接过渡”.直接过渡主要是在景颇族、傈僳、独龙、怒、德昂族,涉及现在的8个州(市)、24个县的地区.通过艰苦的工作,民族间的矛盾基本上消除,某些剥削因素基本消除.“直接过渡”政策的实施,成功完成了部分处于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从1955年1月开始至1956年底,除了滇西北藏族地区外,140万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和平协商的土地改革.从遗留的历史资料来看,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是成功的,这不仅与改革时期采取的特殊方式有关,还与改革之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有关.在时任云南省委边工委领导人孙雨亭在云南省边疆地区合作化会议上的总结发言稿《关于云南民族地区土改后办社的方针问题》中,显示出对改革之后发展生产的高度重视.改革之后,在云南发展了群众可以自愿参加的互助组;在一些农民不愿意加入互助组的地区,还开办了合作社.在总结报告的过程中,孙雨亭还指出了过度办合作社带来的社会问题,这些反思和实践为改革之后云南社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了影响.

二、对民族上层人士、地主的宽松政策

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区别于一般民众,在少数民族中占有一定的田地、资源、生产工具或有一定权力的人.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物,绝大多数是封建主、奴隶主的政治代表,有一些是阶级分化不明显的民族中的部落领袖,因此这部分人的范围比较大.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基本奉行的原则是不侵害这部分人的利益.

认识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制定改革时期对其宽松政策的基础.“近百年来,在进行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一些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士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与本民族既存着阶级斗争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传统的民族关系联系的一面.”“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士,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不仅对其采取了宽松的政策,还将其放在一个及其重要的位置上,基本不损害其利益,并积极引导其为改革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1951年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内地民族杂居地区土地改革的若干规定(草案)》,其中,对在改革中如何对待地主做出了安排,即:对于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地主区别对待,对少数民族内部的地主有较为宽松的对待,在斗争方式上采取协商调调解或者法院起诉的办法,对于两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土地,更应该经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对少数民族中有少量出租土地、及集体出租者,应该加以额外的照顾,对这些土地以基本不动为宜;对少数民族中的富农,不论自耕还是雇人经营或者出租部分,应予以全部保留.从这六个土地改革的原则就可以很清楚做到看到,改革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地区上层的政策是较为宽松的,因此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生活水平比起汉族地区的地主等要好很多,他们的生活水平变化不是很大,本着“若干人物在土改后应当养起来的要坚决养起来”的思路,大多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改革中损失较小,并在改革后做到到了国家的照顾.在建立民族区域自治选取自治区领导人时,也是从之前少数民族中的上层人士中选择,这也是将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纳入到了国家的视野之下,他们的身份变了,但社会地位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也是改革能在少数民族地区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结:本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民族地区建政工作的两点看法 摘 要: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实行了建政工作。但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建政工作在汉族和少数民族公民间创造出了一个地理上的二元“空。

2、 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地区TVB刑侦剧的文化变迁 [摘 要]香港地区TVB刑侦剧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时间体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变迁,包括剧中办案模式的变化、人物特征的变化和破案。

3、 20世纪50年代初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 [摘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共产党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实施了治理,其主要途径有:解放军进驻,维护安定,作为治理的保障;派遣中央访问团,传达中央。

4、 探析20世纪50—60年代戴高乐欧洲战略 [摘 要] 戴高乐在20世纪50年代出炉了他的欧洲战略,这有着现实的国内外原因。戴高乐欧洲战略的实质,就是要以法德合作为基础完成欧洲大陆的政治联。

5、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潮中云南诗歌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潮中的云南诗歌呈现出独特的发展态势:现代主义诗歌是缺席的,诗人直接从“民族与边地”的浪漫书写进入后现代写作。这反。

6、 20世纪90年代台湾科技三大举措 建造同步辐射加速器1988年6月,陈履安调任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由原成功大学校长夏汉民接任台湾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任期1988年6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