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石油类期刊 海上保险的起源和参考文献 以王安石生平写一篇论文 四川党建期刊集团石以 语言的起源论文 美的起源论文 日本礼仪文化起源的论文或书籍

关于石碉起源论文范文 青藏高原石砌技艺传统和石碉起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石碉起源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4

青藏高原石砌技艺传统和石碉起源是关于石碉起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石雕的起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根据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新石器时代罕额依遗址、丹巴县罕额依村石棺葬墓群、罕额依村康波古碉的比较研究,发现罕额依遗址、中路石棺墓和康波四角古碉使用了相同的建筑材料和砌石技术.三者在地理上的高度重合和石砌技艺的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含义上的相似,都说明罕额依遗址很有可能是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地.

[关键词]青藏高原;罕额依遗址;碉楼;石砌技艺传统

中图分类号:C9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6-0030-07

关于青藏高原碉楼的起源,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起源于嘉绒藏族地区,特别是大小金川和丹巴[1-4],一是起源于岷江上游羌族地区[5-7].这些观点大多从碉楼的形制、历史记载、碉楼文化的特点进行讨论.近年来,新的研究发现,碉楼的分布具有和石棺葬及石砌建筑分布高度重合的特点[8](P.227-241).本文将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村内共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石棺葬和古碉间的关系入手,讨论古碉起源的相关问题.

一、丹巴县罕额依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石棺葬和碉楼的基本分布

罕额依遗址位于丹巴县东北约3公里的中路乡罕额依村,地处大渡河上游支流小金河左岸的半山上,高出河面约600米,海拔2200余米,是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石棺葬和碉楼并存的村落.按照笔者的调查,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刹拉科寺位于罕额依村北部,罕额依遗址发掘现场在刹拉科寺东北角的北墙外侧.

遗址及其 有大量石棺墓分布,仅仅在遗址的左右两侧就发现有两处石棺墓群.罕额依遗址东偏南约100余米的甲莫伙(藏语,意为地下埋葬的石棺墓数量巨大),由于自然坍塌,在耕地边缘形成的陡壁上出露约十余座石棺墓;另一处石棺墓群位于古遗址南偏西约200余米的帕柯处,山路沿途的耕地边缘可见石棺葬显露.罕额依村遗存的古碉楼有12座,古遗址西偏北约30米处的刹拉科寺西北角外有刹拉卡碉、刹拉科经堂碉,斯机波碉位于古遗址南,哥巴拉空经堂碉、三根碉位于古遗址东南.经堂碉是藏传佛教传入当地后,佛教殿堂和碉楼相结合的一种样式,历史悠久.

二、丹巴中路罕额依遗址的石砌建筑特点

根据《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遗址发掘简报》,该遗址共有12层地层,分为三期.第10、11、12层为第一期;第6、7、8、9层为第二期;第1、2、3、4、5层为第三期.第一期大致距今5000-4500年之间[9](P.61-74);第二期大致距今4500-4100年之间;第三期大致距今3800-2000年之间.除第1层耕土层外,几乎每层都揭露出石砌房屋,数量达10余座.房屋多为平地起建,为长方形或近方的“回”字形石、木结构,呈东北—西南走向,以石块为主要建筑材料,由1-2层甚至多达4层片石层层平铺.①

在早期地层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房屋F17,它建于第12层,即中路罕额依遗址最早的地层.从石墙房屋的整体面貌看,罕额依人已经掌握了片石砌墙技术,墙体砌筑过程中,注意墙体内外墙面的平整度和内外、上下左右石块之间的错缝叠压关系,石块之间的空隙处用小石块填充,用拌有草杆的泥浆作石墙砌筑的粘接剂敷内、外墙壁.其间还发现多处含料礓石的黄土硬面,结构紧密,推测应为经过处理的房屋居住面.保存下来的房屋多不甚高,一般在0.7-1.5米左右,仅第2号房屋F2高约2.5米.墙体有的内外侧面平齐;有的内侧面平齐,外侧面凹凸不平;有的内侧面凹凸不平,外侧面平齐,墙角端直②,和当地碉楼及住房砌筑的石墙几乎一模一样,石砌建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位于第9层的房屋F14不止有石墙,屋内还发现柱洞及火塘③(图2).推测遗址中早期的房屋可能是石墙和木柱承重的单层平頂房屋.

罕额依遗址第二期距今4500-4100年的房屋中,F2室内外有部分掉落的石块,说明残墙高度并不是石墙的原始高度,由于石墙厚度达40厘米,砌筑水平相当高,能承受二层荷载④(图3).笔者推测可能是两层平顶房屋的残墙.

黄家祥先生在《略谈四川藏区的考古》一文认为“丹巴中路遗址的建筑遗存、细石器等和昌都卡若遗址的同类遗存也有相同和近似之处,在文化上有一定的联系”[10].昌都卡若遗址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建筑为窝棚式,在晚期才出现石墙房屋,距今3930±80年(树轮校正4315±135年).卡若遗址发现的3座石墙半地穴式房屋,地穴均呈口大底小形态,四壁略向外傾斜,用卵石和毛石顺着穴壁砌筑石墙,石墙厚度一般在25-35厘米左右.砌墙时使用草泥、黄砂合成的粘合剂.3座房屋的墙角转折处多呈圆弧形,仅F30东北角为直角.[11]

从石砌技术的水平看,罕额依遗址是独立的石砌建筑,而卡若遗址的石墙尚需要地穴穴壁支撑;罕额依遗址使用片石,而卡若遗址使用卵石和毛石.可以说,罕额依遗址和卡若遗址石墙房屋建筑相似,但罕额依的石砌技术明显更成熟.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距今5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川西高原的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已经出现了独立的,不依赖地穴的石砌房屋,石砌房屋建筑技术水平很高.

三、中路石棺葬石加工技艺的特点

早在1938年,考古学界就发现了青藏高原地区石棺葬,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石棺葬墓群在整个川、滇、藏交汇的横断山脉被大量发现,“从目前考古学年代证据看,石棺葬的主要流行年代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汉末年,目前在横断山区发现的绝大部分石棺葬均属于这一年代范围.”[8](P.234)

中路石棺墓没有正式发掘,但1996年丹巴县文化馆在中路折龙征集到18件石棺墓中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⑤.这些陶器具有以下特点:器型有饰羊头的平底双耳罐、四足菱口双耳罐、四足羊头双耳罐、三乳钉单耳罐、方口单耳罐、单耳罐、单耳杯、圈足单耳杯,高圈足双耳杯、四足提梁羊首壶、豆、圈足器.另有磨制石斧、铜手镯等.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石碉起源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石碉起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玉树镶嵌在青藏高原上一颗明珠 这是一个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地带,自古以来,坚忍不拔的康巴儿女们在这里生活着,他们放牧着祖先留下来的牛羊,守护着广袤的家园,为了自己的梦想在。

2、 青藏高原地区C50箱梁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 摘 要:青藏高原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为该地区桥梁施工,尤其是箱梁混凝土质量控制带来严峻挑战。文章依托青海省某大桥工程,针对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

3、 青藏高原有机牦牛背最长肌肌肉差异蛋白质组学 摘 要:以青藏高原有机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生鲜和冷藏有机牦牛背最长肌肌肉蛋白, Bradford法进行蛋白质定量后,进行双向电泳。

4、 精灵鸟瞰青藏高原 航拍器:精灵2+gopro拍摄时间:2015年拍摄路线:成都-阿坝县-久治县-青海达日县-玛沁县-阿尼玛卿雪山-花石峡镇-冬给措纳湖-玛多县。

5、 青藏高原航拍经验分享 在青藏高原、西藏全境航拍一年多的日子里,我积攒了颇多的感触和认知。高原连续性的摄影工作,无论普通拍摄还是特种拍摄,人员、设备的突变性很强。航拍摄。

6、 青藏高原地区10kV架空配电线路防雷措施 摘 要:本文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年雷暴日数远高于同纬度地区,10kV架空配电线路易遭受雷击,造成配电线路发生闪络,架空导线雷击断线的现状,分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