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渊源论文范文 清末时期历史教育渊源考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渊源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8

清末时期历史教育渊源考略是关于对写作渊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渊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从古到今,中国一直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以此,结合清末时期历史教育中近代历史教育产生、新式学堂兴起、“癸卯学制”与历史教科书编撰等内容逐一进行剖析,指出清末时期历史教育在继承与借赛过程申朴订、校正,促使历史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与合理,将给今天历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许多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政治性

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1)01-0165-04

从古到今,中国一直重视历史和历史教育.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史官掌出纳王言,亦掌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的现象.孔子开办私学,利用历史文献编订了《六经》,并以它为教材,试图通过兴办教育的途径,传播其政治思想和社会价值.其所作的《春秋》属于萌芽状态下的历史教育,目的在于为了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即“春秋大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编纂的文献被统称为“百国春秋”,并成为官府之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儒家思想宣传的“道德本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忠君顺上”政治目的.自秦朝统一全国,中国社会进入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经书一直是和地方各级学校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和选拔治国人才的重要依据.古代社会注重的是史书编撰与典藏,历史知识的普及主要通过儒家经书获取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古代社会的历史教学,不存在专门的历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历史教科书.明清时期实行严格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以《四书》、《五经》、《性理》等儒家经书为内容,更加限制人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获取历史知识仅能通过儒家经典.历史教育变为一家之言,进一步加剧历史教育没落.同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典籍相比,历史教育远远滞后于史学的发展.直到清朝末年戊戌变法,西学渐人才使人们认识到历史教育的重要性.1905年清末政府废科举、办新式学校,设置历史学科,才真正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形式.

一、近代历史教育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开始与欧美教育接轨.中学历史教育也在这个时期完成了近代化的过程.尤其,人们史学观念的转变促进了历史研究和中学历史教育方向的改变.

(一)中体西用.1860年,著名的洋务派领袖冯桂芬、郭嵩焘和王韬等主张学习欧美,他们以“穷则变,变则通”的观点作为改革理论基础,主张改革,推动自强运动.1861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第一次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思想.王韬指出:“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一些仁人志士著书立传,写作了大量的关于历史地理的著作,以帮助人们了解、认识欧美国家情况,促使人们的思想转变,对时势进行重新评价与认识.总体上,他们都是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寻找改革的理论依据.但是,他们心态极其复杂,即倡导变革,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又希望墨守成规,固守封建统治思想体系,即是后来张之洞提出的“中体西用”的理论.

(二)进化论.康有为认为托古改制是历史进化的普遍规律.“人道进化皆有定位等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固,验之万国,莫不同风.”1895年前后,严复翻译并系统地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广泛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历史进化论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论思潮引进与宣传促使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于改革运动之中.他们以进化论为武器,倡导西学.以期拯救国家危亡、革新政体、广启民智.梁启超按照社会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运动与发展变化的,其中可以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此观点深刻影响着近代历史教育,也是近代历史教育的一大贡献.20世纪初期编辑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一般都认可这种观点.梁启超提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阅读对象、要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死人本位的历史”、史学范围的界定、尊重客观事实、组织结构精炼易懂.梁启超初步确立了中国近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宗旨和内容.1902年2月,梁启超倡导“史学革命”,他认为“于今日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强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且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虽然,我国兹学之盛如彼,而其现象如此,则又何也.”因此,中国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强国之道,实现富国民强,必须仿效法欧美,针对人们进行历史教育普及,提高史学素质,才能改革中国传统史学的流弊.因此,清末和民国初期.当时政府重视人们历史素质教育也是形势所逼.

二、新式学堂兴起

学制颁布前,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普通中学堂主要有天津中西学堂、南洋中学、安徽二等学堂、浙江绍兴中西学堂、陕西中学堂、顺天府中学堂、上海澄衷学堂等等.据统计,甲午之前,官办中学堂平均每年只增加一所.中日甲午战争后,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日本之所以获胜在于它吸收欧洲文化、政治制度、重在发展教育.因此,教育改革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兴办学校,即在全国各省城设置大学堂,在各府及直隶州设置中学堂,各州县设置小学堂.1905年清末政府发布诏令“著即丙午科(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释亦即停止.”自1906年起,实行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彻底废除,以近代新学制替代.1906年又设立统辖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的学部,对全国各地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实施统一管理.自1898年成立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始,随后几年之内.全国各地陆续兴办了一批不同层次的新式学堂.根据清末政府学部的统计,从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元年(1903年至1909年),全国各省学堂总数由769所增加为52348所,达68倍之多,全国各省学生人数由6943人增加到1560270人,约225倍.学堂的设置与推广,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彰显着新式学堂教育顺应的当时社会的发展,这些学堂虽然在形式上只是普通中小学堂,但由于它们大多为民办而非官办,因而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色彩非常浓厚.这实际上已经贯彻了近代西方普及国民教育的方针.这样,新的学校教育制度必然取代旧教育制度,为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新的学校制度:“癸卯学制”

1902年8月15日清末政府公布《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谕旨:“披阅各项章程,尚属详备,即著照所拟办理.并颁行各省.”《钦定学堂章程》包括《京师大学堂章程》、《大学堂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和《各学堂系统图》.《钦定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渊源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历史教育核心素养之教师成长 摘 要:教育素养要求历史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和艺术,拥有人格影响力。只有具备学科素养,教师才能准确地以历史知识为抓手,不断增长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能力和。

2、 历史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摘 要:历史是关于一个国家形成过程中所有的成就和失败的总结,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好好学习这门学科,了解我们国家的过去,知荣辱而后进,有利于学生正确三。

3、 现时期历史文物保护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历史,留下了不计其数,价值极高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作为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的极大体现,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中。

4、 民国时期博爱县教育探析 摘 要:民国时期把经济富庶的沁阳县的清化镇改设为博爱县。民国时期的博爱县深受日寇的蹂躏、国民党的掠夺,自然灾害的打击,然而博爱县的教育在艰苦条件。

5、 民国时期国民性教育大众和现实指归 [摘要]民国国民性教育思想的大众探索,是以“救亡图存”为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方法路径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教育对于国民性养成与改造的重要性已成共识。

6、 新时期技工教育趋势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新时期要想发展,在培养学生时必须要做到技能、理论相结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