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喀斯特地貌参考文献

关于喀斯特论文范文 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突出问题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喀斯特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4

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突出问题探析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喀斯特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喀斯特地貌图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摘 要:我国喀斯特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石漠化严重、滥用农药、有机化肥造成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强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建立生态环境灾害的保护体系等.是保护和改善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问题;对策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类型之多、世界罕见.虽然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是桂、黔和滇地区分布最广.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突出,农民收入低,经济落后.喀斯特地区虽然资源充足.但受恶劣的自然条件、边远封闭的区位因素及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等影响,导致农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农业环境的治理,对改善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喀斯特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石漠化严重.土地利用率低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土地利用率低.以贵州省黔南州为例,该地区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广泛.面积达21300平方公里.占该州面积26197平方公里的81.30%,其中,石漠化面积为7717平方公里,占全州土面积的29.45%.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面积4576平方公里,占全州土面积17.47%;中度石漠化面积2098.90平方公里.占全州土面积的3.24%;强度石漠化面积3715.41平方公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94.48平方公里,占全州土面积的0.74%.因此,黔南州是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重灾区”.尽管当地政府部门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石漠化治理强度缺乏监督、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系统规划等.石漠化地区的治理主要依靠政府的推进和管理,缺少足够的资金来源,缺少社会资本注入.加上产业扶持、生态补偿等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石漠化治理资金缺口大,长效实施机制难以建立.黔南州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8万.农业人口占87%.山区群众生活艰苦,人地矛盾特别突出,毁林开荒、过度采伐、过度放牧等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旧的石漠化没有治理完善,新的石漠化又频繁产生,很难确保治理成果.

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马克思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来源.”一直以来,由于受地形、气候、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导致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对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以黔南州为例,该州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落后,财力匮乏,水土流失严重,是贵州省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伴随着水土流失的危害加重,许多农作物受到灾害的影响,导致贫困地区入不敷出,这些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和水污染严重

近年来,由于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使用频繁,使得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许多土地和河流受到严重“损伤”.喀斯特地区由于土层薄.土地净化能力差.已成为严重的土壤污染地区.土壤肥力下降造成了粮食产量直线下降.土地的生产率降低,同时,生物的多样性也遭到破坏,而且残留在食物、水、土壤和空气中有毒物质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 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对土地资源的污染源中,工业污染占50%,农业自身污染占40%,生活垃圾等污染占10%,目这些污染将会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耕地土壤退化,保水性下降,土地性质恶化,加大了农民的增收难度,也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化肥,使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进行沉淀,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水资源是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受地质背景的制约,喀斯特地区成土过程缓慢,土层较薄,地表水渗漏严重,蓄水十分困难,水资源的紧缺和贫水是当前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最主要的“瓶颈”因素.

4.科技、文化水平低

“一般来说.在技术上优越的生产要素.是农业的一个主要增长源,就要考虑教育的重要性.”喀斯特地区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力落后,交通闭塞,技术信息传播不畅,农民缺乏对先进技术的了解.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文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整体依然偏低.少数民族聚居的喀斯特地区由于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现象非常突出,农民的文化水平更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

5.人为滥砍滥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喀斯特大部分地区仍然很贫困,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为摆脱贫困,解决眼前的经济问题,当地植物资源乱砍、乱伐现象相当严重,致使有一定价值的植物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和挖掘而灭绝.生物的多样性大幅度减少.许多喀斯特地区主要以燃烧柴火为主,长期砍伐树木,造成森林减少,蓄水功能弱化.在传统农业的生活方式下,农民人为破坏树木,以扩大耕地来解决问题,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少,生态功能弱化.森林的锐减形成了生态功能弱化,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最终不仅使得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弱,而且对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越来越强.导致贫困问题愈发严重.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护和改善喀斯特地区农业环境的具体对策

1.加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力度

一是加强预防和治理工作,推进植树造林生态工程.二是科学管理,强化责任.应将石漠化预防纳入当地政府政务内容,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推广先进技术,使农民提高技术,特别是基层的人员.四是完善建设机制.坚持“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建立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的长效机制,建立稳定的石漠化防治生态补偿体制.

2.加大力度实施退耕还林

应进一步巩固好退耕还林工作.促进喀斯特地区人民脱贫致富.要科学制定规划,加快退耕还林进度,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农林牧有机结合;应增加对退耕还林地区的财政投入,适当增加补贴森林管护费,提高农民的积极性,确保退耕户真正享受到成果的政策;同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退耕的优惠政策遍及到户.从思想上让退耕户积极配合退耕工作.完善退耕项目,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

提高广大农户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是提高喀斯特地区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户收入的经济手段之一.也是帮助喀斯特地区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一是加快农药、化肥的监测体系,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的管理,实施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二是将农村生态环境纳入环保系统,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农药、化肥综合治理.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下乡推广,使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普及到广大群众,以避免盲目、过量使用化肥带来的生态污染.

4.加大农业科技,文化投入强度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科技落后,文化水平低.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增加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以拓宽农业生产的推广强度.其次,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农村教育改革,制定农村优惠政策,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5.发展生态型农业产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一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对生态农业理论知识和典型经验开展广泛宣传.从战略高度认识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喀斯特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二要大力发展喀斯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提高人的素质.针对喀斯特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观念比较落后的情况,应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农业实用技术运用水平.三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要有效推进生态农业,重视科技的力量,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难题,要组织科技人员攻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高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水平.

总结:这篇喀斯特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 要:江淮地区在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经济区,经济繁荣,百姓富足。而到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灾荒频仍的局面。从农业垦殖。

2、 甘肃省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法制探析 摘 要 农业废弃物主要分为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等五类废弃物。我国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立法具有法律生态化、部门规。

3、 西藏地区终身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探析 摘要:西藏地区地广人稀,终身学习者有特殊的教育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终身教育体系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及西藏地区终身教育面临的自然制约、资源匮乏。

4、 探究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农业经济现状策略 摘 要 内蒙古是我国地域的组成部分,其地貌主要以高原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地域比较辽阔。目前,内蒙古东部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比较集中,但是其发展模式。

5、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道路探析 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事关西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计,是西部地区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西部地区应当转变发展方式,由忽视农村发展转向城乡。

6、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查 摘 要:目前,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西南贫困地区需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契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贯彻发展新理念,加快调整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