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金融服务论文 普惠金融论文 国内金融期刊排名 金融博览杂志 金融经济杂志社 关于金融的论文 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论文 深化政策性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带提纲的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论文

关于金融体制论文范文 现行金融体制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关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金融体制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现行金融体制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关系是适合金融体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我国金融体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的正式设立,也是将金融监管业务正式从中央银行的业务领域中分离出来.在现行的分业经营体制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究竟应该合二为一还是分开执行,在理论界也存在着争论.本文分别从逻辑的一致性和现实的冲突性两方面分析了贷币政策执行和金融监管行为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相融和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实现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协调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1997年英国将其 银行——英格兰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于 银行的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后,韩国、澳大利亚、卢森堡、日本、匈牙利等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变革.而随着经济金融发展的世界一体化,我国加入WTO以及金融混业经营的呼声不断高涨,我国 银行的货币政策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在实际运行中的矛盾日益显现.为了克服这种不协调,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顺应世界潮流,进行了改革.2003年4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我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鉴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货币政策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究竟应该集中于 银行还是分开独立,成为了国内外学术界和理论界争论的热点.为什么要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呢?从理论上讲,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两项职能的具体目标存在冲突.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等宏观目标,而银行监管是针对特定行业实现的目标,涉及到对微观经济主体活动的监管.如果 银行既要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又要对特定的银行业进行监管,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产生偏向问题,损害到社会公众的利益.第二,赋予 银行双重职能会导致其权利过大,造成“监管者的监管者”缺位. 银行权利越大,就越容易受到各种政治力量的影响,导致各种寻租行为的发生,损害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同时对银行业的监管也缺乏再监管.第三,分离的方式有利于更好的对银行监管.如果 银行肩负两项职能,往往顾此失彼,偏好于保护银行系统,使公众利益受损,最终会扭曲银行行为,降低监管的效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中国政府将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中分离了出来.

另一方面,作为“最后的贷款人”角色, 银行并不能完全从监管职能中脱离出来,因此两种职能的分离这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终结,准确地说这只是角色冲突的外化,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关系仍然是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逻辑一致性

(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良性互动

银行监管营造的稳定而有效率的金融环境是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条件.金融组织体系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严格的银行监管使银行机构稳健合规经营,不良资产占比较低,能使得货币政策在银行机构顺利传导.当然,如果监管过于严格,导致金融压抑影响金融深化,又不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反之,如果银行监管不力,导致不良资产占比较高,经营风险加大,将会直接降低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另外,金融风险将会导致货币的紧缩效应,对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施有着直接的抵触.货币政策实施达到的币值稳定是银行监管的基础条件,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之一是稳定、可持续而又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和可持续性,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就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机构只有在稳定的货币环境中才能正常运行.币值不稳将引发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债务偿付困难,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引发金融风险的产生,银行监管就难以完成确保银行体系稳定的目标.

(二)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融合

在古典市场经济时期既没有宏观的货币政策,也没有银行监管,有的只是作为“守夜人”的政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自发的市场机制所表现出来的周期性破坏作用日益显著,市场失灵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障碍.克服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也为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前提.

1.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

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完全,成千上万的企业和个人事前的的分散决策可能会产生事后的重复生产和无效率,市场失灵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上就是,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剧烈波动,甚至陷入经济危机,经济运行机制发生重大破坏,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数剧增,居民收入和社会福利大大降低,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为了平抑市场周期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政府引入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从197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陷入滞胀,货币政策的作用日益突出.

2.市场失灵的微观规制

市场失灵反映到微观层面上就是银行业属于高杠杆企业.由于市场竞争不完全,存款人和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银行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从事高风险资产业务,进而危害存款人的利益.并且由于现代银行体系普遍采取了部分准备金制度,银行更容易出现支付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个别银行机构的支付风险会蔓延成为系统性支付危机,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造成巨大破坏.为防范银行危机,减少银行经营中的道德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市场竞争,政府设计了必要的银行监管制度.

(三)公共职能目标的一致性

无论货币政策还是银行监管,都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维护公众利益的工具,作为公共职能,在逻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保证了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目标,在根本上和趋势上必然具有兼容性.从长期看,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然会客观地利于银行稳健经营,而一个稳健的有效的银行体系,也会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提供有效的载体.但同时,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是分别针对市场失灵在宏观和微观层次的缺陷设计的,作为宏观政策的货币政策更关注宏观指标的改善,作为微观规制行为的银行监管则主要面对微观银行个体的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宏观指标的价值性判断并不是微观指标价值判断的简单加总.宏观运行目标和微观经济主体利益之间必然存在着不一致性,这就是货币政策操作和银行监管行为在现实中遭遇冲突的逻辑根源.

三、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现实冲突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职能分离过程是一个制度的变迁过程,是一种旧的 银行制度向新的 银行制度的转变.在这种制度变迁过程中,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金融体制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紧货币政策下天津市金融机构跨区域风险分析 摘 要:近年来,在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和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机构以存贷款利息差为主的盈利模式未根本改变、金融机构业务扩张与承担风险不匹配、跨。

2、 金融危机后日本银行货币政策框架演变和 摘要: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日本银行采用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灵活调整货币政策框架的同时运用了大量传统和非传统的政策工具。文。

3、 论民间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影响 【摘 要】近年来,民间金融的规模不断壮大,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日益突显,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亟需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此,。

4、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对我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单一的银行存款的理财方式已不能满足我国国民和相关企业的投资理财需求。通过论述我国金融业监管的发展历程和当下面临的问题。

5、 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制检讨和反思分立和统一视角 摘 要:随着后危机时代的来临,在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主导下,统一型金融监管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种风潮,学界亦对之推崇备至,进而多认为中国的。

6、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摘要:笔者针对外国学术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金融危机影响之下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最新研究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我国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