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乡贤论文范文 陈秋强:乡贤文化的持灯者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乡贤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27

陈秋强:乡贤文化的持灯者是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乡贤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乡贤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2001年1月,上虞乡贤研究会在上虞成立,为乡贤文化奔波了十多年的陈秋强众望所归,被一致推举为会长.这是当时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乡贤文化民间组织.

当年虞籍乡贤、著名导演谢晋欣然担任了乡贤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并专程赴上虞,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四溢的讲话.

“一瓣心香一瓣荷”

生于1943年的陈秋强,出身书香门第,曾担任过十几年的中学校长.改革开放后,陈秋强有过一段办厂和经商的经历,但祖传的血脉、校长的体悟、家庭的氛围,让文化成了他生命最重要的基因.

“上虞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名贤硕儒更是彬彬济济,却为何籍籍无名?”

陈秋强越来越意识到,那么多宝贵、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濒临湮灭消失的危险,如果再不抢救挖掘,历史文脉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层.于是,他辞掉总经理的职位,将时间放在了对上虞乡贤文化资料的研究与考证上.

从此,差不多每个礼拜天和节假日,他都要跑村落、探故居、访老人、找线索,足迹遍布上虞21个乡镇.他据此写成的50多篇介绍上虞乡贤名士的文章,在媒体发表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一天,一位叫杜韶荣的老人专程来到陈秋强的办公室,将自己收集珍藏了一辈子的上虞文史资料转赠给他.不久老人便过世了.

隔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位90多岁的退休教师刘克蔚找到陈秋强,拿出几本整整齐齐的笔记本说:“这是我的珍藏,里面有关于上虞历史文化的记录.将它交给你保管,也算是完成了我有生之年的一个心愿.”

面对两位老人的重托,陈秋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沥尽数十年的心血,收集记录这些资料,既不图名,也不图利,完全是出于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挚爱.而将自己视作珍宝的东西赠予我,既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對我的期望和嘱托.”

“年纪比我大的,已经没有了这个精力;年纪比我轻的,也没有这份积累和认知.我即将退休,兼做到二者优势,抢救、挖掘上虞乡贤文化,舍我其谁?”于是成立乡贤研究会,成为陈秋强最难掸拂的一个梦.

出乎陈秋强意料的是,乡贤研究会甫一组建,便做到到了许多人的响应,第一批会员便达100多人.

“挖掘家乡历史,抢救文化遗产,弘扬乡贤精神,服务上虞发展.”这是陈秋强为乡贤研究会定下的工作宗旨.

“一泓秋水一泓波”

2011年的一个冬日,上虞百官街道里严村的野猫山上,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一步一滑地在荆棘丛生的山上行走,仔细寻找着一块民间传说中的先贤墓碑.突然他一个趔趄,右腿韧带被意外拉伤,右脚撕裂般疼痛,额头冒出了细细的汗珠.老人强忍痛楚,又继续在山上仔细找寻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冷僻的山坳里找到清末民初上虞乡贤李菊亭的墓碑.

15年间,陈秋强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默默地耕耘在乡贤文化这块土壤中,尤其是抢救挖掘那些濒危的乡贤文化遗产,更是呕心沥血.

一天,陈秋强偶然听说上浦镇象田村有一块明代浙东学派代表人物刘履的“先贤刘履墓碑”.陈秋强如获至宝,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到了象田村.

在现场,陈秋强发现墓碑被砌进了民宅的围墙做了墙基.正当他为如何说服民宅主人而发愁时,却欣喜地发现宅主正是他40多年未见面的老同学.

虽是老同学,但听说要围墙重砌,宅主也面露难色.陈秋强与老同学拉家常、话旧情,又详细地介绍刘履的事迹,整整说了一个上午,老同学终于同意将围墙取出墓碑.陈秋强又马上联系刘履的后裔、青年企业家刘荣杰买下此碑,使这块上虞首次发现的以“先贤”命名的古碑重见天日.

15年来,类似这样的抢救已经成为陈秋强和乡贤研究会的一项日常工作.祝英台故里祝家庄祝氏祖堂的发现和修复,宋代上虞著名孝子钱兴祖的“宋钱孝子墓”的发现,汉代乡贤孟尝的“还珠庙碑”的重新面世等等,不胜枚举.陈秋强被誉为“乡土文化的活词典”.

“一池碧叶一池影”

2009年6月的一天,上虞汤浦镇的一座山坳中,竹林摇曳、山花烂漫.一位年届九十的老人,站在一座整修一新的坟墓前深深鞠躬行礼,两行泪水滚落老人清瘦的面颊.

这位老人就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著名虞籍乡贤徐光宪.

而说起徐院士在离开家乡几十年后携女儿、外甥女专程回乡祭祖,还有一段故事.

半年前,陈秋强在汤浦寻访虞籍院士徐光宪的资料时,发现徐院士父母的墓地破败不堪又没墓碑,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来后,陈秋强当即与同为汤浦人的星鹏集团公司董事长梁锡林取做到联系,希望由梁董事长出资,修复徐院士父母的墓地.梁锡林爽快地答应,在2009年清明节前进行了修缮.

陈秋强将修缮一新的墓地照片寄给了徐光宪.徐光宪万分激动,不顾年迈体弱,带着女儿、外甥女专程回乡祭祖.

回到北京后,徐光宪又特地给陈秋强发了电子邮件:“在这样风景优美的风水宝地,为我父母修复这样好的墓,还特别修了墓道,使我父母有了一个永远的安息之地.我和孩子们将永远铭记这个非同小可的恩德.如果我和孩子们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务请告知为盼.”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著名虞籍乡贤、中国申奥功臣何振梁先生身上.

2005年,何振梁第二次到访上虞寻找父辈的故居.陈秋强陪着何振梁到他的祖籍崧厦镇仔细寻访,面对民间认定的一所旧房,何振梁只是微微一笑,并没说话.陈秋强的心头一沉,知道这所房屋并没有做到到何振梁的认可.

原来几年前,出生在无锡的何振梁也曾来上虞寻找过祖坟.他只听父辈说过自己的祖籍是上虞崧厦,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始终成为何振梁寻根归祖的一块心病.

望着怏怏而归的何振梁,陈秋强坐不住了.他四处打听,处处留心,一天有人说上海图书馆有一套《崧镇何氏宗谱》,陈秋强心头一亮,马不停蹄地赶往上海图书馆.

2010年7月,何振梁及夫人借参加“绍兴建城2500年庆典”活动的机会,再次回到家乡.陈秋强送上了《崧镇何氏宗谱》的复印件,何老看了族谱后,欣喜万分地对夫人梁丽娟说:“谱里确有我祖父和父亲的名字,我是真正的上虞人,是上虞乡贤研究会让我找到了根.”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乡贤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乡贤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探寻乡贤文化,争做孝心少年 在阳春三月的一天,我们沐浴着油菜花的芬芳,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跟着老师,来到了市级乡贤文化示范点——新河村参观学习。我们观看了新河村村史村情、地。

2、 新乡贤文化和农村社会治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共。

3、 培育新乡贤文化 “新”在现实基础上。传统乡绅基本上世居乡村,除了科举应试、入仕为官外,都在乡村安身立命,在乡村公共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离开乡土的官员退休后。

4、 乡贤文化还找得回来吗 看到一条微博:一位博士曾写信,认为现在农村很多传统民俗在退化,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待改进。全国人大代表钱念孙表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

5、 传承乡贤文化推进乡村法治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变革都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推进,法治建设也以不甘落后地态势紧随其后。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一个。

6、 依托乡贤文化促进农村若干 【摘要】在国家的强力号召下,全国各地一度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典型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莫大成功。但是,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