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师公论文范文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壮族师公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师公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2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壮族师公戏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师公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师公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壮族师公戏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戏剧艺术形式.通过对来宾市兴宾区壮族师公戏所依存的环境、历史脉络、音乐本体等进行考察与研究,探索其音乐形态的特征所在,思考其传承和保护的路径,对其传承与保护提出设想.

[关键词]壮族;师公戏;形态特征;传承发展

一、兴宾区壮师戏的依存环境

兴宾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下游,总面积为4364.18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108°44′- 109°36′,北纬23°16′- 24°04′,北回归线穿过该区,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温度较高,冬春干旱,夏秋多大暴雨.2002年撤县改区后,辖3个街道、6个镇、14个乡,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3个民族近100万人口. 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68.32%,汉族占30.47%.其农业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蔗、玉米等.其中,种植甘蔗是当地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兴宾区是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在其历史沿革中,曾归属于不同地区并有不同名称.有史可溯,今兴宾区(原来宾县)建制最早的历史年代在秦朝,当时地属桂林郡.唐武德四年(621)称文安县,后改称乐沙县.乾封二年(667)改称怀义县.到了天宝二年(743),改为来宾县,隶属于严州,并一直沿用此称谓至现在,2002年后称兴宾区.宋朝属于象州,元朝属象州路,明朝后开始隶属柳州府.到了民国时期,来宾县曾属柳江道、柳江区、柳州民团区等.1949年12月,建立人民政权,来宾属柳州专区.1952年属宜山专区.1955年,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来宾归属柳州专区.①2002年12月28日,撤销原柳州地区及柳州地区来宾县,新设地级来宾市和来宾市兴宾区.2010年行政区域划为4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和14个乡.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分布最多的区域,其次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形成大聚居小杂居的分布格局.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据秦汉时期汉族史籍记载,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为壮族最直接的先民.壮族在先秦至宋代曾先后称为“西瓯”“南越”“骆越”“濮”“獠”“俚”“溪峒蛮”“乌浒”等;宋代始为“撞”“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壮族支系繁多,各地自称不一,有布壮、布衣、布土等20多种.1965年统称为壮族.

二、兴宾区壮师戏的历史发展

兴宾区(原来宾县)壮族师公戏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它是由民间宗教性的娱神歌舞——师公歌舞演变而来,其产生的初期,是师公祭祀、敬神立庙、安龙打醮所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小戏.据史料载录,兴宾区壮族师公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康熙年间,至今已有约300多年历史.

(一)兴宾区壮师戏的历史渊源

壮族师公戏,在壮族民间地区又称“唱师” “唱诗”,用壮话唱念.贵港(原贵县)、武宣、兴宾区(原来宾县)、上林等县的壮族地区为其主要流行地.它是在师公歌舞、民间说唱叙事长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与北宋时已闻名京师的桂林傩戏(跳神)有渊源.两者的表现形式大体相同;戴面具,边唱边舞;表现请神驱鬼、祈福消灾或丰收酬神等内容.壮族师公戏经历了从原始的师公跳神到面具舞,再到一人多角唱故事,最后发展为分角色演唱壮师剧的四个历史阶段.①根据武宣县通挽乡梧山村师公唱本上经常出现称卧房为“禄”(“禄”是贵县龙山鹤山一带壮族人民对卧房的称谓,而武宣和来宾的壮族人民称卧房为“好”)以及很多传统唱本中借用汉语的唱词全使用土白话来演唱(龙山一带的壮话是插土白话的)这两种现象,由此推测壮师剧是从贵县流传到武宣、来宾等地方的.②关于壮族师公戏的形成在《壮族简史》中也略有表述:“戏中有古诗、舞蹈、音乐,后来吸收了外来戏剧的优点发展成一种较简单的戏剧艺术形式.清同治年间(1862—1874)贵县(今贵港市)鹤山村已经出现此类师公戏,随后各地的师公戏也略具雏形.”③可见,兴宾区壮师戏的源头可以追寻到贵县,可以说兴宾区的壮师戏是从贵县传入并不断发展的,它是我国民族艺术之戏剧园里的一朵奇葩,历经磨练,仍光辉熠熠,并散发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兴宾区壮师戏的发展脉络

兴宾区壮族师公戏2007年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壮族文化艺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到到重点保护.回顾其发展历程,兴宾区壮族师公戏深深扎根于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土壤中,历经时代考验,尽显风采.

据来宾县溯社乡韦贯财的家谱中记载,其第六代祖父韦明光原是师公,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从上林县入赘到来宾溯社乡,同时也把“三元师”传入并世代传承.由此可见,有关来宾县师公戏的历史记载最早追溯到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又有师公戏最早的剧作者之一何书文,创编的唱本达40余本,如《赵玉林》《红灯》等,其中一些作品一直流传至今.④民国时期,来宾县师公戏则开始其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1921年被国民政府强行摊派“巫捐”(实为巫税),1933年以后进而禁止师公的演出活动甚至迫害.但师公戏这朵壮族民间戏曲艺术之花,由于它植根于壮族人民生活的沃土之中,仍然傲霜雪绽放,继续做到到发展.至1949年,来宾县师公班、团就有19个.⑤新中国成立后,来宾县开始出现业余师公剧团.1956年,获得有关政府部门重视,组织召开师公戏老人座谈会,挖掘整理排练传统剧目.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师公戏团遭到破“四旧”横扫而几乎泯灭,1976年才复兴.1980年来宾县文化管理部门加强对壮师剧的领导,此时全县有壮师队140个,成员2060人.次年冬,来宾县举行首届壮师剧调演.1982年2月,在寺山公社举办为期1个月的壮师剧改革学习班.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将壮族师公戏定名为壮师剧.

总结:该文是关于师公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坚持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构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摘 要:广西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大团结格局的形成,是党和国家正确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结果,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 多族群杂居区壮族和客家互动贺州大盘村为个案 摘要: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壮族与客家的互动极为普遍,这种互动往往是双向的。由于不同地区人口的相对规模以及族群结构的不同,因此互动的情况也不完全。

3、 生态学视野中广西壮族师公戏 内容提要:师公戏集中反映壮族人们的生态观念,师公戏的生成形态、内容主体、展演方式以及传播模式一方面是壮族生态文化观念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壮族生态。

4、 撤县(市)建区迎接新机遇 我国的直辖市,区、县均是其重要的行政单元。重庆解放初期,所辖行政区域内全部设区,后随着行政范围的扩大,除增设少量的区之外,更多的是增加了县,使县。

5、 文山市不同生态区土壤养分时空异质性适宜性 摘 要:为了明确文山市不同生态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及适宜性,给烤烟种植区划及养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模糊。

6、 转型期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不仅在经济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的各方面与改革开放前相比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