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史记论文题目 西政论文答辩 摩西十诫的论文 期刊字符数记空格 参考文献史记 六西格玛参考文献

关于西行漫记论文范文 西行漫记和上海孤岛时期报告文学翻译热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西行漫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2

西行漫记和上海孤岛时期报告文学翻译热是关于西行漫记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西行漫记12每章概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淞沪会战后,上海虽沦为孤岛,但以中国 领导的各方抗日力量在孤岛租界中重新集结,开启了以笔代枪的新战斗.这其中,以胡愈之先生领导的复社同人经过多重考察,选定“中国友人”埃德加·斯诺的Red Star Over China为翻译底本,以合译方式短期完成翻译工作并以《西行漫记》为名预约出版发行,这不但是上海孤岛时期出版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且开启了孤岛时期报告文学翻译的热潮,其意义非同一般.

关键词:西行漫记;复社;报告文学翻译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体出现在现代中国,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出于文艺大众化的诉求,左联开始把报告文学这个新文体作为社会革命的政治工具加以使用.但报告文学开始获得内在发展动力却是来自于民族压迫,这包括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以及1937年的全面抗战,就如田仲济先生所言报告文学是“ 着抗日斗争的乳浆而成长起来的”[2]早期的报告文学翻译作品如《秘密的中国》和《对马》是作为国防文学的样板被译介的,但这两部译作并没有产生预期影响.抗战全面爆发后,报告文学创作和翻译走向繁荣,“报告文学时代”成为时代呼聲.但从实际创作和译介的效果来看,优秀的典范之作并没有出现.直至复社1938年版《西行漫记》的翻译出版,才真正催生了报告文学翻译热,“报告文学时代”真正到来.

埃德加·斯诺的red star over China最初受到胡愈之的关注是在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后.在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下属的国际宣传委员会中,胡愈之负责组织对外国记者发布关于抗战的相关报道,在这期间结识埃德加·斯诺.约在1937年10月前,斯诺接到Red Star Over China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的初版本样书,此书于是被胡愈之借去阅读,发现是“一本难能可贵的著作”,于是胡愈之打算翻译出版,希望把延安的“真实情况报道出去”.[3]但对于斯诺的身份,胡愈之也进行了一番政治审查,通过向八路军办事处刘少文了解,胡愈之对斯诺的政治身份有了掌握.但接下来,淞沪战役失败,国民政府西撤,上海沦为孤岛,出版陷入停顿,《西行漫记》的翻译出版遇到巨大困难.此时,胡愈之凭借其远见卓识和出色的领导才能,一个大胆的机会诞生了.

没有合适的出版机构,胡愈之便组织沪上的爱国知识分子成立旨在“促进文化复兴民族”的秘密组织——复社.复社社员由胡愈之、胡仲持、张宗麟、郑振铎、许广平、周建人、王任叔等十多人组成,组织运作上具有“合作社性质”,入社需每人承担50元会费,最后募集不足千元,这就是最初的启动资金.社员之外,还有更为广泛的社友,社友不缴纳会费,但具有优先购买书籍等权利.

复社的成功运转,体现在翻译出版发行《西行漫记》上.但《西行漫记》的问世,还依赖孤岛上海独有的出版环境.孤岛上海实指当时未被日军侵占的英美租界和法租界.当时租界管理方保持中立立场,不久租界方实行报刊登记制度,对交战双方“言辞激烈”的报刊均持取缔态度,但租界方对日本侵害其权益的行文亦深为不满,故而对抗日立场的报刊沉默应对,于是租界成为抗日力量的庇护所.胡愈之主持的复社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侧身租界,展开“促进文化,复兴民族”的工作.此外,因淞沪会战不久,上海存在大量失业的印刷工人,张纸成本也很低廉,印刷成本于是大大降低,且复社和爱国印刷工人采取后付费的方式,于是《西行漫记》的印刷出版是万事俱备,只欠“翻译”了.经过胡愈之等 员的组织,王厂青、林淡秋、陈仲逸、章育武、吴景崧、胡仲持、许达、傅东华、邵宗汉、倪文宙、梅益、冯宾符12名译者分章节进行翻译,这种集体翻译就是日后被孤岛译界广泛采用的“合译”方式.于是仅仅用了一个多月,《西行漫记》初版本就在1938年2月10日面试了.出版后随即引起巨大反响,后多次印刷,流布全国,成为影响了几代人的红色经典译作.

复社同人对于《西行漫记》翻译出版,其影响不仅限于抗战史和革命史,对于孤岛时期的翻译尤其是报告文学翻译起了很大的示范作用.《西行漫记》出版仅几日,美懿就在《文汇报·世纪风》连载史沫特莱的《中国红军行进》.1939年复社开始合译斯诺夫人的《续西行漫记》,其后各种影响广泛的报告文学译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形成了报告文学翻译的热潮,而这种翻译热的背后,无论在“合译”方式上,在政治运作上,在预约出版的方式上,都借鉴了复社对《西行漫记》的翻译出版.

笔者对孤岛上海的报告文学翻译进行梳理,冠以报告文学之名发行的书籍、报刊连载的作品数量惊人,现将主要的报告文学译作罗列如下:[4]

1937年5月,《中国的新西北》,史诺著,思三译.

1937年6月,《在西班牙火线上》,比特开恩著,李兰译,上海北雁出版社.

1937年6月,《在西班牙前线》,F.Pitcaren著,林淡秋译,华南图书社(香港).

1937年7月,《保卫玛德里》,科尔佐夫等著,黄峰等译,上海杂志公司.

1937年11月,《 自传》,斯诺著,汪衡译,上海文摘社.

1937年,《 自传》,斯诺著,平凡译,上海战时文化书局.

1938年1月30日,《一个美国人的塞上行》,史诺著,佚名译,广州新生出版社.

1938年2月,《西北散记》,史诺著,邱瑾译,汉口群力书店.

1938年2月,《西行漫记》,爱特伽·斯诺著,王厂青、陈仲逸、胡仲持、倪文宙、冯宾符、梅益、邵宗汉、傅东华、许达、吴景崧、章育武、林淡秋译,复社出版.

1938年2月11日—3月21日,《中国红军行进》,史沫特莱著,美懿译《文汇报·世纪风》.

1938年3月20日,《突击队》,史沫特莱、辛克莱、斯诺等著,黄峰编译,光明书局.

1938年4月,《中国的新生》,勃脱兰著,林淡秋译,《华美周刊》1卷1-31期.

总结:本文关于西行漫记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冷西手表回归记 吴冷西,新闻界前辈,建国后不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两大新闻班子一手担当,资历深如海,下笔如有神,跻身“九评”小组副组长。经历了“文革”。

2、 上海二战犹太难民避难孤岛 上海犹太难民留下的大量回忆文献中,不少人表现出对上海的眷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这座远东大都市曾是约3万犹太难民的避风港,他们得到中国人的帮助。

3、 抗战时期秦记西南印刷厂公司化经营 【摘 要】 秦记西南印刷厂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开辟的一块重要文化宣传阵地,是文化界统一战线性质的印刷厂。其公司化的经营方式既培养了政治。

4、 岳西炒青记 老家岳西是茶乡,翠兰遐迩四方。乡下农人常喝的却是自制的岳西炒青。炒青属绿茶类,有长炒青、圆炒青、特种炒青之分,我不知道岳西炒青属哪一种。我是喝。

5、 西行漫记中彭德怀身世起 1936年7月,由北平几经辗转后深入陕北苏区的埃德加·斯诺,曾是“在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著作《西行漫记》中,特地以。

6、 海西州十二五时期农业经济主要制约因素应对措施 一、对“十二五”时期全州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内外环境的总体判断及认识(一)海西州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当前,海西州农牧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