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留存论文范文 留存一个民族影像志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留存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7

留存一个民族影像志是关于留存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留存收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講述者:徐献,摄影师,拍摄四川羌族地区十余年

整理者:刀哥

口述时间:2018年4月27日

我庆幸我的镜头曾经记录了这个民族的美好生活和经历的苦难,我相信将来他们还会一直坚韧地生存并发展,而我也将一如既往地拍摄下去.

我至今仍记得我2005年11月第一次走进 阿尔寨时的感觉,那个距离 县城30多公里的龙溪乡阿尔寨,让我走得非常辛苦,不过那一次拍摄,让我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阿尔寨是个不大的羌寨,几十户民房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半山上,男人们在田里做活,女人们聚在屋前阴凉地里,一边绣花一边拉家常.寨子深处有一座上百年历史的古碉,矗立在碧蓝的天空下.我一口气拍光了带去的所有胶卷,仍然意犹未尽.寨子里一位当地人余永清看我在拍照,就上来和我聊了一会儿,原来他业余时间喜欢研究羌族历史文化.一番交谈之后,我和他约好,下次还来拍羌寨.

羌寨去多了,渐渐地我便有了一个计划,就是从人类学和田野学的角度,花5年时间,完整地拍摄 龙溪乡的羌族村寨,完成对一个民族的影像文本记录.

2007年4月,我再一次来到龙溪乡夕格寨,正遇上村里在做祭祀.我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邀请全寨村民一起拍张“全家福”.村民们很快就集合到了一起,长辈坐在前排,个矮的站在两边,个高的就站后排,在相机前,大家都露出了淳朴的笑容等这是我在羌寨拍过的规模最大的合影,全寨子的人都在,一共有54户人家250多号人.

就在我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拍摄计划时,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四川,震中就是我拍摄过的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我在外地出差.等我回到成都,立即投入到单位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忙碌的同时,我的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拍摄过的那些羌寨,他们受灾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作为摄影师,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我的照片为 羌寨羌人“发声”.

2008年6月14日,大地震之后一个月,成都宽窄巷子正式开街.它向全世界宣布,四川依然美丽.7月19日,大地震之后两个月,我的《羌地绝影》摄影展在宽巷子举行.150幅黑白作品分为羌人、羌魂、羌地、羌居四个主题在现场展出,我的羌人朋友们在照片上劳作,休息,微笑着,那就是他们日常的生活,没有任何粉饰和摆布.我为每个家庭每个家族甚至一个村寨拍摄的合影中,他们望着镜头的目光专注而温柔.这次展览筹备过程非常仓促,但却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宽窄巷子开街和《羌地绝影》的展出,成为大地震之后那个夏天坚强的四川人的写照.

2008年8月,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震后的龙溪羌寨,眼前的一切令人心恸.碉楼坍塌了,羌房损毁了,一些熟悉的面孔永远消失了.5月3日我曾为他拍过肖像的余明山老人走了,地震发生那一刻,他在房顶上被甩了出去,留在黑白120胶卷底片上的那张饱经风霜的脸竟然定格为老人的遗照等夕格寨也有好几人在地震中死去,那张“全家福”上的成员永远也无法再团聚等后来,我洗印了54张“全家福”照片,给每户人家送去了一张等

大地震改变了眼前熟悉的山水和村寨,也改变了我关于羌地的拍摄计划.我没有放弃,我只是调整了拍摄方向.我仍然一有时间就去龙溪乡,但更多地把镜头对准了他们的灾后重建生活.有的寨子在原址上重建,有的寨子迁移到新的地方.我拍摄村民在救灾帐篷中坚守的点滴,我跟着直台寨村民去到他们在邛崃南宝山的新家,记录下他们的异地生活.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劫后重生的 灾区也在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最直观的体验就是我现在去每个羌寨,都有路况良好的公路直通村子.村民们住进了现代化的房子,但传统的神龛和火塘也在逐渐消失.不少新建的羌寨被打造为旅游新村,村民种上了车厘子、枇杷等果树,开花结果时节引来不少旅行者,收入还不错,但老人们偶尔也会带着怀念的口气告诉我,还是以前老家山上的土好,种的玉米个大又甜.

离开家园,精神的根还有没有?羌文化是否还能传承下去?羌民族是否还能保留原来的生活常态?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化,都在改变着羌族人的生活.我无权评判这些改变的好和坏,我只能忠实地记录,我希望为这个历经劫难的民族保留一份真实的影像志.

每一年我都会抽空回 龙溪乡看望乡亲们.就在今年3月,我还回到了阿尔寨,见到了老朋友余永清,我们在他家门前合影.可是4月9日我就接到他的电话,告诉我一场大雨之后,山体滑坡,将寨子里那座古老的碉楼冲垮了等我连夜找出十多年前拍摄的碉楼照片,反复看着,心里难过了好久.

今年1月,由四川省美术出版社策划的《羌族影像志一一从叠溪大地震到 大地震》一书上市,这本书将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者庄学本在1933年叠溪大地震后的羌区纪实摄影作品和我拍摄的 羌区人文影像并置在一起,以此直观地反映出时空穿梭的80余年间,羌族在历经两次大地震后的沧桑变化以及羌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状况.6月9日,《凝视和对望一从叠溪大地震到 大地震》图片展将在成都东湖公园的红美术馆举行,两个摄影师关于 羌区的世纪“对话”将继续进行.

不知不觉中,距离上一次宽窄巷子的《羌地绝影》展,过去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是 重建的十年,是羌人羌寨开始新生活的十年,也是我坚持羌族影像志记录的十年.我庆幸我的镜头曾经记录了这个民族的美好生活和经历的苦难,我相信将来他们还会一直坚韧地生存并发展,而我也将一如既往地拍摄下去.

下一个十年,我的目标仍然不会改变.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留存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民族志实践和回应 摘 要: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引进促使社会发生急速的变迁和转型。在社会变迁下产生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成为。

2、 欧洲地铁影像志地下世界动和静之美 摄影师安一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伦敦、慕尼黑和斯德哥尔摩3座欧洲城市的地铁拍摄。他用镜头呈现出了形态各异的地铁艺术,透过他的作品,我们也。

3、 中国桥都影像志 重庆摄影师唐安冰虽然是90后,但拍摄桥梁的年月却并不短。当他还是翩翩少年,便迷上了拍摄重庆形态各异的特色桥梁。多年来,他行走在一座座桥梁之间,用。

4、 乡村影像志 “把镜头交给当地人。”从1999年发端至今,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乡村影像氛围。当地人拍出了非常有意思的纪录片,“用自己的视角,呈现外人不得而。

5、 民族志物品收集到东南海洋系文化构建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批判的博物馆学研究主张将博物馆收藏、展示视为实践活动,以及具有持续性的科学与社会文化过程,探究博物馆的本质及其暗含在。

6、 乌托邦、自然史和民族志 在《天漏邑》的开头,赵本夫设置了一个源自女娲炼石补天的叙事原型。他在引用了这个精简的神话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任何东西都是有破绽的……天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