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价值工程杂志社 价值论文 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价值工程杂志 人生价值论文 价值工程期刊 论社会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论文 2018大学生价值取向论文 大学生价值取向论文1000字 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论文 论文价值 食用菌类价值方面专业论文

关于价值取向论文范文 从民族和族群之争看中国民族理论的价值取向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价值取向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4

从民族和族群之争看中国民族理论的价值取向是关于价值取向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要探究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关键还是要从长期以来民族研究应该是“政治化”亦或“文化化”的争辩中去探究,这其中就涉及到“西方话语霸权”、中国民族理论体系“失语症”、中国话语权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民族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客观实体,本身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体,进行民族研究,孤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脱离中国的语境,从而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概念;“去政治化”;“失语”;中国语境;话语体系

[作者]黄仲盈,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南宁,530028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4-0034-008

要探索一种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必不可脱离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文化传统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民族理论体系长期处在一种“失语”状态,除了近代以来“西方话语霸权”这一因素的影响之外,这恐怕也与一些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民族归属感、国家认同感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从民族概念与族群概念之间的争论说起

“民族”与“族群”之争集中的焦点就是概念的界定与使用,也就是学术性的识别和国家确认两个层面上的争论.现行的观点认为,“民族”侧重于政治层面,而“族群”侧重于学术层面.民族更多地涉及了共同体的政治地位,与国家和政府的“民族识别”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族群主要是指具有多种“自然文化”特征的共同体.正是因为民族概念与族群概念两者含义的侧重点不同,又由于他们在概念及内涵上的相似性,使得在运用上出现了以下争论:

1、主张用“族群”概念取代我国现行的“民族”概念.族群强调的是文化的因素,从学术的角度上考虑,更加符合国际的研究和我国的实际;民族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当今民族主义盛行,从政治战略的角度出发,必须要淡化民族概念的政治化因素,从而避免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化.

2、主张两者可以并行通用,相互补充.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既要符合当今国际潮流,也要符合本国实际.族群作为一个国际学术用语,具有浓厚的学术渊源和研究价值,而我国的民族概念也是经历一系列的民族调查和民族研究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建国后的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更是为其的形成积累了丰厚的历史资料和现实基础.两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学术价值,综合两者研究,可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

3、反对“族群”概念取代“民族”概念.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的探索与研究在我国进行了近百年,由最初的“舶来”发展成为后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在我国具有了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意义,符合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和和谐发展,无论是学术层面、政治层面,还是现实的生活层面,民族一词都已经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因此,如果用“族群”取代“民族”来统称我国的各民族,在现实中会引起混乱,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

族群观念来自西方,最早是20世纪30年始使用,20世纪60年代广泛运用于国际人类学界,其概念最初由台湾学者译进,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开始引用“族群”一词.目前,族群概念与民族概念一样,被我国学者频繁引用,“在1990年以后几乎取代‘民族’而成为学术舞台的主角”.出现族群概念得以广泛传播并与民族概念争锋的现象,应该有以下几种原因:

其一,在学术界,与人类学的兴起和广泛传播有关.民族学在经历了我国建国后一系列的研究和发展,无形中掺夹进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权力因素,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其学术研究的范围和自由发展.而我国的人类学与民族学一样,都是一种舶来的学科,一开始更多的是作为民族学科的附属.同是作为80年代在我国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学科,这一时期,也是人类学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学科特色的时代,其强调的是文化与社区的研究,剔除了民族学研究中的政治因素,具备了比较广泛的研究空间和学术取向,所以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族群概念源自人类学界,与民族概念分庭抗礼,也正是表现了我国学术界对传统的民族概念的一种反思和解构.

其二,这也是我国学术界在努力摆脱前苏联学术霸权影响后遗症的一种挣扎与突破.进入90年代后,我国学者在阐释民族概念和进行民族研究时,无论如何尽力摆脱整个苏联民族理论框架的影响,都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即使再怎么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但其对我国民族学的影响和发展根深蒂固,不能在短时间内根除,因此,在摆脱斯大林民族定义束缚的探索上,众多学者更多的是倾向于将其解释为是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除此之外一时难以拿出令人信服的民族定义.族群概念一开始就强调文化因素,淡化政治色彩,这多少让处于困境中的许多学者给了某种暗示,使他们意识到,要探讨真正的民族定义,必须跳出以往的政治场景,在纯学术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才能有所突破,而族群概念的出现正是这一突破口.

其三,前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使得我国学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不管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多复杂,有一点不能忽视的就是它严重的民族矛盾与民族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和民族观有关.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有着巨大的贡献,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使得他表现出集权主义的做法和大国主义的行径,“对国内民族矛盾的积累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受自己民族理论的影响,其大俄罗斯思想常有表露,如认为俄罗斯人民是“加入苏联的所有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夸大民族语言的作用,认为俄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同好几个民族的语言融合,并且总是成为胜利者”,等等.很显然,这些都与斯大林本人的民族观有很大的关系,这也可以在其“四要素统一”的民族定义中找到倪端.苏联解体后,更加加深了一些学者对斯大林的民族观,特别是其民族定义的置疑,认为在当前西方国家借助人权、民族自决等旗号颠覆、分裂别国的情况下,淡化民族问题的政治色彩,抑制国内民族主义的发展,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强调文化因素、淡化政治色彩的族群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符合了部分学者的思想.

二、坚持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研究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

民族实际上与现实的政治生活和传统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就其政治因素来说,在我国,自古以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这种“国即是家,家即是国”的思想在封建宗法制度盛行的古代,实际上就将民族与国家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无论是讲究阶层贵贱的“华夏诸族”,还是远离统治中心的“夷蛮戎狄”,我国古代的各种“族类”观都铭印上了政治权势的痕迹.战争以后,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作为一种增强国人凝聚力的旗帜,当时的民族观也体现了强烈的国家实体观.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顺利实施我国平等的民族政策,加强我国各民族的团结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价值取向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西藏的实践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摸索出来的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发展道路的处理民族问题理论,中国特色社。

2、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价值取向 十八大报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通篇都凸显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人民至上”。一、大会的主题。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民至。

3、 美欧应对中国崛起理论、战略和互动 [ 本文系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国家级重点学科项目“美欧对中国崛起的认知与战略互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 中国为何有高度价值自信 价值自信是一个人、群体、组织,更是一个政党、民族、国家对自身价值的高度自信和充分肯定,是民族始终秉承的精、气、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

5、 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价值取向 摘 要:中国古代的诉讼文化以和谐精神与无讼理想为中心,在这种总原则指引下,又产生维护秩序与贯彻伦理纲常的具体原则,这种价值取向对中国的诉讼文化产。

6、 传统观念和民法结构再论中国古代民法价值 摘要:〖HJ1mm〗在我国古代,受到当时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以惩罚性的思维立法。对此,现今西方式民法体系以及观念同我国古代社会具有着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