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形势和政策论文 政策论文 大一形势和政策论文 时事政策论文 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 形势政策论文格式 货币政策有效性文献综述 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参考文献 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外文文献加翻译 我国新型货币政策参考文献 论文货币政策

关于货币政策论文范文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基础和实践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货币政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基础和实践是关于货币政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近年来,提升政策透明度逐渐成为了货币政策实践操作的趋势.针对货币政策出现的这一新变化,系统分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升的理论基础,即预期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委托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实践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平台期和快速提升期等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宏观调控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政策,也应该创新政策工具、转变政策风格,以满足新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需要.

[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预期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 理论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17)02-0061-13

这些做法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隐秘性的做法有了巨大的转变,那么,各国央行政策风格转换的理论基础有哪些?我国在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方面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回答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货币政策风格转换的原因,也有助于我们增强对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支持和理解.

二、理论基础

各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变既是基于对实践经验的判断,同时也是基于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有关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预期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动态不一致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 理论等.

2017年第2期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一)预期理论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依靠市场的力量会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和理性人的基础之上的,现实世界无法完全满足这些假设条件.由于垄断性、外部性、公共产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会发生失灵,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配合来调节经济运行.传统的政府干预理论主要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市场主体对于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预期,更谈不上政策当局主动和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政策透明度.随着预期理论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这种状况正在不断改变.预期指的是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前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估计和判断.预期理论按照预期形成的机制可以分为静态预期、非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市场主体在运用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做出的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和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的思想是由穆思(Muth)于1961年首先提出来的[1],后来经过卢卡斯(Lucas)[2]、萨金特(Sargent)和瓦尔拉斯(Wallace)[3]等人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理性预期理论.根据理性预期理论的观点,如果货币政策意图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到公众那里,那么,公众就会按照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得货币政策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如产出、就业等)产生影响,而只会影响到名义变量(如物价水平等),货币政策就失效了.

基于理性预期的理论,很多学者认为只有出其不意的货币政策才会产生效果.这一结论在货币当局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是成立的,因为如果货币当局希望通过一项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政策效果之一就是物价水平的上涨.如果公众清楚地了解到扩张性货币政策意图,那么,他们也会预期到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产生通货膨胀.为了减少这项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他们必然会要求提高工资水平,一旦工资水平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生产厂家的利润并未得到提升,就不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失业情况难以得到改善.以刺激经济增长为目的的货币政策并未产生明显效果,只是推高了物价水平,其结果是货币政策无效.

但是,当货币当局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提高政策透明度反而会提高政策的有效性.这是因为一旦公众意识到央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首先他们预期到生产会缩减,那么,他们对于工资的预期收入也会减少;同时,由于信贷紧缩,预期价格水平也会下降.公众认识到货币的购买力是在不斷提升的,同时预期未来工资收入会下降,这会使得他们减少当期消费.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的下降,必然会对经济产生收缩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升有利于政策效果的发挥.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各国普遍使用的是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因此,根据理性预期理论的观点,模糊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各国央行的普遍认可.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石油经济危机的爆发,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滞涨阶段.此时央行的目标是降低通货膨胀水平,采用隐秘性的政策反而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这也就是为什么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积极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并成功降低通胀水平的原因.

作为货币政策透明度重要基础的预期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条件之上的,经济主体会按照经济形势最大化自身的收益,这也是运用预期理论解释透明度问题时需要予以充分考虑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央行政策的可预测性,央行可以向公众提供有关应对外部供给和需求冲击的信息或反应函数,以此来获得公众和其他市场参和者的信任.一旦获得了公众的信任,央行引导公众的预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Thornton,2003)[4].

(二)信息经济学理论

古典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和对称的,但是现实情况则很难满足信息完全性的假设.以斯蒂格利茨(Stiglitz J E)、阿克洛夫(Akelof)和斯彭斯(Spence M)等人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学理论,就主要研究信息在市场运行和操作中的作用.根据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信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市场参和的双方掌握信息的程度存在差异,如一方有信息,另一方没有信息;或者一方有很多的信息,而另一方则只有很少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两个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又称为事前机会主义,指的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尽可能地做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对方的选择.道德风险又称为事后机会主义,指的是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尽可能获取收益而将成本转嫁他人.不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必然是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因此,为了提高市场的效率,应对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应该将信息透漏给对方,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货币政策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三社联动机制理论基础和实践绩效 [摘要]自从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被提出以来,国内多地在不同程度上对该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其理论基础与实际。

2、 稳健货币政策理论 【摘要】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实践的创新性发展都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我们对转轨国家宏观调控有了新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

3、 货币政策、成本效应和通货膨胀理论模型和中国经验 摘 要:为考察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方向和大小,本文首先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内构建企业的营运资本模型,货币政策通过改变企业营运资本的融资。

4、 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文献 摘 要 2008年经济危机后,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受到了各国央行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文章对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5、 美联储货币政策难稳定 据媒体统计,当耶伦9月18日站上演讲台时,她已经整整63天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了,而这是“刻意的沉默”。在此前的全球市场巨震中,纽约联储主席杜。

6、 人行货币政策新时代 全球货币政策周期影响力增强,作为新任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面临一个崭新的货币政策时代。易纲曾发表过多篇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学术论文,影响力最大的一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