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奥妙植物学课程论文

关于奥妙论文范文 据言揣意,体会作者言语运用奥妙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奥妙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据言揣意,体会作者言语运用奥妙是关于对写作奥妙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奥妙洗衣液加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实施比较阅读训练,让学生对课文重点字、词、句的选用及作者在课文谋篇布局上的意图和编者对主题单元课文的编排意图有清晰的认识,即既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又要让学生领会到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促使学生得意又得言.

关键词: 言意 比较阅读 谋篇布局 言语运用

所谓“据言揣意体会作者言语运用的奥妙”,是指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情感揣摩、体会作者所运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独到之处.简而言之,就是既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的,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表达的,又要让学生领会到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阅读教学中,我通常采用“比较阅读”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言语运用的奥妙.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原文中的那些在用法或是表述上具有代表性的字词句及篇章的构段方式等换成另外一种或几种形式的表达,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课文表达的奥妙.如果变换一种或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诵读修改后的句子,再和原文的句子比较表达的效果的差异,在反复的诵读推敲中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和体会.

一、在比较中体会用字用词的准确性

贾岛的《推敲》和韩愈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两个典故可谓是用词炼句的经典.如果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那些关键字眼,让学生经历“推敲”的过程,想必学生对作者的言语运用的奥妙就会若有所悟甚至恍然大悟.

如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作者在文中用的两个“扑”字,的确耐人寻味.一是:“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我把此处的“扑”改成“奔”和“跑”,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异.结果学生在交流时很容易就说出“扑”字的用词奥妙所在,他们认为“扑”字能体现出涌浪的猛烈——气势不可阻挡;用“扑”一字和句中暴怒的狮子相对应;“奔”和“跑”虽然速度快,但力量和气势要比“扑”弱很多,不能和前面“千万头暴怒的狮子”相呼应.二是:“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我把此句中的“扑”字换成“涌”字和“奔”字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和原文在表达效果上的差距.学生在讨论交流时达成共识:他们认为“扑”字用在这里能够形象地写出浪花的顽皮可爱,而“涌”和“奔”则不能.虽然这两句都用到了“扑”字,但是这个“扑”字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的效果却具有不同的意境之美.

又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的结尾这样写:“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和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此句中的“才”字用得非常有内涵.我在教学中是通过去字比较、换字比较和举例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字眼的.我首先把句子中的“才”换成“已经”,让学生进行诵读比较;随后省略“才”字,让学生再读读和原句比较一下;接下来我举了两个例子:“日本鬼子,在中国作恶多端,直到1945年8月才被英勇的中国人民赶出中国.”“我在这里等了你3个小时了,你怎么才来啊?”让学生比较我所举的两个例子中的“才”和文中“才”字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如此学生对文中的“才”字的内涵很容易理解.如果单纯地让学生体会每个句子中作者用词的奥妙,估计学生会有难度,这样一互换一比较,学生马上就意识到问题,从而读懂作者.

二、在比较中体会用句用段的独到之处

同一个意思有好几种表达方式,就看你会不会表达.会表达的人就能用恰当的句子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不会表达的人,可能会说不清自己的意思甚至会出现让人理解错误的情况.其实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说话和学习习作.如何学习呢?就是在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揣摩作者对言语形式的构思,只有让学生看到作者构思的独到之处,学生才有可能在自己的说话或习作中尝试运用.

如《最后的姿势》一文的第一段,除了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之外,作者主要想说明谭老师是非常热爱生活的人,这是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意图.可是该怎么写,才能让读者感受到谭老师非常热爱生活呢?如果把这一段改成:谭老师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老师这样一句空洞的话,并不能让读者感受到谭老师如何热爱生活.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整段没用一个“热爱生活”的词眼.但是我们读了之后,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谭老师对生活的无比热爱.比如:“每天都起得那么早,给孩子洗漱好,带着孩子出去散步.”说明谭老师对孩子,对家庭无比的热爱.每天带着孩子那么早起来锻炼身体,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谭老师对生命的热爱;“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更能看出谭老师对工作的热爱.作者想表达的“热爱生活”就是通过这些——热爱生命、热爱家庭、热爱工作等具体的内容体现的.这是作者写这一段的一个目的.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呢?课文的题目是《最后的姿势》,这里为何要写谭老师对生活如此热爱呢?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呢?通过对下文事情的学习了解,再问学生:课文的题目是《最后的姿势》,这里写的内容好像和课题无关,可不可以把这一段文字省略去呢?省去试试,读一读,看看效果如何?结果学生在交流中逐渐明白:正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当他的学生生命出现危险的时候,他竟然不假思索地把生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从而更能体现出谭老师精神品格的伟大.就像一个学生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第一段文字的介绍,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假设,如果他是一个精神抑郁患者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消极情绪,整天要死要活的人,那么在下文的故事中,谭老师的死也就如他所愿.否则,就体现不出谭老师精神品格的伟大等学生能看到这一点,对其言语运用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有巨大作用的.

三、从谋篇布局看作者构思的巧妙

对于整篇课文的谋篇布局,也就是作者段落安排的意图,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文脉和提高言语运用能力有很大的益处.这在课程标准里是有明确要求的,即“要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时,我通常运用比较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课文所安排的几个主要段落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组合在一起的,顺序打乱会怎样?为什么?比如教学《谈礼貌》时,课文一共写了“问路”、“踩裙”和“理发”三件事.那么,这三件事可不可以打乱顺序呢?比如先写“理发”再写“踩裙”或是“问路”行不行?改变顺序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一下.如果学生还不理解,那就要让学生看到这几件事内在的关系.只有让学生看到了,学生才能理解作者编排的真实意图.通过组织学生比较这几件事,学生逐渐明白:“问路”是写有求于人的时候应该有礼貌;“踩裙”是想表达请求别人原谅应该有礼貌;“理发”是想说别人有过于自己更应该体现出宽容、和气的礼貌修养.明白了这些,学生自然就读懂了作者的编排意图——这三件事要做到有礼貌的难度是越来越大的.课文开头就说“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按照这样的说法,在安排事例的时候应该先写古代的,再写现代的;还有文中所列举的现代的两个事例,应该先写普通老百姓的,再写伟人的.如果先写伟人怎么礼貌待人的,再写普通老百姓如何礼貌待人的,那么读着读着就索然无味了.通过这样一对比,学生一下子恍然大悟,从而很容易看出作者编排材料順序的意图所在.

四、从单元主题看文体形式的多样化.

苏教版课文多以主题单元形式组织课文,对于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学生看到.这有利于拓展学生言语表达的思路,对学生多样化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胸怀祖国”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现代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中国历史名人故事《郑成功》,外国名人故事《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和两首爱国古诗.这五篇课文都是以爱国为主题,但是形式多样化——有现代诗歌,有人物故事,有古代诗词;同是人物故事,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体现了爱国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同是古代诗词,第一首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的各种表现形式表达诗人和家人的强烈爱国情怀的;而第二首南宋陆游的《示儿》,则是通过“悲”的形式抒发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思想情感.对于编者组织课文的意图,应该引导学生看清楚.在学生学完这一组课文之后,我特意让学生把这一组的几篇课文放在一起比较、思考它们的异同,如此学生就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审视课文的表达.随着训练的推进,学生在面对一个命题作文时,就会学着从不同的表达角度思考,最终选择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表达形式或是自己觉得和众不同的表达形式.

总之,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看到作者和编者的真实意图.通过比较体会,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唯有如此,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语文之道:“言意”理论视域下的课程建构研究,课题编号:B—a/2015/02/09.

总结:该文是关于奥妙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怀揣理想,初心不改 认识周璐已经十七八年了。她漂亮聪慧,人见人爱,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她曾二度参加我举办的培训班学习。第一次是由浙江教育学院主办的浙江省小学语文。

2、 言为心声,真情流露 【名师画板】生活就是作文最好的素材,因选材贴近生活,便于作者内心的真情流露。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有溢于言表的直接描写,有潜(qián)藏在字。

3、 金言良语,德厚流光 【摘要】英谚具有精炼而意味深长,以其很小的语言的躯体承载着很重的语言的重量的优点。本文认为,选择好的英谚授予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发挥它的精。

4、 言约意丰,性平神峻 绝大部分老师在带领学生研读《陋室铭》这篇文章时,都会点出刘禹锡用精警凝练的语句和谐明快的节奏,表达了作者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

5、 沈天鸿言不尽意,立象有味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栖居在语言所建造的“家园”中的人,是思考者与诗人。中国古典美学则强调“言不尽意”,主张“立象以尽意”以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