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本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王汝传期刊 王汝渠的论文 论王夫之对湖湘文化的影响论文 蝇王论文提纲 王念秦发表的论文 政治中学生论文王也

关于王汝刚论文范文 王汝刚创作漫谈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本科论文 原创主题:王汝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29

王汝刚创作漫谈是关于王汝刚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王汝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众所周知,我是演员.在舞台上多年,我意识到一个好的演员必须要参加创作.我注意到我们曲艺队伍中间,在创作力量上有一个很大的“中心”——很多编剧都是演员出身,也有些演员下海当了编剧,这是一个我们曲艺界的特殊情况.编剧和演员,是鱼水关系.想一想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我认为是曲艺创作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抚今追昔——繁荣局面来之不易

我担任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已经第十一个年头了,在长期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到现在的繁荣局面来之不易.简单回顾一下,上海的曲艺发展和全国一样,经过了几次大起大落.1949年全国解放,曲艺工作者怀着强烈的翻身感,投入了曲艺创作.刚解放大家对政策还不了解,情况还不熟悉,就是这种情况下曲艺还是出了很多作品,可见当年的老艺人们非常了不起.举个例子,1949年5月23日上海解放,1949年5月20日,也就是解放的前三天,解放军部演出了一场《白毛女》,请上海的文艺界人士去观摩,曲艺界老一辈的艺术家也去看了这个戏.三天后上海解放,就在解放的同一天,曲艺界的同仁居然把《白毛女》也搬上了舞台,改名叫《天亮了》.这是上海解放后曲艺界第一部作品.虽然现在看比较粗糙,但是它怀着浓厚的翻身感,把对党的感情发挥做到淋漓尽致.故事的套路是“拿来主义”,把白毛女故事搬进去,马上演出.这说明我们曲艺反映现实特别快.

1961年,政府提倡文化工作开放,推出“双百方针”,于是“强调挖掘传统,扩充剧目”形成热潮.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节目,是我们曲艺创作的旺季.比如说评弹《珍珠塔》《玉蜻蜓》等,独脚戏《看电影》《两个理发员》等,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但好景不长,1962年,有人提出“大写十三年”.如此,很明显地,传统书目就不能排了,曲艺创作又到了下坡路.

到了“”更不得了,滑稽戏遭逢灭顶之灾,所有的剧团都被迫解散,所有的人员都下放劳动.我的老师杨华生在牛棚里关了整整八年,他当时40多岁,一米八四的个子每天只给二两饭,这样下去没有活路,怎么办?他在田里劳动的时候偷个番薯,回到家趁着没人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热水瓶里.早晨去打开水,番薯碰到热开水,盖上捂捂就熟了.到休息时间,别人抽烟他不抽,喝泡番薯的水.就凭借这个,他没死,活下来了.人家作弄他,让他双手戴吃饭,他像狗一样趴在地上,照样吃.我曾经问他这个时候想的是什么?他说:“我只想着一句话,大丈夫能伸能屈.龙门要跳,狗洞要钻,现在是我钻狗洞的时候了.”

“”结束以后,我们才迎来了创作的又一个.党拨乱反正,上海也出了些好作品.比如上海说唱《古彩戏法》《狗头军师》唱红了大江南北.

在粉碎“”的过程中,我们曲艺工作者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繁荣时,上海的滑稽剧团多达12个,规模有大有小,多则80余人,少则四五人.1978年,上海的滑稽剧团开始恢复,有3个滑稽剧团成立了,当时还很小.由于当时“滑稽”两个字被打入另册,所以成立时不能叫上海滑稽剧团,而叫做上海曲艺剧团,两年以后才改称上海滑稽剧团.那时我们的曲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好的作品,其中好几个独脚戏都在全国的南方片汇演中获奖.比如《新红娘》《现身说法》《头头是道》等等.那时的滑稽戏在创作上也取做到了丰硕成果,涌现出《路灯下的宝贝》《阿混新传》等等.创作中出现了一批思想有深度、艺术上有成就的艺术家——老艺人焕发了青春,中青年演员蓬勃向上,这是滑稽、曲艺创作的一个好时机.

上世纪90年始,随着电视和多媒体的崛起,演艺市场萎缩,曲艺和滑稽戏风光不复.尽管遭逢低谷,我们的艺术仍然保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时,很多老艺人已经逐渐衰老淡出,青年一始崭露头角.我在农村插队返城后到了工厂,工厂对面有个文化馆需要业余演员,我因为喜欢文艺就去报考,结果杨华生他们在做监考,觉做到我还不错,把我招进去了,由此成为当时人民滑稽剧团唯一的一个青年演员.同时有三个人做我的老师,一个是杨华生,一个是笑嘻嘻,杨华生的搭档,还有一个是杨华生的妹妹绿杨.老师们对我非常好,这三个人是当时上海滑稽界的泰斗,我们分别用“稳、准、狠”三个字来形容他们:依据不同的表演风格,杨华生是“稳”;笑嘻嘻是“准”;绿杨是“狠”.这三位老师在我身上下了很多功夫,恨不做到我早点“长大”.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参加了上海电视台的演播滑稽《王小毛》,也创作了一些作品《补婚》《征婚》《离婚》《金婚》等,还包括我的成名作《头头是道》.这些作品的诞生,归功于这几位老先生给我的帮助.由我自身经历反映出当时那种情况下,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有质量的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

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国家对文化的重视,曲艺进入了很好的发展时期.很多曲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保护,这给曲艺增加了活力,曲艺发展开始呈现新局面.

2006年我们剧团到日本演出,上演全本的《七十二家房客》,连演六场,受到了欢迎,也受到了的嘉奖.当初去之前,领导对我们有三个要求:第一,出国访问要找好一点的剧场,尽量扩大影响;第二,观众不一定是上海人,尽量多吸引一些本土观众;第三,尽量多演出几场.做到这三点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演出字幕上下足了功夫——曲艺文本创作的文学修养相对弱一些,但是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点.因此在推出《七十二家房客》以及之后的几部独脚戏时,制作字幕动了很大的脑筋.为什么?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的差异太大,很多生动鲜活的语言、包袱是很难用文字来表达的.这些经验使做到我们现在的创作中一定用书面语言思维多考虑一些,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曲艺作品的文学性、包容性和对外宣传的广泛性.

居安思危——突破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面对来之不易的曲艺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我们愈加要牢记“居安思危”四个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的老师杨华生就提出了“居安思危”,而当时是曲艺发展蓬勃向上的黄金时期.他曾说,我们曲艺有很多好的表演形式是几代艺人的传家宝,如果这些手法被其他艺术门类尤其是搞话剧的学会了可不得了.如今的事实证明,他的预言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曲艺人必须要戒骄戒躁,寻找发展中的矛盾和瓶颈,并且思考应对策略.

总结:这是一篇与王汝刚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二胡独奏根籁创作漫谈 [摘要]《根籁》是一首寻根文化题材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传统文化的追寻与思考。这首作品富有独创性和前瞻性,题材新颖,风格独特,。

2、 我和王汝刚两汝有缘 记得我与王汝刚结缘是在26年前,当时,我刚调到文化局,局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要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8个“小滑稽”的成绩和事迹。

3、 漫谈郑万林的创作特色与学术观点 初识郑万林老师是在2001年,在此之前对他的创作有过很多耳闻,绘画涉及诸多领域,连环画、油画、水性材料均可通达,尤其是在连环画创作上成就很高。早。

4、 苗乡三月创作(王建) 湘西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我在湘西生活四十余载,耳濡目染湘西武陵源奇峰俊秀、奇珍异木、苗侗风情,遂立志为湘西美丽风土人情立传,让更多的世人一起领。

5、 叶恒蓁伍锡学陈卓生童忠清吴向东董灿芳王汝青 叶恒蓁咏 马伯乐当年骏马知,真诚推荐不相欺。玉龙肯服唐僧意,赤兔能为汉将骑。卓著功劳轻有赏,识途学问用无时。豪情重任身肩负,报国何辞万。

6、 王汝芳中关村供给侧改革要求 “2016中关村创新论坛”于5月19日在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举办。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王汝芳出席并演讲。他认为中关村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对有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