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俄狄浦斯王论文 小福尔摩斯杂志 罗尔斯正义论参考文献 埃斯库罗斯论文 人本主义罗杰斯论文 弗兰肯斯坦英语论文 卡斯特罗政治论文 罗尔斯论文全集

关于弗罗斯特论文范文 存在主义视角下弗罗斯特诗歌解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弗罗斯特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5

存在主义视角下弗罗斯特诗歌解读是大学硕士与本科弗罗斯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弗罗斯特vs弗利萨方面论文范文。

内容摘 要: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诗歌语言的简洁、清新、素朴而享誉世界.他的诗歌内容看似简单,实则饱含着诗人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的哲思.弗罗斯特的诗歌本质在讲人生以及人的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以海德格尔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此在和共在的关系、话语表达的意义、以及自由选择三个方面,以《没去走的路》、《雪夜驻马在林边》、《火和冰》三首名诗为例,来解读弗罗斯特的深邃哲思.

关键词:此在 共在 话语表达 自由选择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四次普利策诗歌奖的伟大诗人.生长于世纪之交,他的诗歌既具有19世纪诗歌的传统特征,又极具20世纪当代诗歌的创作倾向.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清新、朴实无华、真挚生动,但字里行间却意蕴深邃、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弗罗斯特诗歌的魅力在于它貌似自然、直接和简单,而实际上根本就不像其表面上看的那么自然、直接和简单.尽管他的诗通俗易懂,但诗人似乎存心让天真的读者迷恋于他那诱人的金色外衣,就像巨大多数弗罗斯特的崇拜者一样,被他那貌似简单的诗歌艺术所迷惑,以至无法透视诗人所佩戴的微妙假面.”[1]这里的“微妙假面”实指弗罗斯特诗歌的深邃意蕴.的确如此,弗罗斯特游走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并且终其一生坚守这种诗歌创作风格,不仅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也为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本文将从存在主义的视角出发,以《没去走的路》、《雪夜驻马在林边》、《火和冰》三首名诗为例,来解读弗罗斯特诗歌简单语言背后的深邃意蕴.

一、此在和共在:人和自然的相悖相依

此在,即人;共在,即共同存在.此在和共在即人和人及其他事物的共同存在.此在和其他事物共同存在,形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世界由形形色色的关系组成,如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自我等等.弗罗斯特的诗歌对这些关系都有涉及,期中最重要最明显的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弗罗斯特的眼中,人和自然是相悖相依的,自然孕育了万物,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作为此在而存在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所以在所有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当属人和自然的关系,人最大的智慧便是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他既不像艾默生、梭罗等人把自己完全融入自然无法抽离,也不像金斯堡、塞克斯顿等诗人那样沉迷于由人情世故编织而成的社会生活这张大网无法自拔,而是行走在自然和生活之间,不偏执、不固执,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和自然的和谐,坚守心灵的中庸.《雪夜驻马在林边》就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得到了完全地呈现:“我想我知道这是谁的林子/尽管他的屋子是在村子里/他不会看见我在这儿停下/凝望那雪在他的林中积起.”[2]在这首短诗的开头,诗人就把自己置身于象征大自然的树林和代表现实世界的村庄之间,无意间营造了自然和现实世界两个相悖相依的空间.诗人开头便这样写是有原因的,当时恰逢圣诞节前夕,诗人一家的生活穷困潦倒,为了给孩子们换回一些圣诞礼物,诗人冒着严寒驾着马车到离自家农场很远的集市上碰碰运气,结果一无所获,驾车回家的路上大雪纷飞,夜幕降临,他的心情异常沉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停车驻足在一个村庄的雪林边观赏美景、思索人生.夜幕降临之时的雪林深邃而又美好,对诗人充满了诱惑.然而,不远处的村落又在提示他应该回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于是接下来,他便运用拟人的方式通过小马发问,他们为什么在寒冷的傍晚,在冰冻的湖畔,在那个最黑暗的夜晚,在大雪覆盖的林子前流连忘返.其实当时诗人自己也不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动机,周围万籁俱寂,小马摇晃铃铛好像告诉主人它的迷惑.微风阵阵、毛绒般的雪花簌簌飘落,诗人沉醉于期中,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意识到“树林又黑又深又叫人欢喜/但我得信守我答应的约期/得在睡觉前走上好多里地/得在睡觉前走上好多里地.”[3]由此,诗人便从自然的美景中抽离,回到现实之中,继续驾车走向家的方向.

这短短的十二行诗足以表达诗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自然深邃而美好,使人流连忘返深陷其中,然而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得不面对现实承担责任,所以不能一味地沉溺于自然和艺术世界中.这就是弗罗斯特所理解的此在和共在.

二、话语表达:生活的意义和警示

海德格尔认为,话语表达的可理解性就是意义,他认为话语也是一个生存论因素,没有话语就没有此在.他认为“语言表达意义,但它不能在沟通信息的意义上去理解,话语不是作为陈述发生,而首先是作为允诺、回绝、请求和警告等等发生.”[4]弗罗斯特著名的《火和冰》这首短诗把话语表达的作用体现地淋漓尽致.

“有人说,世界将毁于火/有人说,将毁于冰/想起 曾经把我烧灼/说火的威力更大,我赞成/但如果世界要毁灭两次/我想对于仇恨,我有足够体验/不妨说,在破坏这方面/冰也同样厉害/足够毁掉这个世界.”[5]这首诗发表于1920年,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刚两年,一战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人们对战争的残酷记忆犹新,依然生活在战争的恐怖阴影中,诗人通过这首短诗,表达了对于和平世界的向往.简单的词汇,简单的语言,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力量、张力和威力,使人肃然起敬、不敢小觑.首先,诗的题目引人入胜、充满了吸引力.人们常说水火不容,而冰和火呢?炙火坚冰看似毫不相干,实则可以相连,火可融冰,冰成水后可以灭火,所以这首短诗的题目本身就已充满哲思.其次,诗歌的语言充满了意象和象征,极具张力.火代表“ ”、“ ”,冰象征“仇恨”、憎恶.有人认为世界将在 中灭亡,有人认为世界将在仇恨中毁灭. 会导致仇恨,瓜分世界、拥有更大权力更多领土的 促使一战爆发,增加了原本毫无瓜葛的人和人、国和国之间的仇恨,最终为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无数人失去家庭失去生命,在战后变得迷茫和幻灭,生活和人生毫无意义. 和仇恨是破坏的种子,它们都足以摧毁世界.

简短的诗行、简单的文字,充满了对世人的提醒和警示.“说火的威力更大,我赞成”,一战爆发时,诗人正在英国,亲历了战争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我想对于仇恨,我有足够体验”,诗人以非个人化的情感,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旁观者的视角警告人们仇恨的威力,“冰也同样厉害,足够毁掉这个世界”.至此这首短诗戛然而止,给人们留下无限的反思: 使人迷失自我、贪恋拥有,仇恨使人自私狭隘、相互诋毁,人和人、国家和国家的相处难道不能有其他的方式吗?答案是有,和平相处就是最好的方式.人和人、国和国都可以在和平相处的前提下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共存共荣,世界才能更美好.这些言外之意也许才是诗人作这首诗的初衷吧.

总结:该文是关于弗罗斯特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金春洙诗歌花存在主义视角解读 摘 要:金春洙被韩国文坛誉为“花”的诗人,本文将以他的《花》为文本,立足于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及其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以存在主义的角度,以花为意象,。

2、 目的论视角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 摘 要:《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文言小说的顶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一部,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的英译本最完整、最具特色,在西方风靡几十年。。

3、 弗罗斯特诗歌不确定性文体风格 内容摘要:弗罗斯特诗歌的文体风格极具不确定性,既简单又深邃,既幽默又内敛,而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确定的文体风格向世人展现了其诗歌的魅力,让读者在简。

4、 弗罗斯特诗选著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美国著名诗人,曾4次获得普利策奖。著有诗集《孩子的意愿》(1913)、《波士顿。

5、 弗罗斯特诗歌教学 摘要:弗罗斯特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美国文学史》课程中一定会学习的诗人。他的诗歌看似简单,涵义却很深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又是学生畏惧的形式。本。

6、 菲利普·罗斯 在英美文学界,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无疑家喻户晓。这既关乎他夺人眼球的私生活,比如女友嫁作友人妇、与总统夫人的绯闻等,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