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天和地论文范文 天和地,诗人位置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天和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0

天和地,诗人位置是关于天和地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天和地的含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思想家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一直受到学界的争议.本文认为,荷尔德林诗歌对于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海德格尔借助于荷尔德林的诗意词语形成了天/地二重性的世界观点,后者明显区别于海氏前期在《存在和时间》中形成的此在世界理解;其次,作为海德格尔后期存在一语言思想之核心的诗一思关系问题,主要也起源于海氏和荷尔德林诗歌的对话,荷尔德林关于作为“半神”的诗人的规定,同样有力地规定了海德格尔“诗-思”理想,其哲学后果和政治含义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海德格尔;荷尔德林;天和地;世界;诗人理想

中图分类号:B5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2-0001-07

一、尼采+荷尔德林等于海德格尔?

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丁·海德格尔辞去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之后,重新转向了思想的事业.此时有两个关键人物占据了海德格尔的思想视野,一是哲人尼采,二是诗人荷尔德林.哲人尼采对于海德格尔后期的形而上学批判工作和“存在历史”(seinsgeschichte)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诗人荷尔德林则对海德格尔后期“世界”(welt)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我们看到,在1936年至1942年间,短短六年之间,海德格尔在弗莱堡大学做了六个尼采专题讲座,此外又在1941~1946年间写了四篇文章,用力之巨之深,可谓惊人!和此同时,海德格尔开始高度关注诗人荷尔德林,此间做有三个荷尔德林专题讲座,此外又在1936~1943年期间做了三个关于荷尔德林诗歌的演讲,写了一篇相关论文.海德格尔后来申言:他和荷尔德林处于“非此不可”的关系之中.

而正是在紧张而密集地阐释尼采和荷尔德林的过程当中,海德格尔完成了自己的一本宏篇巨著《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1936~1938年).但该书成稿后,一直被海德格尔压下未发,直至海氏死后,在他诞辰百年的1989年才被公诸于世(即《海德格尔全集》第65卷),此后便被学界认定为海氏除了前期的《存在和时间》之外的第二本重要著作,同时也被认为20世纪最晦涩的一本思想著作.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无古怪的情形:海德格尔一边热热闹闹地大讲尼采的哲学和荷尔德林的诗歌,一边暗自写下自己的一本大书而又不予公开——至死未予公开.这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形势和思想格局?其中可有什么暗藏的关联和玄机么?

直言之,尼采、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特别是后期海德格尔(或者说《哲学论稿》时期的海德格尔),他们之间到底有着何种关系?我们可以干脆列出一个等式:尼采+荷尔德林一海德格尔吗?尼采和荷尔德林最后都成了疯子,说得稍稍文雅些,两者都是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出位者”——德语中的“发疯”(verruckt)一词即有“出位”之义——,那么,作为两者叠加的产物,这个海德格尔不是可能成为思想史上最大的“出位者”?

这些自然都是值得注意和深究的问题,但并非本文能够完全承担的课题.本文仅限于讨论海德格尔和荷尔德林,特别着眼于海德格尔后期的“天/地”二重性的“世界”观以及和此相应的“神/人”关系.我们希望借此重审海德格尔的“思”和荷尔德林的“诗”之间可能的契合关系.

二、天和地:海德格尔如何发现世界?

海德格尔前、后期的“世界”观点具有重要的区别.在前期的《存在和时间》中,海德格尔意在破除主体性形而上学的知识论世界观,形成了一种实存论分析(此在分析)意义上的此在一世界(Dasein-Welt)观点.在海德格尔看来,世界不是现成存在者的总和,不是一个“什么”(Was)的世界,更不是和此在无关的、和主体相对立的“外部世界”.相反,此在和世界是原始统一的,此在总是已经在世界之中,而世界是此在总是已经在其中的世界.海德格尔甚至于得出结论说:“如若没有此在实存,也就没有世界在‘此’”.

海德格尔这个想法是有创意的,但也不无骇人可怕之处.其创新之处是现象学方法上的,其可怕之处则在于海氏结论中所包含的极端唯我论倾向.

海德格尔把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和本质直观学说转化为有关日常生活世界的活动和情境的分析,使之脱离了知识学的路径而进入活生生的此在实存现象的分析和描述.海德格尔的基本思路如下:人生在世,首先总是要和“器具”或者“用物”打交道.怎么交道法?首先不是认知,而在于使用——“用”优先于“知”.着眼于“用”,则我们和器具之间首先不是冷冰冰的关系,而是有着一种亲切而熟悉的关系,一种有温度的关系.海德格尔于此作了一个大的跳跃:这种亲切而熟悉并不是由器具本身提供的,而是由“世界”——“使用境域”——提供给我们的.这个“境域”,这个“世界”通常是毫不起眼的,是不受关注的;往往是在我们的使用活动和情况出现问题时才被注意.于是我们就可以认为,“世界”是一种既显又隐的发生,而正是“世界”的隐而不显才使器具的使用成为可能,器具的存在必须从“世界”角度来理解.

海德格尔这个不乏新意的想法是对现象学的一次重要推进.但在回答“世界”这个使用境域的构成和发生问题时,海德格尔却犯了错:他仍然把“世界”之根系于“此在”,或者说把“此在”弥散化为“世界”了,从而走向了一个极端主体主义的境界.

1930年代初的演讲《论真理的本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海德格尔在其中形成了一个更为原始的真理观点.在海德格尔看来,原始的真理乃是作为“澄明”和“遮蔽”之二重性运动的存在本身之真理,即“神秘”(Geheimnis);而存在者之存在意义上的真理虽然也具有显/隐二重性的运动,但并非原始的.这样一个分层构想对于后期海德格尔思想来说是根本性的.思想真正要关注的是真理的发生,即原始的存在之真理如何实现为存在者之存在意义上的真理.这就为克服前期哲学中的主体主义倾向提供了可能性.

稍后的海德格尔又接过了这个题目,特别是在“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一文中,海德格尔把物如何在世界境域里显现以及世界境域如何开显(构成)的问题和艺术、艺术作品联系起来了.海德格尔此时高度重视“作品”(Werk),认为我们只有通过“作品”才可能认识物的存在.“我们绝对无法直接认识物之物因素,即使可能认识,那也是不确定的认识,也需要作品的帮助.”为什么呢?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物只有在“作品”开启和建立的世界里才能显现.“作品”是人类功业,原则上人类的活动都可能成就“作品”,但其中首要的,当然是艺术作品了.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天和地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对话诗人,品析诗歌结尾余韵 姜夔这样高度概括诗歌结尾的艺术性:“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的确,诗人在写诗过程中对结尾高度重视,强调结尾意蕴丰富,能够余韵不绝。因而作为教师。

2、 关键词:布局科技,必须摆在全局核心位置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

3、 阎志相比首富,我更愿意做诗人 在创办卓尔之前,阎志曾在湖北黄冈地区文联、《市场时报》社任职。1996年他开始创业之路,2016年,阎志成为湖北首富,随后两年霸居湖北首富位置。

4、 唯有真性情,方成大诗人 摘 要:对于宋诗派诗人来说,标签就是用典和掉书袋。很多人会觉得他们的诗晦涩难懂,但是作为道咸宋诗派最优秀的诗人代表郑珍,却改变了人们对于宋诗派的。

5、 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诗人 82岁的女诗人林子日前回到哈尔滨,出席在哈举办的潘洗尘诗歌朗诵会。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子组诗《给他》曾像闪电划过禁忌荒芜的爱情天空。她当时在哈尔滨。

6、 有才未必有财,诗人、高官也要当房奴 白居易:租房十八年公元800年,白居易二十九岁,他来到长安,拜访了当时的文坛大腕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名字“白居易”仨字儿,调侃了一句:“米价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