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英语论文 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的开题报告 中日文化差异论文 中美文化差异英文论文 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论文

关于文化差异论文范文 英汉红色背后文化差异比较分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文化差异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2

英汉红色背后文化差异比较分析是大学硕士与本科文化差异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文化差异闹尴尬的例子方面论文范文。

一、引言

颜色存在于客观世界,几乎无处不在,每个载体都有自身的颜色,人们通过对各种颜色的感知,可以找到其颜色的载体,反之,人们也会通过对载体的感觉联想到具体的颜色.人们往往对颜色的感知还取决于对周边物体颜色的对比影响,因此人们对颜色的感知不仅因为客观存在的光的不同,还可能包含着心理上对光的感觉.比如红色,在中国,人们往往把红色和喜事联系在一起,也有红喜事之称.

在生理上,人类的视觉系统基本没有差别,这也意味着在很多时候人们对颜色的感知能力是一致的,因此人们对“红色(red)”的联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共识.但是对于颜色的感知也与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文化传统和心理息息相关,在文化碰撞时,人们对于颜色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不同种族对于同种颜色的感知显然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种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显而易见的,“红色”和“red”将会面对文化的激烈碰撞.

二、英汉文化中“红色”和“red”存在词汇上的重合

词汇联想重合,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一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代表着相同的意义,在许多方面上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联系,但是就哲学而言,事物不存在绝对的一致性.胡壮麟指出:“不论人们住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也不论他们操持什么语言,地球上的所有民族都在生理结构上和文化心理上享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特点我们称之为生理共同性和文化共同性,正是这些生理上的共性才造成了两个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共性.”(胡壮麟,1993).英汉文化存在着的某些共同性质让英汉文化中“红色”和“red”在一些词汇上拥有相同的联想方向.

红色是一种温暖的颜色,也被称之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色彩.有时候,红色会给人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容易感觉到急迫感,因此,革命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以红色来激发民众的激情和昂扬斗志.红色有时候象征着积极,有时候又带来一种冲动,不管是哪种内涵,红色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着刺激人们神经的用处,都鼓舞着人们奋进向前.

自古以来,中国人偏爱红色.每逢佳节盛事,随处可见的都是红色的横幅,红色的气球,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在中式婚礼中,见得最多的颜色就是红色,所有的物品上都贴上了红纸,连新房里的棉被也都是大红被子.因为在中国,红色表示着喜庆和吉祥,也是对新人爱情美满的美好祝愿;孩子新生时,人们也都会分发红色的鸡蛋作为孩子降生的报喜标志,表示喜庆和快乐;在中国文化中,喜庆的事情通称“红喜事”;红色也有很多代表着好运的词,比如“开门红”“满堂红”等.西方人认为red象征血,也象征着太阳,因此在西方人的眼中红色代表喜庆和美好.在英语国家的日历上,节日是用红色标识的;另外,“red-letter days”表示重要的日子;“paint the town red”指狂欢;股票也是用红色来代表牛市,象征著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在英汉文化中,红色一词的使用很多用来形容愤怒和暴力.愤怒时,人就会眼红,古汉语中,也有“脸红脖子粗”一词来表示;用“杀红了眼”来形容暴力行为.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也有相同的消极意思.红色代表了血的颜色,象征着流血和危险.另外,也有很多词来表示红色的消极联想,例如:“red battle”表示血战;“red jungle rules”表示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like a red rag to a bull”表示恼怒等.

科学研究发现,脑电波在感知红色时是下意识的警觉.在中英外,人们都是用红色来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红灯在红绿灯中的作用是告知人们现在禁止通行;用红色墨水来提醒在记录时的漏洞和问题;一些危险物品也是使用的红色来警示人们注意;公众场合的警示语也全部都是红色.由此可见,红色在很多时候起到了提醒和醒示的作用.

观察中外古文化时可以发现,人们往往还把红色与色情紧密相关.在中国的影视作品和小说中,形容一个女孩子水性杨花,往往都把其描述成穿着红色衣服的姑娘.古诗词“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也是形容的一出不顾礼教的情爱故事.“依红偎翠”中的红也是形容的妓院女子.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也往往把“red”跟情欲相关.比如“red-light district”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西方“红灯区”.

三、英汉文化中“红色”和“red”存在词汇上的碰撞

词汇联想碰撞是指某一词汇在许多方面上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联系,然而两词的文化寓意却相异甚至相反.汉语和英语是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英汉存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也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红色”与“red”就有很多文化的碰撞,当然这也让跨文化交流增添了不少难度.

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形容女孩子的面容意味着女子面色红润健康,而在中国,人们往往把“红颜”形容女孩子因为美而导致不幸,比如“红颜祸水”,“红颜易老”.而“红豆”一词在古文化中都代表着爱情,“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中红豆就是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是把红豆和愚蠢联系在一起.因此为了避免红豆在英汉文化中的不同含义而造成文化的错误理解,人们往往把“红豆”译作“lover beans”,而不是 “red beans”.

在英语中,“red”象征人的粗俗.如“red-necked”形容粗俗的红脖子乡巴佬;“red-bricked”也是与俗不可耐的暴发户紧紧联系.《红楼梦》的书名翻译为了避免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曲解,也是取用了“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这个别名;将贾宝玉译为“green boy”,而不是怡红公子“red boy”.反之,在汉文化中,“红色”恰恰是对人的褒奖,意指人风流倜傥和忠贞.有名的红脸-关羽,就表现了他的忠义和耿直.

“红旗”一词在英汉文化中也有其的文化碰撞,在中国,“红旗”可用来表彰先进个人或者先进单位.中国也发明了一款叫“红旗”的国产汽车,其带着对人民的殷切祝愿:不断向前,永不止步.然而英语中,“red flag”却用来表示危险.众所周知的扫雷游戏就是用小“红旗”(red flag)来表示此处有危险.

在英汉文化中,“red”一词在用来形容月份时也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在英语中,红色五月“red May”指的是一场巴黎五月的学生动乱,红色十月“red October”也是来源于一部跟恶性间谍组织有关的电影.由此可见,国外把“red”常与“流血”、“牺牲”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中国,五月因为各种与革命有关的节日而多被人称为“红五月”,比如劳动节和青年节都是在五月.因此,我们可以发现“red”在形容月份时所代表的意义是截然相反的.

四、结语

英汉文化中,“红色”和“red”对于不同词汇的相同意义和不同意义都深深的让我们体会到了文化的重合点和碰撞点.比如,红色都容易让英汉人民联想到喜庆和鲜血暴力.当然,同时两者之间又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文化的异同点让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人文,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一种神奇的工具,他使我们更好的与人交流,更好的认识这个纷繁的世界.胡文仲指出:“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世界;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胡文仲,1997:4)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只能单单是想到词汇的字面意思,更要通过不同的文化背景去了解其背后的真正意义,不然,文化碰撞会带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分歧.

[参考文献]

[1]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88.

[4]梁丽芳.从英译看六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北美的接受情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总结:这篇文化差异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英汉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 摘 要:本文介绍了英语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的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包括问候语和称谓词、感谢与表扬、色彩词、隐私与讳忌、与文化相关的成语、谚语和隐喻,说。

2、 英汉语言物质结构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记录和承载着文化的内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通过对英汉语言物质结构(文字结构、句子结构和语。

3、 英汉饮食习语文化差异其翻译策略 摘 要: 中、英两国地理环境、发展历史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了汉语、英语的习语存在许多根本性不同,特别是在一些以饮食为主题的习语方面,差别尤为明显。。

4、 探析英汉恭维语差异原因 【摘要】隨着社会的发展, 恭维语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种语言中的恭维语间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这些差异探讨影响英汉恭维语差异的原因。【。

5、 中学英语教学中英汉文化差异问题(1)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重点强调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6、 英汉时空差异论视角下语篇衔接对比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英汉时空差异论这一理论框架,探讨了英汉语篇在衔接上的主要差异,进一步验视了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空间性特质这一论断,从而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