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论文 论文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学校礼仪和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初中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2

校园文化建设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校园文化建设亮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新技术革命,将生活推向新时代——“新媒体时代”,各领域都深受影响.新时代的到来,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机遇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特征.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讨论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1]” 新媒体的浪潮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加快,平等文化、互动模式等已逐渐生根发芽,在文化、观念和技术上撼动着大学校园文化的根基.新媒体时代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把握校园文化发展规律,进行继承与发展,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要求,满足新要求,进行路径创新,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信息化的发展导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新媒体时代而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时代.它从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接收终端的智能化、信息交流的交互性、媒体应用的多元化等方面正悄悄地颠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展现出各种特点,具体如下:

1.地位上的平等化、去中心化

各种新兴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打破传统媒体时空上的封锁,去除单一的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不再局限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从而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平等;另一方面受众观发生转变,角色不再固定,从而实现角色上的平等.

2.信息交流的交互性和即时性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交流不再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单向、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多对多的社会互动过程,从简单的“传递”演化成“社会互动”.

3.信息传播的个性化与自由性

在多对多的社会互动过程中,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所需信息,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在互动过程中,新媒体同样保护个人思想构建的自由独立性.

二、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

校园文化不仅是培育结果,更是发展过程,要想它健康向上的发展,就要学习传统媒体环境下我们积累的宝贵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原则不改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方针不动摇,锲而不舍加强文化阵地的建设.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继承精神文化传统,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核心,相似文化背景更容易让大家相互认同,发挥合力.完善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是校园文化发挥功能的基础.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建立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保存并加以利用.

三、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新时代、新技术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我们不仅需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需要在新时代开拓创新,发展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法.

1.坚持原则不变,树立新观念

坚持一元文化的主导地位不变,兼容并包允许百家争鸣、文化碰撞,满足新时代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2].建立平等、互动的教学理念,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满足主体发展需要;建立提高时效性的管理理念,新媒体不再受制于时空,提高时效才能提高教育成效.

2.开发新阵地,进行载体创新

建立“网络信息中心”.创建特色网站、发布学习资源、设计严肃游戏,进行时事讨论,从而实现“一二三四”课堂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可以有效互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效果.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网上和网下结合,建设网络资源,扩大校园文化的辐射范围;开展网下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思考的力量付诸于实践.

3.强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创新

充分利用科学的力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在源头上堵住有害信息的进入;落实网络实名,降低造谣、传谣的可能性,减少有害信息的扩散;树立官方公信力,避免“塔西佗陷阱”,净化网络空间.除了监管更要做到正确引导,利用“光环效应”,建立明星信息员,利用“粉丝”的力量,发挥集群效应,客观公正的去引导舆论,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4.增强人的构建能力,进行队伍创新

建設专业队伍,科学收集、分析信息,把握教育先机;吸引学生参加,发动学生维护校园文化环境.提升管理者能力,开展专题讲座、普及新兴技术、提高使用能力、丰富知识储备、积极运用新媒体展工作;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养,自觉规范个体行为,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四、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3],其基本要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者)、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信息内容、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环境(外部环境).各种要素在新媒体时代都呈现出新的特征,具体如下:

外部环境的复杂化,新媒体打破时空界限,文化形态越来越多,传统主体的力量削弱,教育引导难度加大.主体性特征的明显化,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主体性的特征都愈加明显,实施者要想获得良好教育效果就要主动探索有效途径,接受者拥有大量选择机会,发挥个体积极性,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信息来源的立体化,文字、音频、视频的出现大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且将其动态化,教育手段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更加延伸到生活方方面面.新特征的出现就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完成这些新要求就要从多路径创新.

1.话语权中心转移

新媒体的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不对等优势丧失,话语权中心发生转移,进行话语变革是提高有效性、增加适应性的必要手段.要进行变革就需要多方面去实施:一、尊重客体地位,提高平等意识[4];二、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生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三、提高主体工作素质,增强话语有效性,坚持话语创新,构建新传播体系;四、全方位引导,主动服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2.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结构

特定的客观世界就有特定的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环境,导致原有结构实效性不高,需要最大程度的优化来满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主动改变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能和实现价值.思想道德方面,突出基础内容,形成道德观念,内化道德规范,形成良好道德品行;政治教育方面,坚定主导文化不动摇,加强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政治观;综合素养方面,传承优秀成果,提高人文素养,奠定发展基础.

3.开发共享模式,提高教育有效性

新媒体时代传播模式不再是点对点,更多的是非线性式传播,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共享”.共享的模式包括知识共享、信息共享、生活共享和过程共享,通过共享形成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圈[5].合理配置家、校、社会、学生的资源,避免产生浪费,同时可以形成合力.学校随时可以跟家长沟通交流,社会随时可以对过程进行监督.构建新型模式即符合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又可以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周碑蓉:文化建设要实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共荣的均衡,《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3).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0页.

[4]王影:《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教育探索》2012(2).

[5]石春梅:《共享式德育内涵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300300)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初期的和探析 摘 要:随着以技术、共享、互动、吸引力为关键词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工作亟须转型。经过近年的发展,转型。

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化的战略部署之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本文先对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

3、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 摘 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者主导性、舆论导向性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本文以苏州大学应用。

4、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整合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也在提高,这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学校由此开始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力求提高学生的。

5、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凭借着互联网先进技术的便捷都进行了各种程度的创新和变革。那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因为有了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与发。

6、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 【摘 要】随着大数据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据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大、覆盖面也更广,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