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科学大众杂志社 大众文艺杂志 大众文艺期刊 大众投资指南杂志 大众文艺投稿 大众文艺杂志社 大众日报副刊投稿 大众排球论文开题报告 大众汽车期刊 大众文学的参考文献 大众科学杂志社 大众摄影杂志投稿

关于大众论文范文 论中国戏曲的大众艺术本质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大众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论中国戏曲的大众艺术本质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大众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大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戏曲最初是一种源自民间的表演艺术形式,在戏曲艺术漫长的发展轨迹中,从没有隔断与广大民众的精神联系.它深深打上了民间智慧的印记,这也成为戏曲艺术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戏曲文学中那华美的篇章、典雅的词句、超然空灵的意境之美,与其世俗的文化面目并不矛盾,中国戏曲在华贵典雅“诗”的外衣下吟诵的正是芸芸众生世俗灵魂的主题.戏曲艺术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形式陈旧的樊笼,以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来展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戏曲艺术;艺术本体;人民性;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2-0157-06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中国戏曲堪称奇迹.它的产生和发展,几乎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同步.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广大民众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源于民间,植根于民间,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总是带有世俗性、大众性的文化表象,其本质就是一种大众艺术.本文拟从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形式与内容以及中国戏曲的现状与未来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戏曲文化的这一特质.

一、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决定了大众艺术本质

作为大众艺术的中国戏曲不仅起源于民间,而且一直活跃在民间,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中国戏曲的成长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说,它首先起源于悠久的民间歌舞表演传统,后经汉唐,直到宋金,即12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才形成戏曲艺术的完整形态.

戏曲是一种比较后起的文艺形态,在其产生之前,人们已经创造了舞蹈、歌谣、绘画、雕刻、音乐、民间故事、史诗等诸多文艺样式.因而可以说,戏曲这种文艺样式,不是作为一个纯粹的陌生的文艺样式诞生的,“它既是民间说唱、歌舞、滑稽戏、杂技等民间艺术的综合,更是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高层次艺术的和谐交融”①.它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在审美领域内的一种共同的综合性的需求.

据戏剧学家们考定,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因而可以说,上古的祭祀歌舞就是中国戏曲的“远源”.上古的巫觋祭祀,天上的日月星辰崇拜,地上的山川石水崇拜以及各种图腾祭、傩祭等,都对戏剧起源产生过影响.

如同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一样,华夏儿女最初的崇拜也是太阳崇拜.据《山海经》载:太阳的母亲羲和,每天在一处称作“咸池”的地方为其子沐浴.而传说中黄帝时代的歌舞《咸池》正是作为迎日的祭祀活动而歌咏舞蹈的.这种祭神歌舞在每个部落的节日里往往是全民性的活动.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九歌》中的诗篇正是他为楚国民众的祭祀活动而作的歌辞,其中所包含的戏剧因素,诸如人物扮演、以歌舞演故事等,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先秦时代,农耕祭祀十分盛行.春秋两季,各地农民都要祭祀土地神,人们用歌舞鼓乐、滑稽杂耍的手段取悦土地神,后来这种酬神祭祀活动改称为“社火”.此时的歌舞内容和技巧及曲调较之原始歌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简介:姜慧,女,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研究员,文学硕士(济南250100).

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农耕祭祀对戏剧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最直接、最全面、最久远的影响之源,首推始于殷商时代的傩祭(即以驱鬼疫、逐病灾为目的的祭祀活动).这种活动有一定的固定形式,场面宏大.隋唐时的民间傩祭已呈世俗化、多样化倾向.到了宋代,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其形式已十分人格化和戏剧化了,初次出现了门神、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君等世俗神形象.这些形象虽名之为“神”,但全然是人的面貌,而且是一些与百姓生活十分贴近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随着戏剧形式的发展,融入元代南北戏曲中,钟馗、判官、土地等许多观众颇为熟悉的形象,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如果说原始歌舞只能看作一般文学艺术的共同始源之一,那么,在春秋时期我们可以找到戏曲真正的起源.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②据《史记·滑稽列传》载:“(优孟)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象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等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这就是戏剧史上著名的《优孟衣冠》.故事中的优孟是楚国的乐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讽谏颇得楚相孙叔敖赏识.后孙叔敖因病而死,数年后,其子因家境贫困,无以为生,就请优孟想想办法.于是,善于“演戏”的优孟就在楚王面前上演了一场戏,使孙叔敖之子得以摆脱困境.司马迁《史记》中对古代优人事迹的记录,为戏剧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有的史学家甚至把“优孟衣冠”作为中国戏剧表演发展史的起源.

汉代,以竞技为主的角抵百戏开始盛行,它广泛汇集了民间的表演艺术.汉乐府吸收了“燕赵之讴,秦楚之风”,对后世的戏曲音乐、歌舞等产生了极大影响.

唐代,戏剧艺术获得迅速发展.初盛唐的百余年间,歌舞剧、参军戏、傀儡戏等,都相当盛行.虽然单纯的歌舞、伎艺、杂耍的成分很大,但已经有了成型的歌舞小戏了,如《大面》《踏谣娘》二剧在表演史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对于这两出戏剧性很高的小型歌舞剧,王国维曾在《宋元戏曲考》中云:“此二者皆有歌有舞,以演一事,而前此虽有歌舞,未用之以演故事,虽演故事,未尝合以歌舞.不可谓非优戏之创例也”③,“后世戏剧之源,实自此始”④.实际上,作为“戏剧之源”的《踏》剧,是在一种带有些许节日崇祀色彩的民俗歌舞中,讲述一段老百姓居家生活的小事,它最单纯的目的就是娱乐观众,吸引观众.因而可以说,在戏曲的萌芽时期,戏曲作为大众娱乐的审美需求就已经存在了.

宋代,戏剧的发展较之唐代向前跨越了实质性的一步.这时期的主要戏剧形式是宋杂剧.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和民间艺术的兴盛,形成了大规模的群众所,城市里的大小勾栏瓦舍遍布各闹区.“瓦舍主要是一个集合多种伎艺在一块,向市民观众长年卖艺的地方.这就是说:一是一个把伎艺当作商品来出卖的地方.艺人长年在此卖艺,以为职业.二是观众的主要成分是市民,即手工业工人、商人,也有兵士、知识分子和官僚贵族.三是这地方是集合当时各种伎艺在一处,但分别在各自的勾栏里表演的,其情况略如从前北京的天桥.”⑤其中所演出的伎艺包含范围很广,有小说、讲史、小唱、诸宫调、合生、武艺、杂技、傀儡戏、影戏、舞蹈、说笑话、猜谜语、滑稽表演、装神弄鬼等等.可见,此时的市民艺术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以杂剧表演为主的戏剧活动依然依赖民俗活动这个孕育它的母体.不过,此时的酬神祭祀在很大程度上已是一个招牌,更直接的目的是娱乐.中国戏曲在广大民众的关切和滋养下逐渐成长起来,同时它与普通民众的联系也逐步呈现出一种扩大的趋势.可以说,作为大众文化需求的中国戏曲,其实质就是民间戏剧,它的最初创作者往往出自社会下层.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大众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中国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

2、 中国戏曲的程式性表现 【摘要】俗话说:“台上三秒钟,台下三年功。”戏曲演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可谓是十分辛苦。“戏曲表演程式是戏曲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根据戏曲舞台的。

3、 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艺术理论学科存在问题解决 摘要:近年来,艺术学成为一种时尚,更多的学生都挤进艺术院校,希望将来能够从事艺术工作。但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艺术理论学科在教学中出现了非常严。

4、 中国土族盘绣艺术 土族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盘绣,汇集着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在青海高原的东部山区,勤劳、朴实的土族妇女世世代代传承着古老传统的民族刺绣艺术,。

5、 对中国戏曲教育 摘要:在现代文化迅速发展,中西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却相对滞后。本文立足于中国戏曲的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及意义,结合。

6、 论中国戏曲艺术综合性 戏曲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优美的形式、神奇的魅力、大量的剧目、众多的剧种、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一种独立、完整的艺术形式。在诸多的艺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