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声控灯参考文献 基于声卡的虚拟仪器设计开题报告 音乐之声教育论文 音乐之声参考文献 五声音阶中的哲学论文 会声会影论文摘要

关于声律论文范文 声得盐梅,寄在吟咏:文心雕龙声律篇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声律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0

声得盐梅,寄在吟咏:文心雕龙声律篇探析是关于声律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声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声律》篇之重点是谈声律的和谐问题.刘勰重视求“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写诗文求“和”难于弹琴.二是异音相从之“和”难于同声相应之“韵”.三是“翻回取均”之“和”不及“宫商大和”,求“大和”更不易.“声得盐梅”与“寄在吟咏”是刘勰声律大纲的关键之所在.刘勰借“盐梅”论声律,意思是声律调配犹如盐梅相得,既不偏咸,又不偏酸,而是把咸与酸调和得恰到好处,符合“和律”.中正平和(“中和之响”)是“声得盐梅”的喻指内涵.刘勰全面、具体探讨了写作中的“吟咏”:一是指吟咏情志.二是指以吟咏助构思.三是指吟咏声调(“寄在吟咏”).四是指吟咏前修诗文.“吟咏”说中的“吟咏声调”(“寄在吟咏”)尤为值得重视.刘勰在讲到声律时,主要借用乐调、乐律、乐器来阐释:一是以乐调之宫商喻诗文声调抑扬.二是以律吕之黄钟喻诗文声律雅正.三是以乐器之籥、瑟等喻诗文声韵和谐.《声律》篇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当今汉语写作存在“粗鄙化”“恶性西化”等种种不良现象,正末归本、提升汉语写作审美品位已刻不容缓.刘勰在《声律》篇中提出重和谐、尚吟咏、崇雅正的观点,无疑可为今天的汉语写作指点迷津.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声得盐梅;寄在吟咏

[基金项目]内蒙古师范大学“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项目立项资助“《文心雕龙》之文章学研究”(RCPY-2-2012-K-006).

[作者简介]万奇(1964-),男,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呼和浩特010022).

声律是汉语诗文构成的重要审美因素.《声律》篇专论诗文的声律,位列“剖情析采”(文术论)第八篇.黄侃指出,沈约“大重”《文心雕龙》,谓之“深得文理”,“知隐侯所赏,独在此一篇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18页.此论似有绝对之嫌,但沈约赞同刘勰重声律是毫无疑问的.其实除《声律》篇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其他篇章也多次涉及声律,如:《神思》篇强调“寻声律而定墨”,“刻镂声律”;《附会》篇视声律为作品的“声气”;《知音》篇中“先标六观”的第六观是观声律(“六观宫商”);《序志》篇在介绍《文心雕龙》下篇篇目时特意提到《声律》篇(“阅《声》《字》”)等等.近来笔者朝于斯,夕于斯,反复揣摩,深感《声律》篇之重点是谈声律的和谐问题.

后偶阅钱基博《文心雕龙校读记》,发现钱基博亦有此见:“而刘氏论指,重和而不重韵.”钱基博:《文心雕龙校读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51页.故本文主要研讨刘勰重视求“和”的原因、刘勰论求“和”的大纲,以及刘勰比篇章于音乐等问题,辨疑析难,以探其原委.

一、刘勰重视求“和”的原因

刘勰重视求“和”的原因,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点:

一是写诗文求“和”难于弹琴.刘勰指出:

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摛文乖张,而不识所调.响在彼弦,乃得克谐,声萌我心,更失和律,其何故哉?良由外听易为察,而内听难为聪也.故外听之易,弦以手定;内听之难,声与心纷,可以数求,难以辞逐.

这是就弹琴(操琴)与写诗文(摛文)相比较而言的.在刘勰看来,弹琴时音调不协调,则改弦更张,就能够和谐;而写诗文声调不和谐,却不知道如何调整,更失和律.其原因在于外在的声音容易分辨,内在的声音不易明察.因此,外在声音可以用手来调定,内在的声音则只能“数求”,“难以辞逐”.

至于何谓“可以数求,难以辞逐”,多数学者把它译为“可以用声律的法则去推求,却难以用言辞讲清楚”;

此处以王运熙、周锋译注本为例.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00页.也有的学者译之为“我们只可以依据声韵规则而予以探求,却很难单凭文辞的运用而达到目的”.

张灯:《文心雕龙译注疏解》(上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91页.看来,分歧的焦点是如何理解“难以辞逐”.从上、下文意来看,两种解释都说得通.内听易,外听难,故而内听“难以用言辞讲清楚”,或者说“很难单凭文辞的运用而达到目的”.如果从句式上看,“外听之易”对应“内听之难”,“弦以手定”对应“难以辞逐”,是刘勰在《丽辞》篇中所推崇的“反对”,则后一种解释更胜一筹,即外听可以用手来定调,内听很难用文辞来实现.又有学者引《神思》篇“言所不追”句佐证“难以辞逐”是“难以用言辞讲清楚”,恐无法成立.《神思》篇说的“言所不追”是指“思表纤旨,文外曲致”——构思中的某些微妙意旨、曲折情致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这里讲的“难以辞逐”是指声律与内心的关系,所指各异,二者不是“意同”.

其实,就弹琴本身来讲,求“和”也并不容易.刘勰也意识到这一点.《总术》篇有云:“知夫调钟未易,张琴实难,伶人告和,不必尽窕槬之中;动角挥羽,何必穷初终之韵?”在刘勰看来,调钟与张琴都是困难的.乐师说调好了,不一定从小到大、从头到尾都恰到好处,完全符合音律.所谓“外听为易”也只是和写诗文相对而言的.

二是异音相从之“和”难于同声相应之“韵”.这是就不同的声调(异音)与相同的声调(同声)相比较而言的.刘勰认为,声调有飞扬(指平声、上声的字调,即后文说的“和体抑扬”之“扬”)与低沉(指去声、入声的字调,即后文说的“和体抑扬”之“抑”)之分.

学界对飞与沉的看法并不一致:朱自清认为,“飞”是指平、上、去三个声调,而“沉”指入声.王运熙、周振甫等多数学者认为,飞指平声;沉指上、去、入三声.詹锳则指出:“飞沉犹言抑扬,义指四声,非关清浊.等按齐梁之际,吴地读音,飞者扬上,当是上声;沉者抑下,当是去声.等其不言平上去入而称飞沉者,乃系举飞沉以概四声,犹称春秋以概四季也.等所谓飞沉,就是字调的抑扬等”詹锳:《文心雕龙义证》(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22—1223页.又,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古四声说》:“古平、上为一类,去、入为一类.上与平一也,去与入一也.”本文采用的是詹锳、段玉裁的说法.如果一句之中都用“飞”声字或“沉”声字,会造成声律上的不和谐,即“声扬不还”或“响发而断”;因此,要把“飞”声字和“沉”声字像辘轳那样交错循环运用,才能达到异音相从的和谐目的.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总结:这篇声律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暖春一枝梅,悠然吐芬芳 2017年9月,江苏教育台《最赞教师》栏目网络票选全省“最赞教师”,来自东台市的程韶荣老师荣膺得票第五的超高人气,一时在大江南北引起热议。熟悉之。

2、 无由持一碗,寄和爱茶人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品,能雅能俗。它既是文人墨客雅集时吟咏的对象,也是贩夫走卒小憩时的无上享受;既是侯门筵席上款待贵客的佳品,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3、 娇柔似若春梅,骨傲应亦如是 李浩,一九七一生于河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北省作协专业作家。著有小说集《谁生来是刺客》《侧面的镜子》《蓝试纸》《父亲,镜子和树》《告密者》。

4、 赏梅,在梅花谢了时候 岭南的梅花,正月十五就已经谢了。或许梅知道春节假期过完,人们不再有暇殷勤探望,它不必在眼光和镜头的追逐中秀丽影了。偏偏我在这个时候想去探访梅的。

5、 东博会主题国十载星光熠熠,前行不忘初心 “相聚到永久,风雨并肩走,看东方我们同声唱,我们永远是朋友。”当会歌《相聚到永久》第一次在八桂大地上响起,中国—东盟博览会也第一次绽放在世人面前。

6、 六一节来临,哪些礼物最扎心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将至,不少父母选礼物选得眼花缭乱,可是找到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却有些难度。其实父母可以换一个思路,把礼物的意义扩大至孩子的成长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