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大学生如何建设法治中国论文 大学生和法治中国论文 中国环境法治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期刊 理论和我的中国梦2000论文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关于法治中国论文范文 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法治中国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9

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是关于对写作法治中国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法治中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其法律素养状况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决定着能否承担得起历史赋予的法治使命.当前,大学生参与法治建设仍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既与法治教育有关,也与法治实践的参与不足密切相连.基于此,应以法律素养培育为目标,教育大学生深刻理解领悟法治理念;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自觉规范日常行为,以训练有素的行为惯性展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拓展大学生实际参与法治实践的路径,增进他们对法治的直观感受,在实践中砥砺法治品格,弘扬法治精神,传递法治正能量.

关键词:法治;法治中国;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6378(2015)06-0121-04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5.06.021

一、大学生在法治建设中的使命

(一)“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将之作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成为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版”“综合版”和“升级版”[1],主要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其核心在于真正地践行“法治”.从检验真假法治的角度来讲,“关键在于有无‘控权’的思想”[2],即应当从根本上正确处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民生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这也是“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的题中之义.就文化层面而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文化内涵可概括为规则文化、程序文化、文化、共和文化、人权文化、自由文化、正义文化、和谐文化、理性文化、普适文化等方面,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3],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还是守法,各个环节均应坚持上述基本理念和原则,使“法”真正地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法治”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二)法治、制度信用与市场经济

与人治相比,法治的突出特征在于明确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就形式而言,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从而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信用基础.所谓“信用”是指能够促进信用基础发生作用的那些制度和规则,而凝聚最大社会共识的规则即法律.从传统社会基于“人治”的角色理性迈向现代社会以法治为基础的制度理性,魅力型统治逐渐被法理型治理所取代,包括法律在内的规则成为信用的来源,法治作为社会信用的基石,在民事生活以及政府与公民关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日渐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制度理性渗透在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社会那些熟悉的社会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被一系列“看不见的手”

(三)社会转型赋予当代大学生的法治使命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法治中国建设”赋予其时代使命主要包括:一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提高法律素养,以大学生应有的文化涵养、道德水准和良好品性,在社会舞台上展示出新一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由这些已经接受、正在接受以及未来即将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养的“原子体”凝聚成法治中国的“集群”,共同推进法治文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当代大学生以较高的法律素养亲身参与到行政执法、司法乃至立法等各个领域,“要牢牢把握‘民生建设’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法治建设规律,正视矛盾,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4],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解决社会问题,“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5].

二、当代大学生参与法治中国建设的认识盲区

(一)主体性认知的缺失

一方面,学校教育偏重知识而忽视法治实践,导致大学生对法治的淡漠.比如,一些大学生认为“法治”离自己比较遥远,对“法治”的认知主要停留在知识掌握或书本层面,而没有切实将之内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生活与法律存在着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日常行为更侧重于道德评价,而法律评价不足,导致大学生对日常行为的法治意义认知不足,最终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学生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

(二)对“法治”的认识误区

当代大学生对其法治建设主体身份的认知度较低,进而引起其对“法治”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只要自己不犯法,法律就与自己无关;二是对“法”的理解狭隘化,将学习法律等同于背诵法条,将“法”狭义理解为刑法;三是将法律作为一门“技术”,认为“学习法律是从事法律职业的人的事情”;四是研习法律的动机较为功利化,将逃避法律惩罚或运用法律漏洞规避法律责任作为学习法律的“最高境界”;五是对法治的态度较为冷漠,知法而不守法,掉以轻心、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等现象普遍存在;六是法治教育表层化,案例教学被肤浅地当作“故事汇”,抱有较强的“猎奇”心理和动机,而忽视了案例的法律意义;等等.

(三)参与法治建设途径的认知偏狭化

首先,将参与法治建设等同于案件处理,认为只有亲自参与到具体事件的处理中,才称得上是“参与法治建设”,而自己作为大学生,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类机会非常有限,因而,感叹“空有一腔热血”却“苦于报国无门”.其次,忽略了培育法治思维在法治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不能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全社会中的每个人均有较强的法治意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6]将指日可待.最后,忽视了提高法律素养对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呵护法治以及建设法治中国,每个人都是必然的参与者,“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参与法治建设的基本途径,但在校大学生对此并无深刻体会.

总结:关于免费法治中国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法治中国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对大学生法律素养影响 [摘 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对学生发挥积极性的同时,也对学生产。

2、 法治思维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意义 摘 要 法治中国的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的高端法律人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合理配置。而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正契合这一发展要求。法治思。

3、 关于提高高职大学生法律素养 摘 要:法律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所谓法律素养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法律知识,二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三是法律信仰。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法。

4、 法治湖南视野下公民法律素养形成机制 [摘要]法治社会、法治湖南建设,需要加强法治观念的培养,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全省公民法律素养养成机制,法治湖南建设必将结出丰硕成果。。

5、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途径 摘 要: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

6、 数学实验和数学史在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中作用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 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影响的了解程度,以及尊重科学、遵循客观规律、弘扬科学精神的态度。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