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职称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微信营销论文 微信投稿平台 微信投稿 微杂志 关于微博的论文 微信公众平台参考文献 微信营销的论文 微信社会实践论文 微信营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微信营销英文参考文献 微信营销论文

关于微信论文范文 微信朋友圈图像实践的传播特征解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职称论文 原创主题:微信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2

微信朋友圈图像实践的传播特征解读是关于微信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微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65

摘 要 微信朋友圈是基于社交技术内核下的群体文化空间,是人们将自我审美、认知、文化进行外化表达的重要实践空间.朋友圈在图文传播方式兼具人际、群体形式,还具备点赞、评论、公开或隐私等诸多特点,使得个体在朋友圈的图像实践行为复杂而混合.文章主要试图对人们图像实践行为的诸种方式进行分析,探析朋友圈图文景观,阐释个体基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实践套式,以及如何通过凝视来进行自我身份建设与他人进行区别,最后试图以批判的视角解释这种图文实践行为的社会意涵.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图文实践;物化;凝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9-0017-02

1 朋友圈中图文实践方式的“套式”与“物化”的观者经验

1.1 图文实践的“套式”

套式在汉语词汇中是指固定的模式.正如福柯所说,我们正按照某些套式制作物品的文字形象和图画形象,我们也正依照着一些套式来进行朋友圈实践.无疑个体的行为是多样且无法详述的,但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被共识所接纳的范围内的“套式”.例如将朋友圈描述为一个晒吃晒喝晒自拍、晒自己的日常行动、转发公众号文章、发心灵鸡汤等的空间场所.

套式之首即表现为高频次的主体暴露.朋友圈是一个主体性猖獗的空间,主体对于某一图像状态基本保持着,以自我理解为主的形式,不绝对信任生产者配文以强调并所试图传达的意义,以自我解码经验为主,笃信且全然不用理会生产者.这种“主体性”的“滥用”,以及在主体所能控制的社会实践中,让无论是基于自恋、自负还是群体认同等心理需求下的“自我展现”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

主体对于套式的挑选与组织,逐渐形成了风格,这些风格在朋友圈中形成一个复杂的表象系统.风格的建立是由不断的习得经验而逐步完善的,随着个人的审美取向、社会的流行趋势而不断的精进当下的状态,去除过去不合时宜的状态.套式不包含贬义的意味,但它往往让我们形成了一些分类的感觉.使用者都采用极大的主动性维护、扩展、响应、修订套式,这会夸大生活中其相应部分.如果以朋友圈作为后人来评估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难免会形成我们过于关注吃喝、旅游等看法,对于我们生活水平及状态的评估也会略高于实际.因此在“套式”之外需要保持被忽略部分的敏感性.

1.2 “物化”的观者经验

从朋友圈图文实践的价值上来看,它主要包含着实用功能(傳达信息、人际社交)、审美功能(传达艺术形式的美感).在满足基本的信息传达时,人们不断使用滤镜、PS软件和特殊排版手法使得其更具观赏价值.尽管个体因动机、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以及心境上的不同而具备不同的审美经验.但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必然使其具备直观性质与社会功利性.这种社会功利性呈现出怎样的景观似乎可以用符号系统来加以阐述,巴特在《神话学》中就谈到“每一副图像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朋友圈的每一张图像都暗含了将主体与图像中诸多元素相联系的意义阐释方向.马克思对于“物化”概念阐释到人们对产品的需要“不是直接物化在本人的产品中,而是物化在另一个人的产品中.”对朋友圈图像之中所包含的元素加以解码,这种人与人的关系由物与物的关系来呈现的社会交往方式在朋友圈中得以彰显.例如主体对于美食、奢侈品等特定符号的展现,不仅包含主体与元素符号意义的共享(例如,晒出自己与奔驰车的合照,以传达自己是一个生活富足且有高贵品质的人),也包含了主体拥有而他人不具备的区别意味.我们通过主体与物品的联系向别人传达主体的特质,同时也依照别人所建立的与符号的联系去判断他人的特性,这逐渐在朋友圈中强化出一套“物化”的解码规则.这种物化的关系让意识未经辩证训练的人深陷其中且难以自拔.

朋友圈一直处于“主体的个性化”与“千人一面的匠气之风”的复杂交错情景中,“套式”贯穿于朋友圈的空间景观之中,也贯穿于个人之中.主体风格的不断强化,无疑是要走向与他人区别开来.主体又将通过怎样的手段来建立自我与他人的“文化距离”和“认知距离”,而这种区别确实是主体自身所建立的吗?

2 在凝视与被凝视中以区别他人

当我们带着某种情感观看朋友圈的照片时,就无法避开“凝视”的概念.凝视字面的意义为“指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①,而在不断的视觉探究中,凝视已经超越了观看这一行为.萨特提出“凝视”三个特点,强调“凝视表明我是一个为他的存在,我在他人的凝视中发现了自己,我即是他人,是为他人而存在的.”

当我们观看某一照片时,会不自觉的将自我代入其中,并引申出一种情感方向,喜欢或厌恶,形成“类型-情感方向”的数种组合.以此建立对某种实践方式的青睐,以及对于某种方式的不喜欢,建立习得的经验.萨特认为,通过他人的凝视使主体能够认识到自身,我们就是在他人凝视的幻想中,建立起一个符合他人期待的自我.当主体进行实践操作时,会不自觉的幻想一个360度他人凝视的环境,因此在这种环境里“建立自我”的冲动蓬勃待发.例如发布一些扮演的“角色”照片时,就在强化自身社会身份,同时表达对其他角色的羡慕或观赏态度.在朋友圈的实践中所有的都被变成客体得以展现,个体是在他人时刻关注下,构建一个符合自身定位与期待的身份现状.

这种身份区别首先以认知幻想为基础,消费视觉文化是对感官体验的重视,这种“美学消费”的追求也在朋友圈蔓延.通常都以“表现形式”来区隔我们的审美层次,以“内容”来区隔我们的文化层次.朋友圈总是以各种手法展现主体所过的“真实”生活,以达到“事实效应”.然而“事实”却通常定义在“他人指导下的自己的理想形象”.这里的他人不仅来源于朋友圈,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他人.这种“理想形象”往往存在于现实的想象之中,在现实空间表现为“我正努力变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但朋友圈的虚拟空间不同于现实,给理想形象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它通常表现为“你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正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因此朋友圈都以纪实主义的形式践行着象征纪实主义,采用各种外力(滤镜、软件、剪辑、拼接)来实现对于“理想认知”的幻想,来表达内在缺失的意义.

3 图像生产的社会意涵

无论朋友圈的实践采用哪种套式,通过凝视强化着共享的意识形态,主体可能共同侵染在话语、技术、阶层关系的制约中,例如对于外力的普遍选择往往也规范着实践行为,如黑格尔所说“工具,传递着人类的实践经验,规范着主体的活动方式,塑造这文化心理活动”,朋友圈图像的生产虽都借由主体之手,却实际被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种种权力所操纵,“我们要想理解图像的权利,就需要看其支配与反抗的内部关系,及其与观众和世界的外部关系”,在朋友圈复杂的图像帝国,主体似乎在随心所欲的阐释某一图像的意义,但这种看似的过分想象,也难免落入群体文化认知的规范之中.

注释

①百度百科“凝视”字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等于LLq5hc3uBt30KSa4pAckxJ3Ec_O-QLyDerbHkN2-JaWDVQ9FS6SEoWrmLOnb7XR3sVzTVe1Ig9zSUr69jmktqG3MPAUym6Lfbzf251I9Idy.2017,0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

[2]吴琼.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J].文艺研究,2010(4):33-42.

[3]W.J.T.米歇尔.图像理论[M].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03.

[4]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53.

[5]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微信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微信朋友圈中的首批信息流广告 【摘要】信息流广告是指与媒体内容相结合、依据社交群体属性以及用户喜好和特点进行智能推广的广告形式。微信朋友圈首次投放宝马中国、VIVO手机和可口。

2、 微信朋友圈成瘾的影响和机理 [摘要]随着微信使用的大众化及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传播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以微信朋友圈成瘾为例。

3、 出卖微信朋友圈 朋友圈营销的逆袭有这样几个实例。上海一个在微信上销售佛牌的商家,在朋友圈晒出自己一个月的交易额,大概近百万元。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泰国到处逛荡。

4、 微信朋友圈分享动机营销策略 摘要:朋友圈是微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朋友圈营销备受企业青睐,如何提升朋友圈分享率是企业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研究了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动机,以马斯洛需。

5、 扩展阅读因微信朋友圈引发员工纠纷近年偶有发生 朋友圈诉苦后 女员工称被公司辞掉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4年4月28日上午,一则因“朋友圈”引发的离职官司在北京海淀法院开庭。被告李女士。

6、 微信朋友圈营销 昨晚读到一首小诗,葡萄牙诗人佩索阿写的:“塔古斯河美过那条流经我村庄的小河,但塔古斯河却又美不过流经我村庄的小河,因为塔古斯河不是流经我村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