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学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投稿诗歌 诗歌投稿杂志 诗歌月刊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诗歌投稿 诗歌杂志 古典诗歌专题教学论文 高中古典诗歌专题教学论文 古典诗歌投稿 古典诗歌教学论文 论诗歌象征论文范文 中国古典舞参考文献

关于古典诗歌论文范文 古典诗歌入境教学法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学士论文 原创主题:古典诗歌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31

古典诗歌入境教学法是关于对写作古典诗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古典诗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古典诗词是极富有韵味、美感和意境的形象性、情感性文本,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醇厚产物.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言下之意是读者只有与作者在文本中所描述的图景和思想情感融为一体,才能与作者息息相通,与文本真切对话,从而深入解读文本.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古典诗歌,能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感知诗词中的形象,体验诗人的情感,契合诗人营造的意境,应该最为重要.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富有意境的诗歌,如同一杯酽酽的茶,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是赏读古诗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费一番心思,引导学生把僵死不动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生动的诗人眼中的人、事、物、景.让学生走进诗人描绘的意境之中,获得与诗人一样的与感受,与诗人同哭同笑,共悲共乐,收到“神随物游”“情随景迁”的效果.这一过程就是“入境”.

然而,实际的教学过程却面临着很多无法绕开的障碍,例如时代背景相距甚远,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有限,诗句凝练含蓄又富有跳跃性,解读时有巨大的空白需要填补等等.于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便是与文言文的阅读课没有区别的现象:教师先介绍背景,解析意思,然后归纳手法,总结主题;学生则忙于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被动积累.也就是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大都停留在从文章学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断章取义的理性分析,对诗歌进行肢解.这样的古典诗歌教学,学生和诗人没有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激荡,这样的课堂不能带给人以诗意的享受,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隔岸观火之感.那么,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究竟应该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呢?

一、朗读诵读入境

余秋雨先生在关于“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会上曾经说过,中国古代诗文,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做到以传承,成为经典,靠的就是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所以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

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做到.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做到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了一个整体感知.还可以配乐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境.可以说靠诵读入境是学习古典诗词的一把钥匙.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拿来一首陌生的古诗,读一遍可能不知所云;再读一遍,有点茫然;接着读,好似懂了那么一点点;继续读,大概说的是这个意思;再读,哦,原来如此;回头再读诗,对,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就是在诵读诗歌过程中一点点入境的过程.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初读诗歌,学生们只读出了千山、万径、孤舟、蓑笠翁、长江、雪等景物.当我让他们脑海里浮现这些景物,边想边再读诗歌时,便读出了清冷、空旷和孤独.我又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位独钓的老人,把刚才感受到的凄清、寂寥的感觉加入朗读中,又读出了什么呢?可能是老人怀才不遇的愤懑,或许有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更或许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亦可能是与风雪、与社会抗争的不屈精神等学习一首新诗,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朗读诗歌,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真切感受到诗歌表达的情感.

诵读诗歌的最高境界是美读,即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诠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能做到美读,也可谓是渐入佳境了.美读可以促进学生对诗美的感悟,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境界,从而把握作品的内蕴.像《琵琶行》这样的诗,以饱含的美读,让人仿佛听见了时而响亮如急雨,时而轻柔如私语,时而圆润如莺鸣,时而低咽如泉流的琵琶妙音,使学生感受诗的整体美,展开想象,在他们脑海中形成一幅幅饱含内蕴的图画,从而体味到随乐声起伏的琵琶女澎湃变化的内心世界.

二、联想想象入境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种意象组合起来的画,德国文艺评论家莱辛曾这样说:“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赞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时间的悠长,空间的辽阔;有静景的描绘,动态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这些都要通过学生的想象呈现出来.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欣赏与教学.入境,就是在头脑中浮现诗中的形象画面,再调动自己的审美情感经验,深入体验诗中情感,最后品味咀嚼诗中意境.

诗歌极具形象性,学生诵读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存,展开联想,再根据诗歌内容作合理的再造想象,那么就会进入诗歌情境,感受到诗歌的情味.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提到秋天,学生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寂寥、萧条的景象,而这首诗描绘的却“胜春朝”.诗人选取了一个小景,“排云上”,把鹤的奋飞写做到活灵活现,生机盎然.更令人叫绝的是把诗情也引到了碧霄,情景相生,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就能感受到诗人的豪情.

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有跳跃性,有许多不尽之意和留白,有利于读者想象,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插上想象和联想的双翼,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自由翱翔,用生动的语言描摹形象,体会、感悟,步入诗的境界.

三、由象由情入境

意象是理解诗歌的一把利剑,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诗歌常寓情于象之中.

通过把握物象,可以尽快进入诗歌所创设的情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展示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物象组成的画面的底,藤是的枯死的藤,树是数年的老树,傍晚的乌鸦,古朴的驿道,飒飒的西风,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夕阳已经西下,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却不属于自己等在这样的背景上突出断肠人浪迹天涯、茕茕孑立、肝肠寸断的形象 ,当读者进入这样的境时,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作者浓重做到化不开的思乡哀愁.

反过来,先抓住情,通过想象力也可以入境,对文本作更深入的解读.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所寄寓的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做到身前身后名”这两句诗中直接抒发了出来,把这一情把握后,再回头读诗,就会发现这种情感其实早已注满在字里行间:醉里把灯挑亮抽出宝剑细看,梦中听到各个兵营接连吹响号角,官兵们分享着犒劳的烤肉,军乐合奏着边塞雄壮的歌曲.这是何等磅礴的气势!马像的卢一样跑做到飞快,弓如雷鸣一般震天响,这一连串转动的画面营造了极其壮观的景象,当我们脑海里出现这些画面时,对作者那种渴望统一祖国的赤诚,那种为国献身的豪气,是不是理解做到更深刻了呢?而最后一句笔锋一转,“可怜白发生”!真可谓是点睛之笔!情感急转直下,雄伟的理想只不过是一梦而已,壮志难酬,给整首诗蒙上了悲壮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相信读者也会沉浸在那种悲壮的境界中,无法自拔.

当然,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入境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三种,例如我们还可以从题目入境,从诗中的一些关键字眼入境,也可以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诗人性格入境,还可以借助音乐和画面入境等等,但要了解的是,这些方法都是相互结合、联系紧密、无法割舍的.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透过诗的语言符号这层面纱,进入诗的意境,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使学生对诗的掌握,由表层的理解到深层的感悟,达到意境合一,从而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安徽省阜阳市第九中学)

总结:这是一篇与古典诗歌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古典诗歌情境教学策略 “诗教不是为了培养诗人,而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是要把美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里。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信息的心理学实验材料表。

2、 中国古典诗歌融通教育课程述略 【关键词】融通教育;课程;研究目标与创新意义【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7-0063-。

3、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本课题来源于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这篇文章表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与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其写景雄伟壮阔,写身世孤苦凄凉抒情却心忧天下。。

4、 例古典诗歌常用技巧 内容摘要: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占据中极为重要的作用,鉴赏诗歌不仅能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读懂诗歌的思。

5、 关于开设古典诗歌鉴赏选修课 内容摘要:为了使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从容应对高考试题中的古诗鉴赏题,有必要编写一本包含古典诗歌鉴赏通论、古典诗歌艺术分析、古典诗歌作品选读等三。

6、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思维特征析议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