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经济张晓蓓工作论文 张文娟论文 同济土木工程开题报告 张延成论文 张山雷医学论文集 同济大学硕士论文模板

关于张元济论文范文 张元济深入书林寄此生(上)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张元济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7

张元济深入书林寄此生(上)是适合张元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张元济哪年进士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从清廷到民间

1898年6月16日,天还未亮,总理衙门章京张元济来到京城西郊颐和园朝房等候光绪皇帝召见.这天朝房里有五个人—— 康有为、荣禄、张元济和两位即将赴外省的知府.康有为抓住这个机会,和荣禄大谈变法.荣禄是慈禧太后宠臣,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架子十足,对康有为的慷慨陈词不置可否.

二位新知府依次见过光绪后,太监传唤康有为进去.又一刻钟过去,康有为出来了,张元济被传唤进勤政殿旁的一个小屋子里.

光绪端坐在一张扎着黄桌帏的书桌后,张元济跪在桌旁.一君一臣相对.

滇越边境发生划界的争执,光绪忧心忡忡:“我们如果派人到云南去,要两个月才会走到,但外国人只要十天八天就会到达.我们中国道路不通,一切落后,什么事都赶不上外国,怎么好和人家办交涉呢?”

张答,皇帝现在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总希望国家能够一天比一天进步.

光绪听罢叹一口气:“可是他们都不能赞成呀!”张元济沉默.

光绪遂将话头转到张元济与朋友所办的通艺学堂上去.

通艺学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英文学堂.1895年,在刑部任主事的张元济与同僚张荫棠等人结为“健社”,“约为有用之学”,次年又设馆授读英文.求学者渐多,张元济等人便在英文学堂的基础上联合集资筹建西学堂,后依严复的建议改称通艺学堂.张与同僚给总理衙门呈文,强调通艺学堂的来学者多是京官与天分聪颖的官绅子弟,“中學”已有相当基础.通艺学堂实质上是一所精英学校.

这与张元济所受的传统教育一脉相承.

生于广州纸行街的张元济,14岁随母亲回故乡海盐定居.他的早年生活平淡无奇,而脚下那片古老的神州大地却涌动着激变前的暗潮.伴随西方的坚船利炮而来的还有“新知识和新看法”,尽管“教育制度和文官制度”像费正清在 《剑桥中国晚清史》 所说的那样“没有变化”,“但还是为新型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提供了某些机会.”

历史的变动需要时间,科举一时还未能被取替.张元济上的是传统私塾,读的是四书五经.13岁那年秋天,广州乡试发榜,张元济的父亲在灯下拿出这一年的闱墨,为他讲解第一名的文章.他的早慧使他完全能够领会父亲的用意和希冀,发愿“他日余亦必为此以娱吾亲”.自1884年考取秀才起,张元济用八年时间走完科举功名路,成功点了翰林.在翰林院研习两年后,他进入刑部任主事.

正式踏上仕途这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被之前一直认为是“蕞尔小国”的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里醒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张元济说.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之后,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会员在松筠庵、陶然亭定期集会.张元济虽非会员,也时常参与其间,思想逐渐趋向维新.1896年,张元济参加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试,获选充章京,欲“于外交上稍效绵薄”.

但总理衙门给予他的只是浮沉郎署的现实.在致好友汪康年的信上,他提到恭亲王奕訢为德使觐见时下轿的地点与对方争论不休、总署官员在日本皇太后丧事上荒唐无礼.旧官僚的众生相,迫使他转而开辟其他能够“有所为”的渠道.

“今之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科举不改,转移难望.”抱持这种启蒙意识,他把主要的心智和精力用在了通艺学堂的擘画上.

通艺学堂设立半年后,6月11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保荐张元济,称其“熟于治法,留心学校,办事切实,劳苦不辞.在京师创设通艺学堂,集京官大员子弟讲求实学,日见精详”.

但在变法开始的第五天,即张元济晋见光绪前一天,光绪最忠诚的支持者、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被开缺回原籍.翁同龢被开缺的消息、君臣相对时光绪的叹息,以及荣禄对康有为的冷漠,使张元济敏感地觉察到变法前途的艰险.7月27日,张元济写信给维新人士汪康年,坦言自己的忧虑:“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弟恐回力终不久,但不知大小若何耳.”

9月5日,形势越发严峻,张元济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上了一道近七千字的奏折,主题为“时局维艰,变法自强亟宜痛除本病,统筹全局,以救危亡而成盛业”.奏折上达这天,光绪任命谭嗣同等四京卿参与新政.党争激化.张元济此举,无疑是将自己置于险境中心.

在守旧派势力发动政变之初,张元济亲赴贤良寺拜谒李鸿章,企图说动这位国家重臣出面干预,挽回败局.

“中堂一身系天下之重,如能剀切敷陈,或有转移之望.”

李鸿章惊讶地瞪大眼睛,看了张元济许久,默然无语.

之后,朝廷缇骑开始四处追捕维新党人.张元济仍照常到署值班,静候逮捕,因为他怕缇骑到家惊及堂上老母.最终,张元济与同僚王锡藩、李岳瑞同被“革职永不叙用”,处罚比预想的要轻.张元济见到官报,送给母亲看.母亲说:“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言下抚慰再三,张元济不由得“捧母手而泣”.

1898年10月,张元济举家南下上海.这座近代化的大都市聚积了与传统士大夫截然不同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容纳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多年后,张人凤回望祖父的选择,“一半是出于被迫—— 京城里是住不下去了,而更为重要的一半,是他认识到今后要依靠自身力量发展教育、从事中西文化交流的志向,必须使自己融入民间,而上海正是实现这些愿望的最为合适的场所.”

抵达上海半年,在李鸿章的关照下,张元济接受了南洋公学 (今上海交通大学) 的创办人盛宣怀的聘书,出任公学译书院主事.

1901年,公学总理突然病故,由张元济兼任此职.在任内,张元济创建了特班.设立特班的初衷,按盛宣怀的说法,是“造就桢干大才”.张元济为这批才俊聘请了一位总教习—— 他的老友、刚从绍兴来沪不久的蔡元培.特班虽然只有一届,却出了李叔同、邵力子、谢无量等大名鼎鼎的人物.

以出版提携多数国民

在南洋公学期间,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张元济致信盛宣怀,提议广设学堂:“中国号称四万万人,其受教育者度不过四十万人,是才得千分之一耳.且此四十万人者,亦不过能背诵四书五经,能写几句八股八韵而已,于今世界所应知之事茫然无所知也等今设学堂者,动曰造就人才.元济则以为此尚非要.要者在使人能稍稍明白耳.”张元济已看清,比起培养人才,普及教育更为紧迫.

总结:此文是一篇张元济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元济墓地今何在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和文献学家。清光绪壬辰(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刑部贵。

2、 张元济和大型影印丛书四部丛刊 张元济先生主持编印的《四部丛刊》是我国近代出版史上的大型影印丛书之一。初编历时四年,始印于1919年,1922年印制完成。共收录经、史、子、集四。

3、 此生(外一首) 1泡沫浮泛。方知先前的漩涡还不足以令人猛省,还需更大的潮涌。冲刷过往,淘洗旧事,任一波波涟漪兀自激蕩。2孤愤何为?愧怍何为?那。

4、 走过蔡元培和李少春(外一篇) 绍兴的蔡元培故居早年去过,记得是一排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子,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

5、 重新爱上这张白纸(组诗) 爱上这张白纸想想浮生 弄脏了多少白纸像一只昆虫 排尽体内的毒终于幡然悔悟 面对一片绿叶跪下来总是试图赞美这个世界用尽所有的形容词总。

6、 张元济深化和升华 在搜集整理《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和《张元济诗文》之后,1985年,汪家熔写出了《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