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法学论文格式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法学期刊排名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题目 法学杂志 法学论文写作当当 法学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本 法学论文题目太大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法学论文 法学函授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判词法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判词法学和文学价值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判词法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1

中国古代判词法学和文学价值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判词法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判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作者简介]杨兴培,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制作好判词是中国古代为官执政司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判词发展,不但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朝代更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与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判词要进行规范评价、旁征博引,就有一个引经据典的叙事说理过程,从而使判词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不可违拗的说服力.古代判词的价值评价往往通过文情并茂的文学表现形式加以展现出来.对古代优秀判词加以批判地继承和转化,从而将今天的裁判文书写得更加完美,也会有利于今天的法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古代判词 法学价值 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D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30(2013)05-0150-11

判词是中国古代社会为解决民间纠纷、平息你争我斗、了断是非矛盾、实现止争定纷的一种法律裁判文书.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判词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人类自从走出丛林、走出伊甸园结成社会关系以后,就存在着各种矛盾纷争、利益纠葛和怨恨仇杀,面对种种人间是非,人类要么各退一步自相和解,要么诉至衙门请求官府了断,臣服法则,要么就是拳脚相向、刀枪出场,奉行强盗逻辑以至于鱼死网破.但是在社会常态的背景下,人类内部解决矛盾是非的多种可选方法中,臣服既定法则诉至衙门请求官府判明是非、了断纠结应当说是人类经历太多血腥争斗以后一种较为理性的选择,这也是人类社会一步步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正因为如此,官府乃至官吏们便时时充当青天大老爷,为民解忧排难;于是就有了一份又一份定纷止争的古代判词;也为当今时代提供了借鉴资源.虽然今天的司法实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判词作为一种时代印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不灭的原理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判词依然有着还可以、也需要我们继承的文化精华,中国古代判词中的法学与文学价值乃至其背后的精神内核依然可以通过现代判决书的形式得以延续.

一、古代判词的历史演绎与核心价值传承

就一般意义而言,判词是判决结果合法化、正当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如何说服当事人的劝解词和说理书,更是体现国家法律权威性、国家行为严肃性和国家命令强制性的裁决令.因此,如何让当事人心悦诚服地认可和接受判决内容,如何让社会公众了解和服膺既存的案判谳定,制作好每一份判词就成了中国古代为官执政司法的重要内容.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涉讼判词,是距今2800多年前的西周夷王或厉王年间的一个诉讼文书——1975年在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西周铜器窖穴出土的《匜铭文》.该铭文共百余字,记载了一桩奴隶买卖纠纷的经过,判案依据是当时认可的刑典,内容包括罪名认定和处理结果,已经具备判词的雏形.①中国古代判词自西周起始,历经三千余年而传承于世,其表现形式从秦汉的比附援引依律定罪到西汉时期的春秋决狱、原心定罪再到唐代以事实作为铺陈、援引律例为据制作判词;从唐代判词的“语必骈俪、文必四六”到宋代的判词变骈判为散判、凸现司法功能,再到明清判词的“简当为贵”风格,直至民国时期接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形成“主文—事实—理由”三段式定罪判案模式,虽然不同历史时期的判词风格各有特点,但其中所具有的法律价值与文学价值却一直得到传承和延续.一些上好的判词在时人的整理汇总下记载于书籍,传播于官场,甚至通过民间的口口相传深深烙进百姓的心间.

古代判词的历史发展,首先体现为判词是当时司法活动过程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的司法活动内容.尽管司法活动在其初始之时还呈现出比较粗糙的表现形式,但无论是西周时期在青铜鼎上用大篆书写的中国古代第一份判决书,还是西周中期《尚书·吕刑》所载的:“两造具备,师听五辞”后所作的敬畏天严“其审克之”的纪录, 或者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后董仲舒等人提倡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凡是法律中没有规定的,法官就以儒家经义作为裁判依据;当法律条文与儒家经义相违背时,则儒家经义具有高于法律效力的办案要义,判词折射出了礼法相通、理法相容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法律文化传承.比如根据《匜铭文》记载:三月甲申日,伯扬父在纣王的面前宣布对牧牛的判决,说:“牧牛!过去你任职的时候,竟敢和你的长官争讼违背自己曾立下的誓言.今天,你必须再立信誓.你只有恪守自己的誓言,才能重新担任官职.按照你的罪行,我本应鞭你一千,施以墨刑.现在我宽恕你,鞭你五百,罚金三百鎱.”牧牛于是向其长官立誓说:“从今以后,我不敢再和你争讼,不再以各种大小事扰乱你.”从这个最早的带有判词雏形的内容来看,除了铺陈事实之外,重在阐述道理、判明是非、止争罢讼.当然在远古时期,人类刚刚从原始时代走来,社会还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此时的判决还谈不上引经据典、援引法条,但这并不影响依照人类固有的伦理道德原则来明理处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逐渐登上国家舞台.但在中国古代,法律并不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手段甚至还不是主要手段,礼法并重,法寓于礼之间,礼为法律先导,法为礼制保障,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司法活动的主要原则.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曾说过:“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②“凡治天下,必因人情.”③所以在判词中尽可能阐述伦理,借此说教万民,降服凶恶,善法为治,凡事方庶几可成.为了追求司法活动的公正、公平,以实现案件处理的正义所在,正如韩非所说的那样:“圣人之为法也,所以平不夷,矫不直也.”④于是如何选择好的法官成了司法活动的重要一环,反映在判词中,断案者重在说理服人,而刑罚处罚并非是判词的主要内容也成了中国古代判词的一个重要侧面.关于这一点,《尚书·吕刑》提到:“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即:刑罚不一定要置人于死地,但要让受刑罚的人感到比生病还要痛苦.因此,要用善良之辈而非不良之徒审理案件,这样才会公正合理.要学会从矛盾处考察供词,使不服的犯人也得服法.应当怀着哀怜的心情判决诉讼案件,明白无误地检查刑书,互相斟酌,以公正为标准.用刑当罚,要详细查实.案件判定要做到使人信服;即使改变判决,也要使人信服.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判词法学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判词法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摘 要:本文根据对当前教学现状的调查,系统梳理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同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古代文学教。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特征分析 内容摘要:意境特征的运用一直我国古代许多诗人词人最喜欢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尤其在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都有所体现。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3、 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对南宋影响 英国的李约瑟称“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在发明产生之初,并未能在当朝。

4、 翻转课堂和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内容摘要:翻转课堂模式是现代教学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有利于培养。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九尾狐形象起源考 内容摘要:本文从《山海经》中的青丘九尾狐入手,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九尾狐这一形象的起源进行考证,同时通过对相关文献中九尾狐的形象进行分析,探究。

6、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又是极其值得我们去探索的话题。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宗旨偏离实际、教学方法古板落后,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