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国家论文网 民族论文发表 民族文学杂志 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国家一级刊物 关于国家安全的论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期刊 国家正规教育刊物 民族论文发表需知 国家美术杂志社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订阅 民族本科论文范文

关于民族国家论文范文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中国国家观念的古今之变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民族国家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17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中国国家观念的古今之变是适合民族国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族国家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自己想象和建构世界的秩序图像,即集宇宙天道秩序、人文政教为一体的“天下”体系.当中国仍然深陷于中国朝代更迭的超稳定结构中,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现代性在西方世界加速生长,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进而形成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现代世界体系.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加速和深化了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无可避免地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相碰撞.这种碰撞既是空间维度上的中西之间的碰撞,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由此,带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危机.为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国走上了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实现现代国家构建的道路.迄今,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仍未完成.

关键词: 天下 ; 中国; 民族国家; 国家构建

中图分类号: D03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4.013

一、、导言

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经济建设领域.但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尽管世易时移,这句话也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处境.经济上崛起的中国未来在政治上往何处去是决定中国现代转型成败的关键.崛起的中国秉持什么样的国家观不仅息息相关中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也影响到中国如何看待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以及如何融入和参与到国际秩序的建构.正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上,笔者探索近代中国国家观念从古典中国的“天下”观念向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转换,认为民族国家在西方世界和在中国的发展都是现代性展开的内在逻辑,是现代性的产物,也是现代性的表现.时至今日,中国现代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现代性计划.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仍要重申国家构建.

二、“天下”体系: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

任何人类社会和群体的文化要维持其存续和发展,都需要面对和处理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时间维度上的自身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历时性前后纵向关系问题,即"“古今之辨”;其二是空间维度上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共时性横向关系问题,即今天意义上所讲的国际关系,具体到中国则就是古典时代的“华夷之辨”,现代的“中西之辨”;其三则是人类的生存与意义之间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此岸”与“彼岸”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与各个人类社会和群体所在文明的逻辑和思维方式息息相关,又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段紧密相关,呈现出集体性和历史性特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都体现出极高明的道德和哲学意识.笔者主要关注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即中华文明如何认知和想象其与外部世界的共时性横向关系.

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建构起中国的自我认知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宇宙观念和世界想象是基于儒家的“天下”理论.古典中国的“天下”是一个包含三个层面的立体概念:第一是如何认识自己所处世界的知识问题,第二是人文政教层面的制度问题,第三是宇宙观念和世界想象的哲学问题.从这三方面层次递进才能很好理解“天下”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知识、制度和哲学问题.

首先,就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层面而言.地理大发现之前,各个文化的人们对于世界和宇宙的知识都相对非常有限,各自所建构的世界观念都是经验和想象的结合.在前现代的很长时间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支配了汉族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1]2囿于交通工具及其他诸多现实条件地影响,中国古人的生活和交往半径非常有限,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半径很小的区域内,不太可能走出离自己生活的区域太远的所谓“四方”.因此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就无法超脱他们的日常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而言,也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生活做简单的知识推演.“天下”是中国古人从所见的现实世界状况出发,延伸和想象天圆地方的世界空间结构.天是圆的,如同斗笠,地是方的,如同棋盘,圆天扣在方地之上,圆天之下即为“天下”.由于地是方的,“天下”可按几何原则划为“九州”.圆天之下,方形的“九州”无法占据的环绕九州部分则为“四海”.在“天下”体系中,普天之下与四海之内所指涉的陆地其实就是“九州”所在.① [2]70圆天与方地都有一个几何中心,圆天的中心所在则是北斗星所在之处,《论语·为政》中就讲“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方地的中心则就在洛阳周围,“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3] “中国”处于“天下”的中心,“中国”之外则是“四夷”.

如此一来,经验与想象相结合,普天之下、四海之内、九州、中心与等空间体系就建构起来了.在各个文化里面,空间和方位关系从来就不简单是个地理问题和知识问题,它涉及文化、道德、政治合法性等多层面的意义建构,在古代中国更是如此.“天下”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但这个概念产生之后就被赋予太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以及由此而来的维持政教秩序的制度安排.这就是“天下”第二个层面的意涵.

“天下”观念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其所指范围也是游移的.葛兆光认为,“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天下’,他们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 [4]44在这个想象的“天下”体系中,“中国”不仅居于地理的中心,更居于文明的中心.“天下”从中心到四夷的形成同心圆圈层结构.[2]46这个圈层结构就是“荒服制度”.“荒服”划分的依据是距离王畿的空间距离和对华夏文明归依程度,一个是物理标准,一个是文明标准,从中心到四夷是地理上的中心到边缘,文明上的文明到野蛮,二者结合而建构起“荒服制度”.在“天下”秩序中,天子居“中国”,受“天命”,治“天下”.“天下”秩序与皇帝制度相结合,皇帝成为天之子,以德配天,天下人民成为皇帝的臣民.依据对华夏文化的皈依程度、距离中心的远近、对皇帝的臣属关系,“天下”进而区分为内臣、外臣、不臣的同心圆圈层结构.“中国借德、礼、政、刑四要素的运用” [5] 形成与天下万邦之间的统治关系、亲疏关系、德化关系.“天下”体系成为包括中国本土核心区域、周边羁縻府州、朝贡属国的从国内秩序扩展到国际秩序的秩序体系.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民族国家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民族国家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关于民族国家 【摘 要】尽管对民族国家形成时间存在诸多看法,学术界一致认为民族主义运动 之后民族 国家便得以建立,似乎民族国家是民族主义运动的必然结果,并常用。

2、 封而不闭的民族国家 【摘 要】民族国家并不是密不透风的城池,而是一个封而不闭的有限有序开放的社会;民族国家也不是孑孓独立的社会,而是彼此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连通社会。。

3、 双重认同的整合:多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政策 【摘要】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人们最为重要的两种群体认同,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整合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在多民族国家中。

4、 当代世界主要民族国家民族政治政策比较与 摘 要:民族政治发展既赖于各民族的努力争取,也需该民族所属国政府高瞻远瞩,建立一套适合各民族平等、和平、共同发展的机制。当今世界,中国、美国、俄。

5、 民族国家整体愿望和文学创作缝合想象 内容提要:《文成公主》和《王昭君》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关涉民族关系的最为重要的历史话剧。面对历史记忆中的民族分离倾向,这些历史剧在红色国家意识形。

6、 民族—国家共识再造 国人十分热衷讨论关于民族和国家问题,如今的世界复杂多变,增强对“民族”、“国家”、“世界”三者关系的清晰认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中国的历史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