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论文范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秘书学毕业论文 实用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论文题目 生物信息学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有关写张学良的论文 张学良为什么放弃东北参考文献 张学良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论文 张学松论文 张学良传记论文 张学军民间金融论文

关于张学良论文范文 再探张学良『九一八』不抵抗隐衷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论文范文 原创主题:张学良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5

再探张学良『九一八』不抵抗隐衷是关于张学良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张学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近年来,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屡屡被一些人“轻薄”,并冠上卖国贼、汉奸的骂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将军生前一再声称“毁誉由人”,不置一词.但笔者认为在西安事变八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作为研究那段历史的人士,无法接受“污名化”张学良将军的言论,有还原历史真相、为将军正名辩解的责任和义务.

毋庸否认,“九一八”事变之夜不抵抗是客观存在的,可剖析当时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看似荒谬的“不抵抗”背后,其实有许多被历史尘埃湮没的隐衷,现缀述如下:

一、中东路事件的影响及东北相对空虚,形势所迫无法抵抗

一是中东路事件留下的阴影.1929年7月,东北易帜后,为削弱东北军实力,怂恿东北军武力接管中东路.据 《张学良暨东北军新论》记载:开战前“曾云,对防俄事,可出兵十万,拨军费数百万”.开战后南京政府却口惠而实不至,“一兵没出,一文没拨”,事件最终以惨败收场.该事件不仅使东北军元气大伤,张学良的能力也被全国上下所诟病.此后东北军基本对国民政府失去了信任,以至于一年后的蒋冯阎“中原大战”,东北军隔岸观火,不顾焦头烂额的“一日三电”、手段尽出,踟蹰犹豫几个月之后才通电“调停”,可见该事件对东北军影响之深远.

中东路事件中,东北军在南京政府口头援助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尚且惨败.而“九一八”之夜,东北军在没有明令和援助承诺,去对抗蓄谋已久、战力极强的关东军,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言尚有所谓的“铣电”制约,倘若张学良冒然下令抵抗,东北军或许陷入第二个中东路事件,造成更大的牺牲.其惩羹吹齑,也无可非议.诚如张学良所言:“日人图谋东北由来已久等我们军人的天职,守土有责,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个联队,他全国的兵力可以源源而来,绝非我一个人及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

二是,1930年为制止中原大战和平定石友三之乱,东北军的精锐部队大部已进驻平津华北地区,东北留守的部队相对空虚,根本无法与武装到牙齿的关东军正面抗衡.张学良与日本有着杀父之仇,但鉴于“九一八”事变当时的情形,抵抗“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就连英国公使蓝浦生也认为张学良的命令 (指东北军不抵抗,避免和日军冲突),显示了张的“明智之举”(林振宇著 《顾维钧与九一八事变》).

二、实力对比悬殊,朝野皆曰不可抵抗

在国际上面对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弱小一方为了减少无谓的伤亡而不抵抗,是有先例的.如1939年3月,捷克面临百万纳粹军队的入侵放弃抵抗,德军开进布拉格.1968年,还是捷克尝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联合东德、匈牙利等华约五国军队入侵.捷克领导人下令不抵抗,“布拉格之春”随之被扼杀.

在中国,“不抵抗”政策也并非始于“九一八”.自八国联军入侵以降,包括在我国境内发生的“日俄战争”、日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宣战后在山东的杀掠、1928年的“济南惨案”,以及“九一八”后日军在山东半岛的挑衅等事件,中国政府在军事上皆采取“不抵抗”政策.最后列强都会以蚕食中国部分国土或掠取一些利益结束,如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其原因:一是中方以国力之差距,直接对抗无宜,反丧失更多利益;二是中国土地辽阔,列强全面占领的成本太大;三是列强之间相互掣肘.

据辽宁省档案馆藏 《日人中村案》 第一〇四号档案记载:“九一八”事变前夕,即1931年8月16日,拍“铣电”给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张学良随即于9月6日,电告东北的臧式毅代主席:“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事变后,在国民政府 《告全国民众书》 中,一再强调不可抵抗:“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1932年1月21至23日,在上海 《时世新报》 刊登的 《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 一文中,蒋再次指出:“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二十四小时之内侵占吉、辽之范围,若再予绝交宣战之口实等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三日内悉为敌人所蹂躏等先总理孙先生言:中国若与日本绝交,十日内便可亡国.”军政大佬何应钦也言:“日本有多少烟囱,日本人有多少工厂,我们如何能比,不抵抗还可支持几天.”

政界说法如此,学界也有此心:“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张学良召集顾维钧、汤尔和、章士钊等外交委员,以及胡适、李石曾等27名社会名流研究东北问题,出席人士“均以依靠国联,听命为是”.可见,当时的“不抵抗”基本是军政界、学界的主流共识,绝非张学良自作主张.唯一例外的是在野的汪精卫,他为“买名复出”而呼吁抵抗.全国庶几皆曰“不可抗”,那种情况下,让张学良以东北一隅之地去独自对抗日本,无异于痴人说梦.

客观地说,不抵抗固然是大错,但不是张学良一人之错!也不该让他一人担责!当然,即使有明令和不可抗的主流共识,张学良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抵抗是敌人打到家门时必然的亮剑行为,哪怕打而后输,总比不打就输要好.何况“九一八”事变时在东北仍有不少部队,仍有一战之力等

三、寄望国联,试图做“‘不抵抗’的‘抵抗’”

当记者问晚年的张学良“‘九一八’为何不抵抗”的问题时,张的回答很耐人寻味:“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是不抵抗的抵抗!”这话乍一听没道理,但细细思来,似乎有着鲜为人知的东西在里面.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署 《马关条约》,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其后,俄、德、法三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国干涉还辽”.历史先例在,国民政府是否要循旧例,再找“国联”来调节“九一八”事变呢?

答案是肯定的.“九一八”事变后,在《告全国民众书》中郑重声明:“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同年9月21日,又在日记中写道:“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一面则团结内部,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以出自卫最后之行动.”次日,又在 《在中国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演讲词》 中再次重申:“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的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总结:这篇张学良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学良的高等顾问钱芥尘 钱芥尘(1887—1969),名须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扬名中国新闻界,1953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芥尘籍隶浙江嘉兴,家世显赫,清乾隆。

2、 张学良的好胃口 张学良一生漂泊,却异常酷爱美食。他早期的饮食习惯,受父亲张作霖的影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到了北京和天津,他的饮食更加开阔,几乎尝遍了天下美食。。

3、 庭审张学良,主审官竟临时加星 国民党军队上将层级中分有一级上将(四星),二级上将(三星)。在此两级之上还设有特级上将(五星),为金字塔的最高尖顶。此项殊荣从始至终均由蒋介石一。

4、 张学良秘取田中奏折内幕 《田中奏折》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一个总战略、总规划。其译文于1929年在南京《时事月报》第二期上首次披露后,震惊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直到现在,。

5、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啥打不过 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采取了依靠强大的军事优势,对共产党实施军事“围剿”,妄图以此达到彻底消灭共产党的战略目的。张学良在1936年就明确地、不止一。

6、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者。1924年7月,晏阳初应张学良邀请到沈阳参加奉军识字教育班开学典礼。他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