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发表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李约瑟难题论文 蒙氏教育论文 简氏防务周刊中文版 屈臣氏开题报告 瓦乡姑娘婚嫁文化论文 情吕校园大学生不检点之行为论文 南林大图书馆约有电子期刊多少种

关于吕氏乡约论文范文 陕西蓝田吕氏乡约历史演变其当代价值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发表论文 原创主题:吕氏乡约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0

陕西蓝田吕氏乡约历史演变其当代价值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吕氏乡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吕氏乡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陕西蓝田《吕氏乡约》的历史演变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探析了《吕氏乡约》的三点借鉴意义和当代价值:《吕氏乡约》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历史文化价值;乡规民约是新农村伦理道德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乡规民约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吕氏乡约》;乡规民约;朱熹;伦理道德

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里有这样的描述:“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而且族长白嘉轩郑重向村里人宣布:“学为用,学了就要用.谈话走路处事为人就要按《乡约》上说的做,凡是违反《乡约》条文的事,由徐先生记载下来;犯过三回者,按其情节轻重处罚等”.这样实行后的结果是:“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摸 搓 抹花花掷骰子等等 营生全踢了摊子,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不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那么白嘉轩在白鹿原上教化村人、睦邻乡里的《乡约》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其历史渊源、核心内容是什么?传统社会里的乡约在今天农村的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中又有哪些可借鉴的价值呢?

一、陕西蓝田《吕氏乡约》的历史演变

乡规民约,顾名思义是指乡民共同约定并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它以民间自治的方式规范“同约之人”,利用集体“公约”和舆论评价的力量,实施道德伦理教化,实现乡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劝诫、自我约束.乡规民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介于国法和家规之间的道德教育形式.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乡规民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礼·地官·族师》曰:“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这一记载可视为中国早期村落的村民之间人际关系的规约.当然,此时的“乡规民约”还十分简单,远不如后代完善.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乡约,是北宋神宗年间,“关学”代表人物吕大钧四兄弟制订的《吕氏乡约》.因“蓝田四吕”曾经定居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境内的三里镇乔村,故又名《蓝田乡约》或《蓝田吕氏乡约》.其创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混沌的民风,打破乡邻间的冷漠疏离.它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纲领全篇,并具体约定道德礼义规范,对村民进行教化和约束.《宋史·吕大防传》曰:“凡同约者,等有善则书于籍,有过若违约者亦书之,三犯而行罚,不悛者绝之.”《宋元学案·吕范诸儒学案》载:“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吕氏乡约》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扬善惩恶、“美乡俗”、“厚风化”的组织形式,曾作为国典颁行全国,对宋元明清及后世的乡村治理模式和社风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白鹿村人所背读遵从,进而伸张“仁义”的乡约即是蓝田《吕氏乡约》.

南宋时期,我国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修订、增损和阐释《吕氏乡约》,易学大师阳枋多次在家乡聚众讲习.由于符合传统乡村社会的实际,特别是由于朱熹的推崇,《吕氏乡约》开始在蓝田之外大力推行,而且成为历代乡规民约,尤其是明清时期各地乡约制度的范本.

明 学学者、蓝田人王之士,在继承《吕氏乡约》的基础上,订立了《乡约》12条宣传讲解,规劝履行,并率宗族人先行力模,使当时蓝田“美俗复兴”.明代的官僚士大夫解缙、罗伦以及理学家王守仁(号阳明)等都鼓吹、推行过乡约.王守仁在任南赣巡抚后,为教化乡民、重建秩序,还在参酌、继承《吕氏乡约》的基础上,制定颁行了《南赣乡约》(又称《阳明先生乡约法》).《南赣乡约》虽然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指导,并和明代社会和南赣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乡约模式.但其主旨仍在于教化乡里,使其“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明史》第 192 卷《王守仁传》载,《南赣乡约》推行后,南赣地区“人心淳正,守礼畏法”.

乡规民约在明代的迅速發展,首先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在制度上给予的重视和支持.朱元璋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并于洪武三十年( 1398 年) 颁布《圣训六谕》,成为整个明代实行教化的指导性文件,内容是“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第一次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了乡规条例,他要求地方官将宋代《吕氏乡约》中有关礼仪教化的内容进行宣讲,以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

到了清末,关学代表人物牛兆濂(《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不遗余力“传礼教”、“正风俗”.他在其讲学的“芸阁书院”以《吕氏乡约》为教材,整理出《芸阁礼节录要》一书,并亲自带领学生演习礼仪,民众“观者如堵”.芸阁书院学员从此遍布全国乃至朝鲜半岛,成为在广大基层农村推行乡约、坚守乡仪的中坚力量.

民国前期的乡村自治实践中,一些地区也广泛制定乡规民约,用乡约之旧制,更以新式内容,树立“上下尊卑、尊老敬贤、劝善旌美、禁恶止邪”的社会风气.在蓝田,以乔村为中心的十八个村子组成相约组织,号称“十八社”,订立有十八社共同遵守的乡规民约.社里人每年都要到“吕氏庵”举行祭祀等礼仪,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孝义会”、“灶猪会”等乡约组织.

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延续千百年的乡约遂淡出人们视野,然而淳朴的乡风民俗仍得以继承保留.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吕氏乡约》的发源地,蓝田县把《吕氏乡约》精髓纳入乡村社会管理,引导广大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乡约文化又有了新的传承发展.

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吕氏乡约》已经走进蓝田县的中小学课堂.深受《吕氏乡约》教化影响的乔村成立了“乔村乡规民约评议会”,对农村出现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人和事进行评议,广泛宣传孝亲敬老、节俭过事、文明礼仪等,调解邻里矛盾,纯正乡风民俗,为“文明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吕氏乡约》的主要内容

产生于蓝田三里镇乔村的《吕氏乡约》内容丰富,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其重心在于劝导、教育、督促和评价乡民言行,基本精神是提倡“互助”.“蓝田四吕”(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和吕大临)师从关学大家张载,作为关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了张载“学贵致用”和“躬行礼教”的思想.因此,《吕氏乡约》被俗称为“过日子的章法”,其显著特点就是把儒家哲学化的道德伦理说教和现实的生活礼仪相结合,并规范化为乡民具体的行为准则,在“教化”和“乡治”两个方面发挥社会作用,成为农耕时代中国社会乡党邻里关系的准则和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体现出很强的示范性和实用性.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吕氏乡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其当代价值的分析 【摘 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人类实践基础之上,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2、 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历史演变 摘 要:“人民当家作主”思想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和本质,该思想起源于西方的人民主权学说,经由马克思的批判继承,使其与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

3、 乡约往事 二○一五年底,社会学家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重印,时隔六十八年,这部名著以新姿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其实,早于该书,一九三一年杨先。

4、 悲喜交集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被免去左拾遗之职,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左拾遗位居从八品上,品秩并不高,但其职责是“掌供奉讽谏”,有机会参与商议朝。

5、 思想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当代价值已经备受人们的認可,在历史的变迁下,毛泽东思想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从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将毛泽东思想作。

6、 民事习惯作为法律渊源价值的历史演变 摘要:随着法律的发展进步,习惯在法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发生了变化。体现在大陆法系中主要是由于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民事习惯作为民事法律渊源的价值由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