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跋涉论文范文 由我步入世界跋涉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跋涉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由我步入世界跋涉是适合跋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跋涉造句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后,出生于1980年代的青春偶像作家们的“文学神话”开始了急剧的衰败,他们开始转型进入更具娱乐精神和经济效益的演艺界,这也是一个鲜明的象征:他们终究是文学沃野上的无根浮萍.和此同时,一批认真严肃、赓续传统的青年作家群正在迅速崛起,推动这次崛起的重要力量,不再是蜂拥造势的媒体,而是和他们同龄的优秀批评家.和以往的文学史相似,这些批评家都集中在北京、上海这两个文化中心,杨庆祥、徐刚、刘涛、岳雯以及金理、黄平、项静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青年批评家李德南身在广州,代表了北京、上海之外的重要声音,他那些深度介入现场的文学批评日渐丰盈,构成了耀眼的话语景观.

信息泛滥的时代,必然会产生泛滥的评论,所谓众声喧哗,便是无视沟通的达成而争抢着呼喊自己的声音,这样的境况格外考验一个批评家的品格和意志.不为嘹亮而故作惊人之语,不为炫目而偏立诛心之论,是批评的敦厚之德.李德南的批评品格,和他的名字一样,其中是有这个“德”字的.他对待文学作品护爱有加,总是以温润的情怀去体会作者的运笔之思,即便在作者笔力不逮之处,他也试图发现别样的出彩之处,这不仅是一种慰藉,更是一种态度.李德南说:“在‘求疵的批评’和‘寻美的批评’两种批评模式之间,明显倾心于后者.”①这注定了他根子上是一名读书养气的人文学者,而不是那种意气风发的酷评家.

求学上,他硕士阶段在上海大学攻读哲学,博士阶段在中山大学师从著名批评家谢有顺教授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上,他自大学阶段开始从事小说、诗歌的创作,著有长篇小说《遍地伤花》等作品,随着创作的深入,他愈来愈集中于批评的写作,并深入领悟了批评的精神,终于选定以批评为立心之本.由哲学入文学,由创作入批评,这既是李德南一路走来的思想路径,也是我们理解李德南文学批评的便捷途径.“对我来说,写作的经历,是‘同情之理解’得以生成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自己有过写作实践,知道创作的甘苦,还有灵光闪现的那一瞬间是怎么产生的,知道文章在布局、立意、行文方面的困难,所以在面对别人的写作时,可能会有相对靠谱的论断,也能避免诛心之论.”②他深知写作的内在丰富、芜杂和痛苦,并且不止一次对我谈到写作可能对人的性情带来的副作用,故而他对作家作品首先充满了尊重和宽容,然后力求在批评的过程中“将心比心”,论述作者蕴藏之意,阐发作者未尽之言,并将作品放在一个开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去考量和思辨,使得自身的批评实践构成了一副生动而深刻的精神对话图景.

一、文学生活和人间情怀

长久以来,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文学居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承载了一种道德和审美的理想.但随着知识学科化的建制,以及19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疾变迁,文学不再处于中国人生活的中心位置,即便对许多研究文学的专家学者而言,文学也变成了一种客体化的研究对象,和主体的心灵情感拉开了距离,因而许多批评的路径开始向社会文化领域旁逸斜出,变成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准科学话语.这种疏离心灵的文化转向,当然自有其语境及合理之处,毕竟,文学极其容易受制于意识形态的意义生发机制,因此,获得某种审视的距离是必要的,可以让我们更加看清文学在现代文化中的位置,以及它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但是,文学终究是心灵的学问,失去了生命的经验和感性的体悟,也会让文学研究陷入枯涩的境地.陈平原曾在《学者的人间情怀》一文中提出这样的设想:“我常想的是,选择‘述学’的知识者,如何既保持其人间情怀,又发挥其专业特长.我的想法说来很简单,首先是为学术而学术,其次是保持人间情怀——前者是学者风范,后者是学人(从事学术研究的公民)本色.两者并行不悖,又不能互相混淆.”③

李德南对此十分赞同,并身体力行.在和青年批评家陈劲松的对话中,李德南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学生活:“先从阅读谈起,然后才是批评和写作.现在的想法照旧,主要想读书,有太多的经典著作,都还来不及读.近期精力可能还是会放在批评上,想多做些作家的个案研究.也会尝试写些散文、随笔,调节‘文学生活’的节奏,借此保持陈平原所说的‘人间情怀’,让自己的性情变得滋润一些.”④在李德南这里,批评不再是工具理性的职业行为,而是成为一种滋润性情的生活方式.

这种对文学的态度,不仅让批评主体可以保持一颗灵敏的诗心,更重要的是,这让批评主体不再浮于时代大词的表面,被公共流行的话语暴力所绑架,而是结实地站在文学大陆上行走,将自己真实的感触作为意义空间的基石,这样的意义空间才是可以真正进入并栖居的.对此,批评家吴义勤在批评当代文学价值混乱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个重要观点:“文学批评家的代言人意识取代了个人意识.任何一个批评家都首先是一个个体的文学读者,他的所有的文学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他作为一个读者的文学感受.但我们今天的文学批评家常常把自己打扮成公共的知识者、公共的批评家,忽略或掩盖了自己作为一个读者的真实的文学感受.因此,文学批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个体的审美体温,变成了冷冰冰的新闻发言人式的文字.文学批评变成代言人,变成新闻发言人,没有个体的审美体验和真实感受,就没有了感染力,没有了可信度.如果我们读一个批评时,没有个人的风格、温度、感受贯穿其中,我们就不会信任它,就不会受到感染,就不会感动.”⑤这种居高临下的代言人意识,失去了和文本及其作者、时代的血肉联系,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李德南一开始就选择了低处,“高和低的区分,永远是相对的,也是相互辩证的.自以为站在高处的,也许恰恰一无所用,一无是处;而自觉地、有意识地选择站在低处的,最后反而能抵达高处.”⑥

批评家也是读者,只不过是一类专业的读者,他也会有犹疑和困惑,而且,批评家的权威往往就建立在对诸多犹疑和困惑的克服中,因为这正是他得以显露洞察力的时刻.“那种真诚地袒露自己探索过程中的犹疑和困境的批评,和那些打磨得异常光滑的、表面上没有任何破绽的批评相比,更能够逼近人心,更能够给人活生生的审美启迪.直面难以直面的现实,而不是制造美丽的谎言,这是批评家的德性,也是批评的伦理底线.”⑦李德南的批评之所以逼近人心,就在于他从未掩饰过他的困惑.他注意到,现在不管是写作还是批评,都受到市场和权力的制约,这是作家和批评家的共同困境,“可是真正的写作和批评,最后还是要回到艺术和思想的层面.只有经过这样一种返回,我们也才能真正领会文学所能带来的愉悦,看到文学灵光闪现的那一瞬间.我进入批评这个领域的时间还不长,但我已经开始慢慢感受到,最终能给我持续的动力的,还是对对话、理解和发现的渴求.只有当我意识到我所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增进对世界、历史和文学的认识,我才会有书写和言说的冲动.我的动力,又是和我的困惑联系在一起的.”⑧在李德南身上,对困惑的厘清和反思,面对困境的坚持,已经成为一种批评的动力.

总结:该文是关于跋涉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世界工厂谋变 从2007年到现在,周奇见证了周围数十家工厂慢慢减少到两三个的过程,其中几个消失掉的工厂还曾是他“学习的榜样”。周奇也经历了一段订单骤减的难。

2、 贾庆国如何让世界对中国崛起放心 最终,随着年末特朗普首份国家安全报告的落地,让人不得不直面两国关系的新阶段: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来说挑战大于机遇。反复波折之间,既有特朗普本人的执政。

3、 6329米!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潛深度刷新世界纪录 日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近日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完成了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

4、 2018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揭晓 3月31日晚,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连同国内外多家中文媒体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揭晓。1。

5、 法国105岁自行车手再创世界纪录 3年前,法国自行车手罗伯特·马尔尚以1小时骑行26 927公里的速度,创下了百岁以上年龄组世界纪录。据美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月4日,现年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