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青龙男白虎女参考文献 南华寺论文 清水寺参考文献 寺家庄矿毕业论文 陶寺鼍鼓论文 金阁寺论文

关于青龙寺论文范文 四川芦山青龙寺大殿调查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青龙寺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7

四川芦山青龙寺大殿调查记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青龙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西安青龙寺游玩攻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大殿位于四川省芦山县境内,为四川地区少数现存元代木构建筑之一.大殿在柱梁体系和科棋形制等方面,兼具元代殿堂大木结构的时代特点和四川地区古建筑的地域特色,并表现出一些更早时期通行于北方的建筑做法特征,凸显了研究地域古建筑演变谱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青龙寺大殿,元代建筑,大木结构,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TU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537(2011)11-0242-03

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距四川省会成都180km.古为青衣羌国地,自秦时建县,至隋置卢山县,历唐、宋,元称泸山,明改芦山至今,历史遗存十分丰富.县境内现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敏阙及石刻(东汉)、青龙寺大殿(元)、平襄楼(元).

以往学界对芦山县城附近的樊敏碑阙和平襄楼多有考察和研究,惟青龙寺大殿因地处偏远,相关著述较少.2009年6月,笔者曾对青龙寺大殿略作考察,特撰调查报告如下.

现状和背景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大殿位于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南距芦山县城芦阳镇15公里.青龙寺为芦山创建时代较早的寺庙之一,原寺前两侧有厢房,中有钟鼓楼,前有文昌宫,现均已不存,仅余大殿.

青龙寺大殿现在龙门乡政府院内,殿前有乡政府三层砖混办公楼一座,和大殿间隔十分局促;殿北及西南均为单层砖构坡屋顶建筑;殿后为一小学操场,以两段红墙和大殿隔开;殿西北为一座四层小学教学楼:大殿东及南侧为空地,残砖茂草,人莫能人.今观大殿周围,昔日寺院氛围荡然无存.

青龙寺大殿

大殿立于红砂岩台基之上,四面墙壁经累世修补,各不统一.前檐明间开门,次间开竖窗,均为现代改建,大木构架保存完好.殿内佛像雕塑皆毁,仅在原佛坛后墙绘三尊佛像供香客朝拜.山墙及后檐墙满涂白灰,个别檐柱柱头周围尚可辨识小幅壁画,所绘为艳阳及云头.后檐另有若干处屋面摊瓦残损,亟待补修.

1990年,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曾拨款对青龙寺大殿进行维修,包括加固台基,复位偏斜屋架,剔补糟朽构件等.维修中发现一些屋瓦的凸面戳印或刻划有“至元一年”(1335年)、“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年)、“至正十三年”(1353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等年号,加之早先发现的门枕石鼓上刻有“大元至正九年”(1349年)等字样,说明大殿始建于元代,后经历代维修.在大殿梁上还有墨书题记“口口口口口年岁次癸亥二月仲春下刻朔二十六日明星黄道吉辰重新竖立青龙寺宝殿一所”,从“癸亥”年款可推断该题记中无法识别的五字应为“大元至治三”,即重建此殿的年代可判定为元至治三年(1323年).

大殿建筑特征

1平面

大殿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明间面阔8.16m、次间面阔3.57m,明间面阔较次间两倍仍余.进深方向各柱中距由前至后分别为3,57m、4.08m、4.08m、3.57m.通面阔、进深均为15.3m,平面呈方形.殿内有金柱4根.素面石台基长、宽各为17.2m.

2石作、瓦作

素面须弥座石台基采用四川地区常用的红砂岩制成,高0.9m,垂带踏道.垂带为一整块石板,无象眼.阶沿石及柱础间距离较宽,为明以前基座特征,其间水泥抹面找坡应为近年修补所填.

内柱柱础高150mm,直径760mm形制为宋《营造法式》所称之“覆盆”,但不饰莲瓣,纯为素面.个别柱础现存形状不甚规则.部分木柱下端朽烂,隙间灌以水泥修补.

瓦作采用四川地区一正一反冷摊瓦做法,不苫泥背.正背坡面明显分为两截,似为悬山两坡顶加四面披檐的做法.正脊、垂脊、戗脊以及正脊宝顶均由瓦片垒就,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正脊、垂脊、戗脊端部通过瓦作垒出上翘,为水戗发戗,是至今仍在川、陕、云、贵、桂等省流行的做法.因脊饰易坏,故现存水戗多为后世替换.

3大木构架

(1)柱

檐柱高3.5m(因后檐柱用插棋,故仅算至阑额上皮而非柱顶),柱径约400mm,长细比约为8:1,接近于唐代檐柱比例,小于清代官式建筑的10:1~11:1.金柱4根,柱径约560mm,柱顶作覆盆状卷刹,此法在北方为宋以前做法.前檐各檐柱亦砍有斜面,同北方大多宋、金、元、明建筑做法相似.角柱侧脚明显.

大殿采用减柱造,正立面省去檐柱一根,由跨长2问的圆木承托其上铺作层.殿内亦用同样方法减去若干金柱,由大内额承托梁架.此种做法可扩大殿内空间,曾盛行于元代的黄河流域.

(2)阑额和普拍枋

北方至元代抬梁式建筑均用普拍枋,而南方穿科式建筑(包括部分抬梁、穿科混用的建筑)则无需普拍枋.青龙寺大殿采用了一种混合做法,即大殿正面使用普拍枋,侧面普拍枋只及进深靠前第一间,靠后位置及背面不施.普拍枋作上、下两层叠加,角部相交作直头处理,无雕饰,惟下层木板端头下缘砍杀为斜面.

大殿阑额也采用混合做法,即正面使天然原木,颇具古风,侧面则加工为窄高形木料,较普拍枋为窄.角柱上阑额不出头.柱头上施连续普拍枋以形成通长大横额,是北方元代建筑特点,也是四川、西北等地保留的地方做法.此外,采用天然原木也是元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青龙寺大殿的阑额和普拍枋做法还可留意之处在于:建筑正面阑额和普拍枋间有明显空隙,在补问铺作对应位置的普拍枋下作直科支撑.侧面闲额较正面的高度则有显著下降,从而和普拍枋间距加宽,用纤细蜀柱相接.

(3)纵向支撑系统

大殿纵向支撑系统和宋《营造法式》所载“襻间”做法相近.由下至上包括顺脊串、襻间抖栱和附于檩下的替木,亦有栌科置柱头起稳定作用.替木应用颇多,以至形成通长素枋.此外,殿内多在大内额再加一道额(或枋),用蜀柱和斜撑联系,形成近似平行弦桁架的组合内额,用以承担横向梁架.此种做法在南方宋代建筑如福州华林寺大殿和宁波保国寺大殿中也可看到.

(4)横向稳定和加固系统

青龙寺大殿为八架椽屋四椽袱前后对乳袱.按宋《营造法式》,横向稳定和加固系统有叉手、托脚、顺袱串等.大殿中最显著的横向构件即为直通脊檩的大托脚.建筑中心铺作一朵为溜金至中平樽,再接一挑斡至上平榑.这一弯曲斜材的使用增加了梁架的刚性,为元代特有做法,一般为直架两椽至三椽,而青龙寺大殿竞承有四步椽,可视为代表性的大托脚做法.

大殿还有顺袱串安于檐柱和金柱之间,和梁平行,起联络作用.其断面高450mm,远大于一材,这种做法正是始于元而盛于明清的.大殿另有明间两柱头铺作之第二跳后尾作枋状插入金柱,也是比较早期的做法.

大殿梁袱用材灵活,有直接用天然原木的,也有经过加工的规整构件.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青龙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老挝长山山脉生物调查记 清晨3点是琅勃拉邦农贸市场最热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被切成一块一块的蟒蛇肉和巨蜥肉,以及各种飞禽,还有一些鱼类和蛙类。我们安装好陷阱相机离开两周。

2、 重庆丰都悟惑寺古建筑调查纪略 内容摘要:悟惑寺位于丰都县兴义镇泥巴溪村的古官山麓,是一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寺院,奉行禅宗的临济宗,是曾经驰名川东地区的古刹。悟惑寺地处偏僻,保留下。

3、 四川部分地区柑橘农药残留情况调查和分析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对四川省4个柑橘产地的柑橘样品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4、 洛阳名园记之大字寺园考 内容摘要:“大字寺园”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之园林,到宋代仍“水竹尚甲洛阳”。“大字寺园”位于(东京外郭城)右长夏门之东第四街从南第二履道坊的西门内。

5、 5.12特大地震遗迹四川雅安地区古建筑遗存调查纪略 暮春时节,蜀道苦旅,子规声里雨如烟。一年之前山崩地裂的湮灭与杀戮,如此残酷清晰地迫近着我们,万山丛中岷江映秀,那场万劫不复的横逆之痛,依旧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