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3000字 科技小论文500字 食品安全论文2000字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 现代诗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喻晓东学术论文事件 喻海良顶级期刊 洞穴之喻论文 中国文化现象分析论文6000字 环境保护责任书论文3000字 中国酒文化10000字论文

关于禅喻诗喻字论文范文 禅喻诗喻字起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禅喻诗喻字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05

禅喻诗喻字起是适合禅喻诗喻字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禅字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以禅喻诗”是严羽的《沧浪诗话》最大的特点.“以禅喻诗”虽因袭了时人论诗的习气,但严羽赋予了它更为独特的内容.在“以禅喻诗”的基础上,严羽提出了“妙悟说”这一核心的诗歌创作理论,在表达自己独到的诗歌见解的同时,有力地批判了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代诗风.然而,一直以来学界研究的重心在着力营构《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体系以及这一理论体系产生的内在矛盾,忽视了对其理论内在关联性的探讨.本文从“喻”字说起,从“妙悟”入手,阐述诗和禅在“高低和大小”、心理机制以及“诗悟和禅悟”等多方面的暗合之处,从而试图勾连起《沧浪诗话》核心理论的内在关联性.

关键词:以禅喻诗;妙悟;诗悟;诗境

中图分类号:1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1-0070-04

一、“以禅喻诗”的提出及其和时风的联系

“以禅喻诗”是严羽诗歌理论的一大特色.在《沧浪诗话·诗辨·第四》中,严羽提出:“论诗如论禅”的观点.紧接着在《沧浪诗话·诗辨·第五》中又论及“予不白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称:“以禅喻诗,莫此亲切.”并且标榜“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天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可见,严羽最得意的论诗方法就是“以禅喻诗”.

事实上“以禅喻诗”并不是严羽的首创,而是当时宋人论诗的一种风气.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指出:“宋人多好比学诗和学禅”,并举了苏东坡等大量时人“以禅喻诗”的例子加以佐证.童庆炳先生也持此论断,并将“以禅喻诗”的传统追溯到唐代.童先生也举了诸如白居易的《江楼夜吟元九律诗》和皎然的《诗式》为例,继而到宋代成为论诗的时风,又如吴可《藏海诗话》有三首《学诗诗》等.陈伯海先生也指出:“严羽以前,如范温、韩驹、吴可、曾几、龚相、赵蕃等人,都曾借禅悟来讨论诗艺”.此外,朱东润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也持相同的观点.正因为严羽白以为得意之论实属当时的习尚,因此曾认为有剽窃之嫌.

那么,严羽为何要采用“以禅喻诗”这种论诗的方式呢?学界曾对其原因经过一番思考.陈一琴《严羽生平思想初探》认为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时风影响”;“二是禅理影响”;“三是出于和江西诗派论战的需要”.从这三点原因可以看出,严羽看到了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诗之弊,同时也迎合了当时论诗的时风,在领悟到了禅和诗内在的暗合之处后,借鉴和吸收了禅理创立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关于“以禅喻诗”的合理性,历来持怀疑态度者颇多,认为诗和禅“不生关涉”,且言之凿凿,代表性的有刘克庄和潘德舆等.刘克庄针对诗的真实和切近有悖于禅的虚幻和阔远,认为诗禅不能混为一谈.“刘氏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云:‘诗家以少陵为祖,其说日,语不惊人死不休;禅家以达摩为祖,其说日,不立文字.诗之不可为禅,尤禅之不可为诗.’”“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亦谓‘诗乃人生日用中事,禅何谓者?’”潘氏在这里把禅视为超脱于世俗的存在,和诗描写的世情有悖,可以看作是诗情和道性的冲突.诚然,诗和禅确实不能混同,但禅和诗并非冰炭不可同炉的关系.严羽的“论诗如论禅”、“借禅以为喻”和“以禅喻诗”用的是“如”和“喻”,肯定的是诗和禅的内在相似性,这内在的相似性,突出地体现在“诗悟”和“禅悟”的联系上,核心观点是“妙悟说”.而要说清楚这种相似性,则必须从“喻”字说起.

二、诗悟和禅悟

严羽正是看到了禅和诗在“悟”这一点上非常相似,才借禅以为喻,并且认为诗“睢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笔者认为严羽这里只是化用了诗和禅在“悟”的形式的相似,而并非诗禅“悟”的内容.“喻”字正是这种形式的集中体现.

(一)诗之高下和禅之大小

在《诗辨·第四》中,严羽说:“禅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据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注:“佛家有三乘:一,菩萨乘;二,辟支乘;三,声闻乘.菩萨乘普济众生,故称大乘;声闻辟、支乘仅求自度,故称小乘.”

而這刚好暗合了“汉、魏、晋和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和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诗辨·第四》)”虽严羽自己尚没有分辨出声闻、辟支就是第二义的小乘禅,也不明白“临济曹洞,机用不同,俱是最上一乘(冯班《严氏纠谬》)”,但是这并不影响严羽对诗的高下和禅的大小的比附.

在《沧浪诗话·诗评·第九》中恰好有一段话阐述了自己说法:“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此段论述可以看出,严羽对于汉魏至宋代的诗歌优劣,有自己的定位.他推崇汉、魏、盛唐诗歌,认为是第一义,大历以后的诗歌已经沦为第二义的小乘禅,至于晚唐以后及至南宋,诗歌尚理而病于意兴,几近落入野狐外道.

(二)诗悟和禅悟的心理机制:“识和正法眼”“参”、“悟”

1.诗之“识”和禅之“正法眼”

“识”是《沧浪诗话·诗辨》开宗明义的第一条要义.在《诗辩·第一》中,严羽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

和一般意义上所指的知识或见识不同,“识”指的是对诗歌的识别能力,也就是区分诗歌作品的邪正高下深浅的能力.陈伯海先生在《严羽和沧浪诗话》一书中说:“‘识’的具体要求有两个方面:‘入门须正’和‘立志须高’.入门正,就是‘以汉、魏、盛唐为师’;立志高,就是‘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两者说的其实是一回事,亦及《诗辨》末了所谓‘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的意思.”因此,“识”对于学诗者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总结:本文关于禅喻诗喻字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参考文献:

1、 诗方式立字为据 取消整体性话语,强调差异性写作,一直是新世纪诗坛的发展态势。本期推荐的三位诗人除了在年龄上有明显的代际性差别,诗作本身也是自成一体、个人化风格浓。

2、 金钱二喻 生命的尊严及其内心的挣扎,不能不受到金钱的制约,于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颇为流行。有人意怀“策反”,则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因为两。

3、 告喻 1991年残稿重新开始我的旅行。我天性是一个活泼的人,但又本质抑郁。我曾在不为人知的广漠原野耕耘,胸中突然的冲动会让我辍耕,而将某种启示的含义。

4、 唐榕骏在武汉天喻扬帆起航 日前,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我选湖北”计划大力促进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

5、 咏思80后掌门人喻思嘉做三观正双不商 “请问在座所有的经销商朋友,在咏思账上有10万余额的请举手。”在成都咏思商贸有限公司的8周年庆典上,咏思创始人喻思嘉问了客户这样一个问题,现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