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地域性论文范文 相西源交响音乐创作中地域性风格特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地域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8

相西源交响音乐创作中地域性风格特征是关于对写作地域性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建筑地域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一、引 言

相西源是在青藏高原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作曲家,曾在西安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并获博士学位,现为星海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相西源出生于青海,前后共在青藏高原生活、学习、工作了近三十年,在青藏高原多民族、多文化人文环境的长期浸染下,其音乐创作植根于这片热土,具有浓郁的青藏高原所特有的地域性风格特征.甚至在笔者看来,相西源作为作曲家所获得的关注和认可也和其音乐中突出的青藏高原地域风格密不可分.

通常而言,作曲家的音乐风格是综合其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及个人风格的结果.对于中国当代作曲家来说,音乐创作中的地域性风格主要是指由于作曲家在某一地理区域内长期生活而受到该区域内特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形成的音乐风格特征.比如郭文景音樂中的蜀地风格特征和赵季平音乐中的黄土高原文化特质就分别和两位作曲家长期在四川和陕西生活息息相关.

相西源的音乐创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创作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交响合唱、室内乐、广播影视音乐、艺术歌曲等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数百部(首),而地域性风格特征在其交响音乐创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描写巴音河畔蒙古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辉煌历史的《巴音河的回忆》(1988年),到对宗教哲理进行深邃思考的《第三交响曲“宗”》(2003年),无论是使用微复调、偶然音乐、十二音等现代音乐创作技法,还是复合调性、色彩性和声、极限音域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青藏高原地域文化气韵,明显地表现出作曲家自觉追求地域文化内涵的音乐创作理念.

二、题材的地域性

相西源的音乐风格整体以深情、宽广、淳朴、抒情为特征,颇为符合青藏高原高亢、嘹亮的民间音乐风格.就题材而言,或歌唱青海的高山大湖和荒原沙漠,或赞美这里的民族风韵和风土人情,具有明显青藏高原地域文化特征的作品所占比重极大.

交响音诗《巴音河的回忆》是作曲家早年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用西洋管弦乐队、单乐章交响音诗的体裁和丰富的作曲技法,以深沉、凝重的笔触,回忆了青海西部蒙古族人民可歌可泣的抗争历史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音乐委婉而悠长,深情而豪迈,具有浓郁的且不同于其他地区蒙古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钢琴和乐队组曲《青藏写生》(1990年)四个乐章的小标题分别为“情歌”“转经”“酒歌”“节日”,犹如四副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卷,悠扬的山歌、虔诚神秘的宗教气息、粗犷的藏族舞蹈、诙谐风趣的土族酒曲,各乐章间形成鲜明的动和静、刚和柔的色彩对比,展现出青藏高原的风土人情和乐观豪放的精神风貌.

交响组曲《河湟》(2007年)由五个乐章组成,分别以“花儿风情”“古村印象”“牧场写生”“山原之歌”和“河湟抒情”为题,从不同侧面表现了青海东部河湟谷底的大自然风貌,讴歌了当地汉、藏、土各民族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美好的生活图景.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多高山大川,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相西源的前两部交响曲便分别以“山颂”和“江河源”为题,热情而自豪地赞扬了青海的高山和江河.《第一交响曲“山颂”》(1987年)为常规的四乐章交响套曲,分别以“山的追忆”“山的恋歌”“山的苏醒”“山的沉沦”为题;《第二交响曲“江河源”》(1993)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为“江情”“河梦”“源歌”.

《第三交响曲“宗”》(2003年)由三个乐章组成,主要表达了作曲家对人生、宗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虽然乐曲中使用了偶然音乐、无调性、微复调等大量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在其全部音乐作品中地域性风格表现得相对较弱,也更为内在,但音乐所具有的神秘、原始的东方宗教气息和藏文化意蕴等,仍然区别于一般的宗教性题材.

三、主题旋律的地域性

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音乐表现力要素加以呈现,音乐形态则是作曲家所使用的各种表现力要素的直接体现.相对于作品的题材内容,音乐形态方面的地域性风格往往表现得更加深刻,而对于中国音乐而言,由于线性化审美观念等原因,在构成音乐形态的诸多要素中,旋律成为了最能展现地域性风格的要素之一.

相西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影响,极为重视旋律自身的美感及其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因而旋律便成为其创作中展现地域性风格的核心要素.在交响音乐创作中,他十分注重对主题旋律的提炼和升华,大部分作品中都有气息悠长、优美动听、流畅连贯的主题旋律.

相西源长期生活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多民族聚集区和杂居地,除汉族外,还生活着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征的同时,长期互相影响,而这种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在相西源的音乐创作中也有所反映,特别是在其作品的旋律方面的体现得尤为清晰.

《青藏写生》整部作品的基本创作素料均取材于青海民间音乐.第一乐章“情歌”的主题便以琵琶和弦式的上行音调开始,音乐具有浓郁的西北民间“花儿”的风格特征(见谱例1),中部则直接以该主题的倒影形式开始,使乐章整体的音乐风格获得统一;第二乐章“转经”低音声部多次出现的逆分型节奏(xx.)的音调明显模仿了藏传佛教寺院宗教仪式活动中筒钦的音响;第三乐章“酒歌”在3/4节拍中的主题旋律则明显具有河湟谷地特有少数民族“土族”民间歌曲“酒曲”的音乐风格特征,轻松、诙谐、幽默;第四乐章“节日”的音乐热烈而奔放,2/4节拍中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为主的主题旋律借用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的节奏素材,并配合乐队突出节奏律动的织体,及在回旋曲式结构中主题多次重复或再现时的变奏,凸显出粗犷豪迈奔放的藏族舞蹈音乐风格.

谱例1 《青藏写生》第一乐章“情歌”主题

交响音诗《巴音河的回忆》以单乐章的奏鸣曲式结构为主导,其主副部主题均采用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旋律,尤其是如怨如诉、深情缠绵的副部主题旋律近似蒙古族长调,但和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音乐有着明显的不同.(见谱例2)

总结: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地域性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黎锦晖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 【摘要】黎锦晖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不仅在儿童音乐创作领域有突出的成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始进行流行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学界对黎锦晖先生。

2、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分析 【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创作于奥法战争爆发时期,整首作品中尽显王者风范,也被称为“皇帝协奏曲”。对《第五钢琴协。

3、 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节奏处理 [摘 要]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创者德彪西以一己之力开辟了全新的作曲世界,尤其是其作品中隐含的强烈结构感及奇特的节奏处理,影响了后世无数作曲家。文。

4、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特征考察 1980年7月2日至10日,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召开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会议决定设立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由中国作。

5、 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传统思维特征析议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