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信仰的力量论文 日本人宗教信仰的参考文献 大学生宗教信仰参考文献 信仰的力量论文摘要 有关信仰的论文 我的信仰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信仰水平论文

关于信仰论文范文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信仰培育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信仰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信仰培育是适合信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信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理解和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个关键词.在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历程中,对理解和信仰关系的处理有着不同的模式:古代圣经诠释学主张理解基于信仰并服从信仰,信仰被置于理解之上.基于人神之别的宗教预设,教会的解释被赋予绝对的权威.近现代精神诠释学则倡导基于理解的认同,理性的理解从宗教信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获得了独立地位,理解不再仰信仰之鼻息,亦不趋向对他人的服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使普通民众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培育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并把这种信仰融入到日常实际生活中去.诉诸基于理性理解的信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理解;信仰;解释;诠释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文分类号:A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1-0066-006

如何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关键在于让马克思主义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这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在这层意义上,理解和信仰就成为能否顺利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个重要节点.如何看待和处理理解、信仰及其与解释的相互关系问题呢?本文试图通过对圣经诠释学和精神诠释学的批判性思考,为正确处理理解和信仰的关系提供某种启示.

一、圣经诠释学:基于信仰的理解

西方诠释学的起源与神话和宗教息息相关.早期西方诠释学的诠释方法受到神话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理解和解释问题与宗教信仰问题密切关联.圣经诠释学作为诠释《圣经》的特殊技艺,基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圣经》的诠释,帮助基督教徒达到对《圣经》的正确理解.伽达默尔在《古典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一文中指出:“(诠释学)能理解和解释那种对我们封闭的东西——陌生的话语或他人未曾说出的信念”,“并且总是包含着一种规范的职能:解释者并非只理解它的技术,而且也把规范——神的或人的规则——表达出来.”[1]110,111也就是说,在神或上帝的旨意中蕴含着命令的意味,要求理解者去遵守和服从,而诠释则必须把这层意味传达出来.由此可见,在一定意义上,圣经诠释学充当了基督教会维护和坚定教徒宗教信仰、引导和规范教徒行为的重要工具.

按照伽达默尔的说法,“古代诠释学的核心是寓意解释问题”[1]112.这种寓意式解释方法早在智者派时代即已流行,在教父时代特别是在中世纪的圣经诠释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只是伴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才逐渐遭到批评与唾弃.

在圣经诠释学看来,《圣经》这类神圣文本中的语言符号总是有着双重意义:历史性的文字意义和神秘性的精神意义.[2]31-32因此,他们主张在语文学方法之外还应该采用寓意式解释方法.因为语文学方法最多只能够达到对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而文字背后隐含的神秘性的精神意义则只有借助寓意式解释方法才能得到把握.对于宗教生活而言,这种神秘性的精神意义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早期基督教释经学家克雷芒就认为,福音的奥秘是超越任何经文表面意义的,解释圣经就必须透过经文去寻找背后的隐秘意义.比如,他以寓意式解释方法来诠释《圣经·旧约·箴言》中“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等不要常常亲近外女”一句,认为其中的“外女”实际所指乃是“俗世文化”,该句的真实意蕴是“教我们固然可以使用俗世文化,但不得与之常常同在”[3]17.由此可见,在寓意式解经方法中,经文的意蕴已经超越了它本有的一般语义,被赋予某些语义之外的象征意义.这种寓意式解经方法被后来的新教神学家塞姆勒批评为“让《圣经》的文本静默,以添加自己的教义”[3]42.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圣经诠释学那里,理解和解释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并不纯然是由知识来保障的.丰富的语文学知识和历史学知识只能保障我们通达文字的表面意义,而更为重要和根本的保障来自信仰,只有信仰才能导引我们通达文字背后隐秘的精神意义.有着“早期基督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家”之美誉的奥利金,受到古希腊哲学精神的熏陶,比其他许多神学家更加注重理性与知识的重要性,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奥利金是将理性置于信仰之上的基督教的哲学家.无论如何,与知识、理性相比,他其实更为强调信仰的优先性” [4]52.依据拉丁文译者鲁菲努对奥利金《论首要原理》一书的概括,奥利金强调了对“圣父”、“圣子”、“圣灵”的信仰之意义,并将之立为信仰的主要原则.[4]54可以说,在基督教传统中,信仰的地位始终高于理性和知识;在圣经诠释学中,信仰也成为整个理解的基石.圣经诠释学家们基于信仰,孜孜不倦地揭示《圣经》的微言大义;基督教徒们也基于信仰才能理解和领悟《圣经》文字背后隐秘的精神意义.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瑟伦提倡“信仰寻求理解”,还有人主张“信仰等使人正当地使用理性”[3]87.也就是说,不仅理解依赖信仰,而且反过来,信仰也要寻求理解的支持.这表明理性对于信仰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从总体上看,圣经诠释学家们在理性、知识与信仰的关系上普遍主张信仰是第一位的,而理性和知识是为信仰服务的.

二、精神诠释学:基于理解的认同

德国神学家和诠释学家施莱尔马赫创立了一般诠释学,这不仅突破了神学的羁绊,使西方诠释学从狭隘的宗教领地拓展到宽阔的世俗领地,而且也给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开启了通向当代精神诠释学的道路.哲学家和诠释学家狄尔泰则将探究视角完全转向人类精神现象本身,力图把诠释学奠定为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西方诠释学由此演化为一种精神诠释学.其后,在海德格尔的引领下,伽达默尔实现了从理解方法论到理解本体论的转向,其哲学诠释学依然归属于精神诠释学.

与古代圣经诠释学相比,现代精神诠释学实现了两大转变:一,在理解和解释的关系之处理上,关注重心从“解释”问题转移到“理解”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解释学”已经演变为“理解学”;二,在理解与信仰的关系之处理上,从“理解基于信仰”转向了“信仰基于理解”,真正摆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与精神科学结盟.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信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信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 语言风格转变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点 [收稿日期] 2016-12-10[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AKS008)。

2、 日常生活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顾和 摘 要:文章对日常生活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共性问题:日常生活概念的理解、日常生活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与必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日常。

3、 论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摘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通俗化和普及化,其实质是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在当代中国,农民仍然占。

4、 基层党校教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方法 【摘要】基层党校教师身处基层,面向大众,如何立足党校阵地,发挥党校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使基层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 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作者简介:许日,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中图分类号:A81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