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民族团结论文 民族艺术期刊 世界民族杂志 民族文学杂志社 民族论文发表 民族文学杂志 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毕业论文 关于民族关系的论文 民族旅游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论文 民族论文发表需知 民族本科论文范文

关于民族地区论文范文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路径选择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毕业论文 原创主题:民族地区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06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路径选择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民族地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文化人才缺乏.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着力做好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政府和社会参和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

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1-0061-0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组织和投入为主导、以社会力量参和为补充、以服务农民和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服务的综合系统.主要包括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网络体系、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管理体系等方面[1].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在西部民族地区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至为重要.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其核心就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西部地广人稀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化进展相对缓慢以及文化投入总量的严重不足等因素致使这一地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严重不平衡,而且和中部、东部地区也有着较大的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追求经济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和进步.没有文化同步发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为广大农民振作精神、努力拼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物质保障、人才队伍、基本载体等方面的夯实和建设,能有效实现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也促成了政府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和有效利用,促进了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 的一项基本方针[2].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族地区只有发展才能稳定,才能安定团结.文化是增强团结,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广大的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较差,文化水平也要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西部民族地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形成忠诚守信、团结互助、善良友爱的淳朴民风,培育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民族地区通过尽可能多地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公民,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3].民族地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是维系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强纽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对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层农村文化建设,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显成绩,但仍相对薄弱.西部地区政府对文化工作的投入近年大量增加,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如云南省委、政府指出: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工程要向民族地区倾斜[4].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老少边山穷”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相继开展了边境文化长廊、“东巴凤”(革命老区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的简称)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大会战和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兴建了一批达标文化站,已建成乡镇宣传文化站612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17个.到2010年,国家还将安排广西补助投资8000多万元,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5].云南还先后启动了“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星光工程”、“蒲公英计划”、“知识工程”等[6].尽管成绩显著,但总体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资料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阅读需要.西部有些贫困地区甚至根本没有这些基本设施,大部分文化站做不到专职专用,没有真正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广大农村虽然订阅了大量党报党刊,但绝大部分滞留在乡镇机关和村干部手中,农民自费订阅的不多,一般农民很难看到,农民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狭窄.如以四川省为例,全省仅有极少数地区基本达到乡乡有文化站,经济落后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站率较低,如凉山彝族自治州建站率为18.8%,乡镇文化阵地面积日趋减少,现有文化设施呈现危、差、陋状况[7].

第二,农村文化工作得到加强,但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首先是面向农村的重点工程全面实施,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作为民心工程,得到有效的实施,使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文化利益,实现了就近快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如贵州省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普及,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向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倾斜[8].其次,西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级政府注重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特别是一大批地处农村的古遗址、名人故居、名镇名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有效保护和推介.云南、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先后颁布了省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由于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建成了一些特色文化乡、小康文化村,传统文化、村落文化和节日文化有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农村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不足,活动难以开展.一是文化馆、图书馆硬件差,业务经费严重不足.业务经费普遍短缺,财政每年拨付的经费只能保工资,无法开展业务活动,“两馆”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二是财政支出的文化经费有限,现有的文化服务中心器材不足,设备差,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的图书量不足,种类少,更新慢,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第三,农村群众文化需求旺盛,但群众文化活动较贫乏.建设和谐乡村,关键在于建设和谐文化.建国60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较为贫乏,文化生活较单调.在广大的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差.为了生活,很多的农村文艺人才不得不重新考虑谋生的手段,农村原有的文艺人才或者离开原来居住地组织文艺活动,或者因为年龄身体的缘故不再适宜从事文艺表演,再加上当前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农村里所剩的多是大龄高龄群众和在校学生,这一结果促成许多传统文化正在被淡忘,元宵节、端午节、春节期间的一些民间文艺活动逐渐销声匿迹,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化艺术正在消亡.闲暇时间农民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打 ,在农村甚至地下 、聚众 和各种封建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农民的思想意识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农村纯洁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容易出现种种新障碍、新摩擦,依靠传统文化所维系的稳固的农村社会秩序出现松动.农民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发家致富上来,大多数人少有心思享受农村文化服务,“文化下乡”成了一个迫切需要引导的政府行为.

第四,基层文化队伍渐趋壮大,但依然很薄弱.近几年,党和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西部各地通过承办重大文艺汇演、老年文艺调演、群众干部业务技能大赛、艺术民俗摄影展、书画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扩大宣传,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群众艺术人才,壮大了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基层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基层文化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高中或初中学历者还非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不愿意回到农村从事文化事业;空编缺员较为严重,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困难,从“内”产生不了,从“外”引不进来,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的人才都是凤毛麟角.这些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瓶颈.虽然这几年西部各地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在一些偏远山区和农牧区,以家庭为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家中看电视是其文化生活的全部内容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许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又由于待遇问题难落实,工资无法保证足额发放,导致队伍不够稳定,这都和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形成矛盾.

三、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极为重要.

(一)建立和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体系

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和东部地区比较,文化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因此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体系.第一,要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大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第二,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重解决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问题,抓好贫困地区文化中心、文化站建设.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和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和西部大发展相适应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在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或综合性文化设施、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要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特别是西藏、新疆等边远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争取早日使所有具备条件的自然村联通广播电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普及互联网,解决好农民群众在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第三,要充分而有效地使用公共文化设施和加强管理.经常不断地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要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提高文化活动的水平和效益,使文化设施真正成为群众的文体活动中心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重要阵地.第四,在发展好常规文化载体的同时,必须根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条件,开发新型的文化载体,如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当地群众能获得的文化资源非常稀少,可以为民族地区文化馆、图书馆、剧团等配备文化服务车、电影放映车和流动舞台,运用现代化的文化宣传演出设备,深入到乡镇农村,开展政策宣传、电影和电视节目放映、文艺演出、图片展览、农牧业科技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宣传服务活动.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基层文化队伍依然很薄弱的现状,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应把保护和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人才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培养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技术人才、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满足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需要.第一,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管理,利用好现有的人才,提高待遇,专才专用,保护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他们展示才能的舞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第二,要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工作,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生机制,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体.从现实情况来看,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走“内生”和“外供”相统一的路子.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立足农村,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充分发掘农村本土文化资源,在外部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下,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育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人才,增强发展后劲;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不发达,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提供服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是满足这些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措施,要重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人才的培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织一支高水平的资源建设、软件开发、网站维护的技术骨干队伍;发挥好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和民族院校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图书情报信息等文化建设管理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从事文化工作.第三,面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屏障受到现代化的冲击、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技艺、习俗、礼仪等文化遗产逐渐消失、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现状,对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实行激励机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积极改善人才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总之,要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三)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在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创新模式.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以外部单向输入为主的发展模式,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我国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相对接、相融合,建构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源式”为主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即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才能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永远充满生机[9].建设本土的文化精英队伍,使广大农民群众由农村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和被动接收者,变成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强有力的参和者和推动者.其次,把尊重和促进文化多样性作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的民族传统是民族得以延续的前提.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分化,我国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他们的文化诉求也有差别.只有充分尊重和积极保障人们的文化选择权,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使我国的社会文化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涵盖性[10].加强对民族优秀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活动的水平,提高活动的吸引力,用先进文化引导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要鼓励多样化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要通过举办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公共文化活动,对民族地区的各类传统歌舞戏剧进行挖掘、整理和提高,充分展示各民族文化特有的魅力.再次,要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建立完善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管理部门要加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各省县市级文化馆、图书馆的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强化宏观调控,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应当对文化产品经营者的进货渠道、进货环节严格把关,制止低级的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为了防止地方领导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还应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绩效考核,进行质量评估,这一举措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农民群众自发性民间文化.

(四)构建政府和社会参和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资金不足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发展滞后最直接的原因,充裕的资金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政府一方面要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应建立科学的、制度化的投资机制,形成良性循环的投资保障机制.如对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需要特殊保护的文化事业单位,必须给予经费保障;对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可以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对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艺,可以进行重点培育.政府要根据自己的文化职责,制定文化采购计划,积极鼓励文化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鼓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多方投入,培育提供主体的多元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有条件有资质的团体、企业和个人参和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实并完善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实行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11].同时,还可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在深化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参和双轮驱动,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新增文化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坚持社会力量办文化.要抓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后求知、求美、求乐愿望日益强烈的时机,引导和鼓励社区组织、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参和公共文化建设,通过实行无偿捐赠、企业冠名、形象展示、重大文化活动推介、公有民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形成以国有公共文化为主体、民间公益文化为补充的格局,拓展公共文化建设空间,增强文化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在图书补充难点上,采用“政府买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赞助一点,农民筹措一点”的办法,积极调动各方积极性参和书屋建设,取得积极的效果.因此,要对投入机制进行创新,建立政府和社会参和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增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茅利荣.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江南论坛,2008,(12).

[2]唐伟杰. 高层密集考察民族地区强调保稳定促发展[EB/OL].http://www.chinanew.com/gn/news/

2009/08-211/835576.shml,2009-08-26.

[3]陈坚良.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08,(2).

[4] 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地区

科学发展的决定[R] .2009-09-08.

[5]刘昆.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探索[N].光明日报,2008-10-22.

[6] 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云南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EB/OL]www.

mjyn.gov.cn/,2005-10-31.

[7]窦维平.努力建设农村文化服务体系[J] .中国合作经济,2005,(11).

[8]朱丹.贵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让2000多万农民看上电视[EB/OL].http://www.rftgd.gov.cn/

node-111/node_119/2008/12/08/122872284218754.shtml,2008-12-08.

[9] [11]罗争玉.当前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EB/OL].[10]陈坚良.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9,(5).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民族地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论基层图书馆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摘 要] 农村经济的日益繁荣与发展,在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构建农村公。

2、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的实践和 摘要:湘西民族地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调研分析,肯定了湘西民族地区公。

3、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问题 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本文对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4、 农民观念变化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摘要:近年来农民观念在婚姻家庭、金钱、教育、生活和法治等诸多方面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一直相对滞后,,跟不上农。

5、 基于DEA方法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 [摘 要]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为工具,合理选取指标,实证分析西北民族地区(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综合效率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