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到偏远农村地区就业前景分析是关于本文可作为高职院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偏远农村的医疗现状,分析了在校高职护生的就业意向和毕业去向,提出了对策建议.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在偏远农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提供令人满意的条件,吸引护理专业学生到偏远农村就业;高职院校要具有“舍近求远”的开拓性,积极到偏远农村地区建立合作单位.
【关键词】 高职院校;护理生;偏远农村;就业;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地区医护人员严重饱和而偏远农村医疗长期落后的状况得不到改善,农民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与专业化护理.这迫切需要我们加大对偏远农村地区医护资源投入,改善偏远农村医疗落后的现状.如果高职护生能够到偏远农村就业,不但能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护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共享.如何为高职护生在偏远农村开辟广阔的就业前景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偏远农村的医疗现状
1.农民渴望专业的护理指导
偏远农村是指那些交通不方便,位置偏远,远离大城市,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我们对河南省偏远农村的医疗状况展开实地调查,所取证调查的地区有新蔡县、光山县、新野县、唐河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是这些农村地区医护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多数地方几个行政村合用一个诊所,农民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和护理,医护一体、以医代护、有医无护现象十分严重.二是康复训练资源更是相当贫乏,病人术后出院在家中几乎无法得到专业护理的指导,很多脑溢血患者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与护理只能长期卧床.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56%的农村家庭常住人口为3-5人,成年人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在调查中表示自己的家庭成员需要经常就诊的占25%,偶尔需要就诊的占71%.48%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会选择附近的乡村诊所就医,其中62%的人表示在自家附近的乡村诊所中只有医生没有护士,即使有专职护士的诊所中只有15%的护士具有护理资质.47%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在治疗期间对患者所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21%的人表示自己在就诊过程中从未得到过专业护理知识的指导.当问到对常见病的护理或对突发疾病的的急救时48%的人表示尚不清楚.这些事实与数据无不显示出偏远农村地区专业护理资源的匮乏以及当地人们对专业护理人员的渴望.
在实地走访中我们发现大型的医疗机构拯救的是患者的生命,可是术后的康复往往成为农村家庭的隐痛,如果定期去市区做康复训练无疑给这些家庭雪上加霜,但在家中却无法得到专业性的护理指导.这些偏远地区没有定期为患者提供护理知识的机构与人员,病患及家属只能对进行治疗的大型医院抱有一丝希望,但由于信息的闭塞与交通的阻碍,久而久之,患者对术后的康复失去信心,倦怠性的康复使一些本应恢复到正常行为能力的病患却落下终身残疾,使这些家庭因病致贫.
2.农村医疗机构缺乏专业护理人才
在对河南省新蔡县杨集镇杨户庄村进行走访中,我们看到农村卫生所的建设明显滞后.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个人家中,卫生设施根本无从谈起.卫生室往往与医生的住所“合二为一”,不符合医药用房的基本卫生条件,医生在前台诊视病情,在旁边为其取药,在后边的病床上就可以静脉注射,没有任何的隔离处置与杀菌设施,也没有必备的急救设备.医疗废弃物没有合理回收往往成为乡村儿童的玩具,如针管、输液管、输液瓶.这些诊所中往往由医生一人处理所有事宜,即使有护士,这些护士往往是医生的家人或亲戚,他们或多或少地受过短期的在校培训但都没能考取护士资格证,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她们本身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在工作中仅限于打针拿药,无法向病患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例如,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很多人家都有过在自己家中打点滴的经历,这些医生或护士给病人在家中扎上针后就离去,由患者家人来看管和自行拔针,患者家人很喜欢这种“两不耽误”的“上门服务”,孰不知这种行为的隐患,这也正反映出农村医疗机构对专业护理人员的欠缺.
二、在校高职护生就业意向分析
我们选取了100名在校高职护生针对其就业意向进行问卷调查:其中97%的学生为高中起点的三年制大专生,这些被调查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76%).在择业过程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受到父母的影响(56%),但是一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决定性很重要(39%).虽然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但只有27%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农村的工作,40%的学生表示可以到城镇地区工作,26%学生只想留在大城市工作,还有7%人表示决不会到农村就业.即使这一部分选择可以到偏远农村就业的同学对该地区就业条件的认识仍然不够成熟,因为在调查中竟然有35%的学生对这些地区的薪金要求达到月3000元以上,20%的学生期望值为月2000-3000元,就目前河南省农村地区所提供的工资待遇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高职护生毕业去向分析
随着学生对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会导致其就业观的改变.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院、澍青医学院、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护理系得到的相关就业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得出,当中有70%-75%的学生选择了在医疗机构工作成为临床护士,大约10%的学生选择护理教育工作,3%-5%的学生选择营养保健行业,大约4%的学生选择从事药品器械销售,不足1%的学生选择成为美容护肤师.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了转行,如物业管理、超市理货员等,这对我国的护理行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究其原因,高职护理学生虽然“来自农村”但大多不愿“回到农村”.城市中的医疗机构用人有限,加上近些年护理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量涌入市场,高职护生在城市就业中更是步履维艰,于是为了能在城市中生活下来,高职护生不惜牺牲自身的学习优势转行选择了门槛较低的服务性行业.
四、对策探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 指出: 护理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与社区延伸,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不断拓展.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关注高职护生的就业取向,转变护理人员的择业观念,提出高职护生要到偏远农村就业,建构满足农村医疗卫生需要的医护模式的构想.
总结:这篇高职院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模式 内容摘要:在我国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中,招生制度也由原有的考试的单一形式变为大规模、多元化的自主招生模式。而在招生规模与招生途径不断。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礼仪素养培养探究 摘要:礼仪素养培养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其未来职业发展,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意义重大。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目前礼仪。
3、 高职院校增强学生纪律性一点 【摘要】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纪律性不是很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成长环境比较宽松;二是受同学和班风影响;三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4、 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艺术教育 摘 要: 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普遍没有开设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心理学、美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分析高职工科专业艺术教育。
5、 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管理能力方法和途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在各领域持续全面的深化推进,社会经济成份、就业模式以及分配手段的多元化导致高校学生的思维理。
6、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 本文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做了归纳、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帮扶少数民族学生解决文化适应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