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强迫症参考文献 强迫症文献综述

关于强迫症论文范文 当前哈尔滨市教师心理问题导致强迫症的调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强迫症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7

当前哈尔滨市教师心理问题导致强迫症的调查是适合不知如何写强迫症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强迫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盛产强迫症的国家.当我们开展了一些有关强迫症方面的调查研究之后,可以做到出这样一个结论:强迫症有时也是教育的结果.

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应研究.研究中,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已成为我国心理测量中普遍使用的工具.其中关于强迫症状为9个反应心理问题因子之一,采用五级评分制(1等于没有,2等于轻度,3等于中度,4等于比较严重,5等于严重),分值越高,表明其强迫症状越明显.本研究以因子分≥3 作为检出标准认为可能有中度及以上强迫问题.

对参加调查的教师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回收的问卷经编号后,将所做到到的调查数据录入,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一、 目前哈尔滨市高中教师心理问题导致强迫症的状况

为更好地体现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典型性与普遍性,我们借助全省的一次全体教师培训机会,在全体教师中分层抽样选取了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高中教师若干人进行了心理问卷测试,发放问卷共4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34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87.3%.下表为 SCL-90测验各因子分≥3的普通高中教师人数.

研究中对比发现本次调查中强迫症状项目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强迫因子与常模有极显著差异,高于全国常模,即教师有明显的强迫倾向或行为症状表现.

同时,与其他因子相比,强迫症状在九个因子中位居第二,而因子分≥3的人数,即该方面可达到中度及以上问题状况的人占到了调查样本的6.30%,这一数字充分说明强迫症状在教师这个群体中所占比例之高和问题之明显.因此,我们在总结中不得不反思,如果有如此高比例的教师有强迫倾向或行为,那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直接影响呢?

二、教师个案

教师,女,38岁.任教时间为15年,任教学科为数学.

自述: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她都是一个十分“讲究”的人.她的“讲究”体现在多个方面.

在家里,每个人每天回到家的时候,换下来的衣服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叠放整齐,如果没达到她的标准,她就会非常生气;每天家里的卫生都要一尘不染,甚至地上不能有一根头发,就好像每天在用放大镜看地面,如果家人收拾没达到标准,她也会不满意甚至生气.

在学校当班主任,班级的垃圾桶、地面卫生都是严格按她的标准,就连学生的作业本如果出现画过或改过的痕迹也会让她接受不了.

而最痛苦是她是一名数学老师,对圆十分敏感,如果在课堂涉及画圆时,稍微有点不圆她就会在黑板上反复修改,直到她满意为止,为此有时会浪费很多时间,做很多无用功,她虽然明白这样做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在学生眼里已经感觉画做到很圆了,但就是过不了自己这关,因为这些事情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让她感到更痛苦,每天就是这样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让她反复去做,她自己深知她做的有些过,但不这样做她会更痛苦.

三、原因分析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当事人的日常生活.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行为具有典型的强迫倾向和特征,即反复重复无意义动作且自己深知行为的无必要性,但不做则会使其心理感受十分痛苦.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工作特点、环境与压力.

作为教师,在课堂中要求严谨、认真,每节课尽量做到完美不留遗憾,担心意外,这使做到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慢慢养成了符合这一工作的行为习惯与特点;教师工作的环境也是一个要求教师处处以身示范,因此言谈举止尽量体现为人师表的一面,这就要求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言行,而这一环境特点也使做到教师慢慢形成做事刻板的特点,很多时候教师遇到这样一种情形:在陌生人面前很容易被人猜到自己的职业,就好像身上挂着一个“我是老师”的标签一样;教师目前处于来自社会、家长、学生、学校和升学等各种压力之下的高压状态,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注意与小心,甚至还会焦虑因自己一时马虎而出现大纰漏,这些都会导致强迫症的产生与形成.

(二)教师个性特点和人格特征.

有些人表现为凡事力图保持自身和环境的严密控制,他们非常敏感,小心谨慎,注重细节,要求十全十美,办任何事均力求准确完善.但即使如此,有些人也仍有不完善、不安全和不确定的感觉,从而也表现出信心不足或自卑的特点,易简单地消极对号入座.他们或者表现为循规蹈矩,缺少判断,犹豫不决,依赖顺从;或者表现为固执倔强、墨守成规.这些也是导致强迫症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与一个人成长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有关.

从各个国家的教育形式和要求上来看,我国的教育相对来说是严谨、格式化的.从小我们就知道,坐在教室里是有统一坐姿要求的,上课发言时举手是有统一规定的,作业本书写是要干净整洁而不能出现改改擦擦的等这种教育情形下,我们长时间接受指令去做各种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习惯.因此在没有接受指令时也仍会强迫自己去按这一要求做这些事情.因此,我想说有时强迫症也是教育导致的结果.

(四)与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器质性因素和生化等因素有关.

一般一个人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其他人.再有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和心理重创也会诱发强迫症.再有就是临床上昏睡性脑炎、颞叶挫伤、癫痫的病人可见强迫症状.同时一个人的生化指标当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也会导致强迫症产生.

总之导致强迫症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我们应在生活工作中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带来的困扰.

四、解决对策

(一)针对工作环境、特点与压力.

作为学校,构建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前提.学校在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方能保证教师的健康.心理学中的南风效应就是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关注每个个体特点而达到良好效果的.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引导我们如何从满足他人内在需求出发,做好工作,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考核教师时应以人性化管理和弹性管理为主,过多地进行成绩排名、评优评比等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师过大的压力和负担.

(二)学校应开展多渠道心理培训、工作坊和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在压力较大的情形下获得释放和宣泄.

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心理专题讲座、教师心理工作坊、教师沙盘游戏等为广大教师创设表达、宣泄、交流的环境与氛围,如同心理学中霍桑效应.实现一种表达后的满足.充分表达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在“说”之后,会有一种表达后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老师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三)求助心理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层面解决.

面对强迫行为或症状,有时需要一些专业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采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思维阻断法和暴露反应预防是最常用的方法.

思维阻断法:利用橡皮筋弹打、设置闹钟铃声或他人大吓,来阻断强迫思维,必要时配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

暴露反应预防:如怕脏且必须反复洗手的人,在暴露反应预防中他就须要在几次治疗中逐步接触自己的汗水、鞋底、公共厕所的门把手及马桶坐垫而不洗手,因患者所担心的事情实际上并不会发生,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将在多次治疗后缓解直至消退,从而达到控制强迫症状的作用.

(四)防患于未然,做好家庭教育.

人们常说问题儿童源自问题家庭.老师幼小时接受的教育同样也会影响他的一生.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因此防患于未然,从家庭教育做起,每位家长应努力学习相关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做一名合格、优秀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为孩子的发展起到正向的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不过分苛求孩子,安排生活事宜应有一定的弹性,注重相互间的和谐沟通,促进孩子构建健全的人格.

另外,在生活中对于强迫症的人而言,学着尝试接受不完美,让自己变做到有幽默感或进行一些放松训练,让自己不再时时刻刻紧张或许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解决自身困惑方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不过份追求完美,不过于苛刻对待自己,凡事能够在已努力的情况下接受各种现状,这样才能做学生的引路人,成才的助力者.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强迫症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心理健康关联性 教师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就教。

2、 我国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内容摘要:本文以高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探讨,为提升教师保持心理健康意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教师心理压力的缓解,为我国教育。

3、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内容摘要:通过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四位一体”全方位渗入式心理干预体系可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推动教师资源的创新发展,帮。

4、 报告主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和维护(一) 盖笑松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心理学。内容简介:幼儿在园快乐的前提是幼儿园有一群快乐的教师。盖笑松教授认为,。

5、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现状开发策略 摘要: 心理资本是指核心个体行为的积极心理因素,心理资本是个体实现成长必备要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校青年。

6、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本文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提出一些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