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艺乐杂志 环艺毕业论文 环艺毕业开题报告 漆艺论文开题报告 环艺毕业论文选题 漆艺论文摘要 环艺开题报告题目 张艺谋电影开题报告

关于壶艺见匠心论文范文 独于壶艺见匠心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壶艺见匠心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4

独于壶艺见匠心是关于壶艺见匠心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匠心匠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顷自“陶都”宜兴讲学归来,展卷浏览《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备感亲近有致.“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这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五言绝句,单道紫砂壶的美妙和神韵,数百年来,最为民间紫砂壶爱好者们所传颂.

诚然,一抔寻常紫泥经过造器师的一番制作,顿时化身为紫砂壶这般的工艺神器,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最为推崇的人间理想注茶器.那么,在此物质和精神的融汇化合之间,至大至善的乃是别具文化个性的壶艺师的贡献.《布衣壶宗》一书描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先生(1915年10月18日—1996年6月3日)跌宕的一生.那么,这位传主顾景舟先生是何方“神圣”、何许人物,能够享有“布衣壶宗”之誉,值得宜兴知名作家、紫砂文化鉴赏家和研究者徐风历时三年,以完成这部三十五万字的人物传记呢?

1 从“锦洲”“景洲”到“艺海竞舟”的人生轨迹

《布衣壶宗》全书分为三部:曰《纤夫(1915—1949年)》《橹公(1950—1976年)》和《舵手(1977—1996年)》,主体内容共计二十章,附录有《顾景舟大事年表》等.“若将紫砂比作一条船,年轻时,我为它拉纤,是个卖力的纤夫;中年时为它掌撑篙,当是橹公;一直到晚年,才为它掌舵.回首平生,我把一生都献给了紫砂.”这是印在《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扉页上的传主本人的话,也是本书分成为上述三个单元的命名缘由.

1915年10月18日,顾先生出生在江苏宜兴县川埠乡上袁村西首一个普通的制壶之家,粗通文墨而性情散淡的父亲赐其名为“锦洲”,学名则为“景洲”.上袁村是明、清以来紫砂壶的出品之地.清代文人、藏书家吴骞说:“阳羡名壶,自明季始盛,上者和金玉同价.”(《桃溪客语》)“阳羡”即是宜兴的别称.

五岁时,顾先生得入宜兴县东坡学堂,品学兼优,但因家境贫困,毕业后无力升入中学继续求学,遂师从东坡学堂吕梅笙校长学习古文,长达三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开始以“墨缘堂”自命其书房;和此同时,他随同其祖母、晚清壶艺高手邵友兰孙女邵氏学习制壶技术.这时期的壶作底部,往往钤有“景记”“景洲”“墨缘斋”“武陵逸人”“墨缘斋景堂制”等名号图章.

1934年2月15日,在顾先生的祖母去世后,他的父亲顾炳荣承接一宗来自上海“铁画轩”的紫砂出品生意,于是聘请储铭(字腊根)等三人到家任“客师”,这使得才在壶艺路上学步的顾先生,得以从旁观摩学习,虽然他没有正式拜在储先生门下为徒,但接受了储氏的壶品技艺影响.他制作的“洋桶壶”在蜀山窑场现世后,开始获得同行先辈的称赞.可见这一阶段在家乡习文制壶的经历,为他日后发展成为能工巧匠乃至一代大师,奠定了坚实的文化知识和行业技艺基础.

总之,成年之后的顾先生用功甚勤,并在转益多师之中,不断精进自己的壶技壶艺.在1939至1942年之间,他被上海古董商郎玉书聘至“郎氏艺苑”,专仿历代紫砂名作,这番阅历大开了他的古今视域和中外眼界.

原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寇侵华时期,作为“孤岛”的上海租界,被造就成一个畸形繁荣的古玩商品外销市场,客观上为其提供了一席发挥才艺之地.于是他坚持刻苦夜读,仔细临摹并用心揣摩陈鸣远、邵大亨等壶艺大师的作品,结交“铁画轩”新掌门人戴相民等,自觉接受了“海派文化”元素的滋养,使其壶艺几乎可和古人媲美并肩.出自其手的“洋桶壺”“菱花线圆壶”“水平壶”“大亨仿鼓壶”及“圆竹段茶具”“五头双线竹鼓紫砂茶具”等,都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经济效益,终以声誉鹊起的“景舟石瓢”等,自成一家品牌.1948年,年已三十三岁的景洲,立志以邵大亨为从业楷模,以制作“文化茶器”为自己的工艺追求,于是取“艺海竞舟”之意,自易其名为“景舟”,以寓其志.

作者徐风在第一部《纤夫》之第六章《深沉夜 微月光》中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

在顾景舟的心目中,上海总是带着别样的温情.“铁画轩”,我们不能不再次提到,这个在民国紫砂史上有名的陶器店铺,在顾景舟的人生脉络中,是个不可或缺的驿站.当时,他常常往返于上海和宜兴之间,“铁画轩”是必到的落脚、会友、中转之地等其时,顾景舟在上海名气日隆,靠的是吴湖帆、江寒汀等人的推崇和举荐.

去上海,顾景舟行囊里会带上两种壶:一是成品,仅数枚,应“铁画轩”邀,作销售之用等二是壶坯,亦少,至多二三件,是让吴湖帆他们画着“玩”的.壶上字画,亦庄亦谐,或古或今,其实是文人性情的一种疏放和延伸.当时的人们,还只是雅玩;儒者的世俗之乐,都有醉心忘我的一面.没曾想,时间久了,这些随手挥洒的东西,都成了文物.

原来造化就是如此这般书写历史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行.”

2 从“曼晞陶艺”到“啜墨看茶”的心路历程

徐风写作本书的资料,主要是通过采访顾氏后人、顾氏弟子及境内外有关艺术家七十余位得到的.他在传记中不止一次写到这样一个细节:当顾先生在社会上因缘巧合,偶遇早年所做壶品时,常常会在一瞥之间,喜极而泣,热泪奔涌,正如父母双亲见到多年失散的孩儿一般——,神奇的是,他似乎记得出乎自己手中的所有各款紫砂壶作,包括那些早年身居上海、迫于生计只能刻上暗款的壶.

如果说“武陵逸人”一印,还带有其早年学文从艺的青涩情怀的话,那么,“曼晞陶艺”一印,已经显示出他在紫砂工艺领域的业务自信.所谓“曼晞”,即曼妙的曙光,寓意为初升的旭日,它应该寄托着顾先生满怀理想的壮年志趣.遗憾的是,自1951年开始,他命途多舛,于是从“啜墨看茶”到“瘦萍”一印,可以见出其历遭天灾、人祸和“ ”内乱之后的内心悲凉.

从1951年至1976二十余年间,顾先生遭受到的是社会的冷遇.在紫砂行业走势衰微的形势下,他备感郁闷.尤其是1966年8月以后,来自上海的消息称,吴湖帆、来楚生和唐云等人的书画,都被“红卫兵”批成了“封建黑货”,而自己读过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喜爱的京戏和字画,则都变成“毒草”,其心情之无聊和压抑可知.但“ ”中,茶叶专家张志澄借给他的吴骞的《阳羡名陶续录》,却让他先是默读成诵,进而一笔不苟地抄录副本,并将其中的理念默记到脑海之中.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壶艺见匠心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拍场上壶艺泰斗顾景舟的那些传世之作 顾景舟是现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用毕生的精力,呕心沥血地对华夏紫砂艺术发展史进行了梳理。其传世作品更是代。

2、 观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 当人们走进2010中国上海第二届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的展厅,并阅读由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编著出版的《现代壹艺》一书时,一定会感受到百品竞艳的时代气。

3、 三足如意壶的造型韵味与壶艺特色 摘 要:《三足如意壶》壶体周身圆润,高而挺拔,壶嘴、壶把线条清晰明快,与壶身的衔接处理得干干净净,壶底三足稳妥的支撑着壶身,使圆润的壶体神气十足。

4、 秉匠心之道·享匠艺之韵 LEXUS雷克萨斯诚意开启东方美学和工匠精神特展近日, LEXUS雷克萨斯携手《周末画报》,在北京三里屯红馆正式启动“天工开物·匠心传承”东方。

5、 百年景舟壶艺流芳在京举办 11月10月,“百年景舟,壶艺流芳”宜兴紫砂北京展,在中超利永紫砂博物馆(北京)开幕,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中超利永总经理沈。

6、 从紫砂软耳圆珠壶考析佛教文化和紫砂壶艺的融合 摘要 由于佛教深入人心。在紫砂茶壶的造型上也有取材于佛教法器的。佛教文化与宜兴紫砂文化可谓渊源久远、因缘深长。现以紫砂“软耳圆珠壶”为例,探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