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境遇论文范文 中国文化在欧洲历史上境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境遇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4

中国文化在欧洲历史上境遇是关于境遇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人生境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古代,由于交通技术的落后,加上路途遥远的客观原因,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远没有今天这么频繁,但这不等于西方与东方之间就处于隔离状态.古代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在多大程度上对西方产生了影响,这也许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时间太漫长了,很多见证中西方文化交融、交会的承载体,湮没在历史的深处,这为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一书,通过欧洲现存的丝绸、瓷器、绘画、家具、建筑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实物,为我们“打捞”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欧洲历史上鲜为人知的中国风

本书作者休·昂纳是英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史家,今年已经90岁的他,年轻时毕业于剑桥圣凯萨琳学院.除了本书之外,他与约翰·弗莱明合著的《世界艺术史》,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阐述最为完整的艺术史通史.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由神州幻象、中国风之开端、巴洛克式中国风、洛可可式中国风、英国式洛可可中国风、中英式花园等八个章节组成.书中,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细腻笔触、艺术家的敏感,梳理了西方文化领域中国风的兴起、兴盛及其衰落、流变的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所谓中国风,就是潮流、风潮的代名词.如果不是阅读本书,我们很难想象,在欧洲大陆的历史上,在不算短的时期里,曾真真切切地刮过“中国风”.

欧洲刮过的中国风,发端于11世纪,得到了马可·波罗、圣鄂多立克等曾游历中国的冒险家们、传教士们的有力助推,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后,从17世纪开始全面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都对所谓的中国风尚趋之若鹜.中国风直接形塑了西方时尚史上著名的洛可可风格.

18世纪中叶时中国风达到顶峰,直到19世纪才日渐回落、消退.华托、布歇、皮耶芒、齐彭代尔、钱伯斯、瑞普顿等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大师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工匠所创造出的众多中式建筑、艺术品和工艺品,为后人记录和保存了中国风席卷欧洲大陆的深刻痕迹.

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在漫长的古代岁月,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中国仅仅是一个想象中的地方:文明程度高、生活富裕、社会安宁.欧洲刮起的中国风,本质上讲是一种欧洲风格,这也表明:欧洲人对一个在距离上遥远、心理上神秘的古老国度的理想化的认识和理解.谁是第一个把中国化的文化元素带到欧洲的中国人?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也许是一代一代默默无闻的商客,这些都是无从考证的.马可·波罗也好,利玛窦也罢,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被历史幸运地记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们抵达中国之前,还有一些欧洲人也来过中国等

丝绸与瓷器何以成为“座上客”

一般而言,商贸之间的往来,往往会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历史上,丝绸作为中国独有的织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汉朝时,丝绸之路将中国、西亚、欧洲乃至非洲连接起来.制作中国丝绸的生丝和技术,转经叙利亚、波斯等地,随即进入罗马帝国.丝绸作为一种薄纱,色泽艳丽、面料通透而华美,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格外喜欢.欧洲人把穿戴丝绸作为一种荣耀,这应该是欧洲第一次刮起了中国风.当时罗马人这样说道:中国人“制作图案精美的服饰,其颜色就像田野中的花,而其精细程度则可与蜘蛛网相媲美”.这表明,当时的欧洲不仅以穿戴丝绸作为时尚,甚至连中国的图案也很是欣赏.

到了14世纪,法国的织工们在织物当中,忙着模仿中国的图案.起初,他们精确地模仿出吐火的龙、欢快的狮子和凤凰.自汉朝以来,这些动物就蹦蹦跳跳地出现在中国织物上,而欧洲人迷恋上它们,已经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中国的丝绸及其图案,在欧洲人看来之所以具有魅力,大概是这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代表着正在传播的故事中所讲述的那个神奇的东方.中国风尚的图案,在欧洲美术作品也得到了再现.如《圣厄休拉和她的少女》这幅画,画中女性圣徒所穿的长袍,綴满了凤凰图案.很显然,这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毕竟凤凰是中国传说中一种独有的神鸟.

欧洲不仅刮过丝绸中国风,还刮过瓷器中国风.瓷器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欧洲人对瓷器的喜爱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国人.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贝利尼和提香在15世纪之初合作绘制的杰作《诸神之宴》.画面中,女神、男神手里都端着中国明朝样式的青花瓷碗.这些瓷碗,居于画幅的中心位置,十分抢眼.这幅传世的世界名画,无形中也流露出中国风当时在欧洲的流行程度.16世纪时,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瓷器,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讨好情妇莫内斯潘夫人,于1670年至1671年之间,他命令工匠依据中国瓷器的造型和色泽,专门在凡尔赛的园林中修建了一个小小的开心屋——特列安农瓷屋.整个瓷屋的外墙和屋顶,放满了瓷罐和各式花瓶,而屋内的装饰,也都源自中国装饰元素.这一方面表明法国人对中国瓷器的偏好,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法国宫廷的中国风是何等的盛行.遗憾的是,特列安农瓷屋并没有留存下来,毕竟瓷器是易碎品.

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人完全掌握了瓷器的生产工艺,然而瓷器上没有中国青花图案,被认为这种瓷器是没有欣赏价值.本书第三章“巴洛克中国风”中写道,17世纪后期,德国的陶工们在瓷器生产中,以模仿中国风格为荣耀.由于瓷器中国风的流行,催生了一些专门的瓷器收藏者.柏林夏洛滕堡宫的陶瓷室,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从本书中收录的照片上看:整个屋子里,从地板到屋顶的全部墙面上,摆满了青花瓷器,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各种瓷器整齐有序的摆放着,就如同一个瓷器王国.书中收录的多幅插图中不难看出,中国元素的瓷器,遍布整个欧洲大陆.

文化影响力与复兴之路紧密相连

和丝绸、瓷器一样,对于中国各种传说、故事、神话乃至生活日常,欧洲人也抱有强烈的好奇之心.伏尔泰是法国著名思想家,他对于中国文化也充满各种想象,创作了剧本《中国孤儿》,并于1775年首次公演.原剧本是情节曲折血腥的复仇故事,但是伏尔泰的改编,赋予剧本哲学层面的思考,旨在“以戏剧形式阐释孔子之道”.事实上,《中国孤儿》中的哲学思想,一半源于孔子,还有一半源于亚里士多德.剧中的背景,采用了时髦的中国场景,演员身穿地道的中国服装.此外,巴黎同一时期的芭蕾舞剧《中国节》、舞台剧《儒雅的中国人在法国》等等,演出后也赢得满堂喝彩.

在艺术领域,欧洲的画家们也津津乐道地描绘中国题材的作品.华托的《中国神灵》《中国皇帝》、布歇的《中国集市》《中国花园》《结伴钓鱼的中国人》,用西洋绘画中的光影、色彩、立体再现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出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画家皮耶芒的中国题材系列装饰画,不仅画面的构图是中国独有的散点透视,其表现手法也类似水墨画的手法.其中一幅画中,杂技演员正在做着高难度的平衡动作,而画中的演员闲情自若、仙风道骨.他的系列装饰画,如果不作文字注解,也许会被误以为出自中国画家之手.他的画中之人物、树木、花卉、山水,彰显出一股强烈中国传统绘画之灵气.在园林、建筑创作领域,欧洲的设计师和匠人们,也纷纷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型和布局,如现存于巴黎巴加泰勒公园的凉亭、瑞典哈加花园中的亭台、丹麦弗雷德里克包花园内的小桥、德国慕尼黑失去的中式宝塔等等,都在用心地模仿中国园林建筑独有的美感和神韵.

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经济与社会发生猛烈的变革,机器化大生产的模式,解构了原来缓慢的生活节奏.另外,为了寻找工业生产原材料和商品倾销地,欧洲诸国不断向美洲、亚洲拓展殖民市场.1848年,以中国茶叶贸易逆差矛盾为导火索,中英之间发生了一场鸦片战争.其结果是中国割地赔款,国门被迫向西方敞开,大国颜面和威望扫地.此后,一波一波的欧洲人深入中国腹地,他们发现中国其实到处都是贫穷和愚昧,和原本想象的中国存在不小的心理落差.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其发展速度远被欧洲甩在后边,中国风在欧洲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阅读此书不难发现:欧洲社会和文化领域刮过中国风的时代,也是中国国力在世界上强盛的时代.近现代以来,欧洲走向强盛,其思想与文化向外输出也极为强劲.面对从欧洲大陆涌入的思想文化,从晚清到“五四”运动前夕,我国知识界曾经出现过两种极端的论战,并深深地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发展走向.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其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我们不仅要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加足马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之时,其复兴之路也就指日可待了.

总结:该文是关于境遇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贵民用甲骨文化来记述历史 夏人“遵命,事鬼敬神”;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到西周,“天命”与“神意”的政治意义大为减弱,人之可为的政治之“德”则大为凸显。西周将从远古到。

2、 手机色彩和中国文化 面对五彩十色、琳琅满目的手机柜台,跃入眼帘的首先是手机的色彩和款式。有的手机色彩就十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人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有时消费者甚至由。

3、 中国文化对来华留学生认知和渗透 摘 要:本文对来华学历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跨文化交际中异质文化认同的相关方法,对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阐述,旨在使。

4、 中国旅游业吸引欧洲游客PEST分析 [提要] 中欧旅游年的即将开展和中歐交流的逐步推进,以及中国拥有相比于其他地方更为安全、文化更多样的优势,而且据数据显示,除亚洲外欧洲已成为中国。

5、 中国制造在欧洲怪圈 欧洲人惊呼,中国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向欧洲快速渗透。2015年9月,德国柏林IFA展(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开幕,占据1 3规模的中国消费电子企。

6、 BMW中国文化之旅行走黔贵大地 行走至第八年的“BMW中国文化之旅”今年选择了贵州,6月27日到7月4日,针对“食、俗、技、艺”四大重点领域,东西两支车队分别深入黔东南和黔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