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英语专业论文方向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大全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 英语专业文学论文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英语专业文化方向的论文 英语专业论文范例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2018英语专业论文选题 英语专业论文结论 英语专业硕士论文修改

关于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身份形成和调查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英语专业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7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身份形成和调查是大学硕士与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英语专业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与所学语言相关的第二语身份的取做到过程.本研究聚焦大学生的英语使用者身份的取做到问题,探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化身份形成和发展现状.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大学生文化身份 第二语身份

引言

经过之前小学、中学阶段近十年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大学生语言的学习或多或少会有相应的文化方面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范围更为广泛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探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会不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身份?与此同时,受所学外语及其文化的影响,外语学习者原有的文化身份会不会发生变化?

一、國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语言学家Guiora提出了语言使用中的语言自我.对于仅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对自我的身份认同是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通过信息的反馈逐渐加强或修正的.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其学习语言的过程本身就是与所学语言相关的第二语身份的取做到过程.

Lambert提出的社会心理模式(social psychological model)(1963a, 1963b, 1967,1974)是最早“有关双语发展和自我认同改变的理论”(Gardner 1985:132).9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二语/外语习做到过程中的自我认同问题进行了探讨(如Hansen & Liu 1997;Norton Peirce 1995;Norton 1997;Yim 2001;高一虹,1994;高一虹等,2002,2003等).其中,高一虹提出以对最佳英语学习者的调查为实证基础的生产性外语学习模式.其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仅限于中国的最佳英语学习者,生产性双语现象在普通学生中是否存在还有待于实证检验,英语(外语)学习使中国学习者(处于不同的L2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L2水平)在何种程度上产生相异的心理效应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研究方法单一,仅限于访谈,研究的结果在效度和推广度上都受到了限制.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的身份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国内外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如Kim 2003;Moss & Faux 2006;Reuter 2006;Spencer-Oatey 2007;李战子,2005;刘双,2000等).有研究者认为前期二语习做到领域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自我认同这个微观层面,而对其文化身份、国家身份、民族身份这些较高层次的集体认同内容探讨不多,而且很少涉及二语/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身份问题(任育新,2008).但在其针对文化身份的研究中,偏定量分析(分析和讨论主要以问卷结果为基础),缺乏定性分析(如访谈等).而且其研究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未考虑到不同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环境对其目的语文化身份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等这些因素.

二、研究背景及方向

大学生作为英语学习者,基本上具有十年以上的学习历史.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既有着学习的成就感,但更多的可能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文化困惑感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身份反思.可以看到,大学生经历着目标语文化身份和母语文化身份双重身份的困惑,缺乏自我引导的能力而产生负面的外语学习体验.部分学生缺乏身份认同感,出现外语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在技术推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者重技术,革新教学形式,忽略对语言学习者的深层心理体验.大学生作为语言学习者,缺乏应该具备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相应语用能力.

基于以上问题引发的思考,本研究目的旨在考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群体在语言学习中文化身份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学生文化身份的属性;分析英语学习者的文化身份与语言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外语教育中有效利用技术优势;引导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崭新理念,抓住语言学习为学习者提供直观了解其他文化、反思自身文化、开阔视野、整合人格的可能与机遇;引导教育者关注学生语言学习体验,由此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有所启发.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在研究中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选用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实证研究方式.研究者同时是行动者,开展质化研究,从而使研究过程和方案实施做到到保证,研究成果做到到及时推广,同时有利于后续研究的及时跟进.

本研究方案拟定为两个研究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调查,了解前期语言学习水平和状态及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学校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平台对研究对象发布语言水平测试,获得测试结果并分析归类,在后期调查中从不同水平区间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访谈.通过学校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平台发布问卷,了解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动机、兴趣、策略、需求等.

在研究涉及的班级和学院学生推行移动学习方式,构建以技术为支撑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语言学习APP模块、微信平台等资源传播媒体、网络化学习环境构建新型的语言学习环境.实施周期为一学期,如需要,可看实际情况延长.

在第二阶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从本校2015级9个学院随机选出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另外随机抽出20-30名学生进行访谈,同时辅以课堂观察的方式.

调查针对两个方面:一方面调查学生目的语文化身份的形成和母语文化身份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题涉及母语和目的语两个部分:首先,看言语行为中是否体现汉语文化的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看是否因情感因素(优越感)而以汉语文化的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主导交际;再次,看选择信息传播内容时是以母语文化身份为准则,还是以英语文化身份为准则.问卷的客观题设置可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分类来具体考察学生的文化身份属性等.

另一方面调查学生目的语文化身份发展和语言学习环境的关系,调查问卷针对:(1)传统的语言课堂学习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目的语文化身份的形成和发展;(2)以技术为支撑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否促成了目的语文化身份的发展及具体的表现.

总结:这篇英语专业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参考文献:

1、 反思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和课堂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调查分析了贵州某师范大学25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高职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

2、 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培养 【摘要】动机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和决定因素之一,对大学英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新疆。

3、 移动学习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价值探究 摘要:近年来,移动学习打破了原有的英语教学模式。原有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而英语学习在移动学习方式下,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这是英。

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困难调查报告 摘要:為找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主要困难,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本研究调查了149名江西某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调查结果表明:非英。

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测试中焦虑因素的分析与 内容摘要: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测试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本文从心理上对学生产生焦虑的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口语课上和测试上应注意的几。

6、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自主学习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的方法,调查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现状,探讨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