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供配电技术刘介才参考文献 刘建周学位论文 刘沛学生论文 怎么卸载报刊杂志 船舶压载管系论文 刘明新硕士论文

关于刘熙载论文范文 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刘熙载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是适合刘熙载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刘熙载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刘熙载一生恪守着儒家信仰,特别重视人格修养.他在《艺概》中,把人品摆在了第一位,并明确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这一论诗范畴.他特別服膺陶渊明,认为“陶渊明则大要出于《论语》”.本文试图通过刘熙载对陶渊明論说的分析,以窥其思想及他对人品重视的原因.

关键词:刘熙载;人品;《艺概》;陶渊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8)01005004

刘熙载是一个粹然儒者,《清史稿》称其“以正学教弟子,有胡安定风”①[注: ①刘熙载兴学育才,传承孔孟之学,并注重笃实践履,这与胡瑗同.].他在晚年所撰自传性《寤崖子传》中说:“于古人志趣,尤契陶渊明.其为学与教人,以迁善改过为归,而不斤斤为先儒争门户.”“迁善改过”是儒家自我修养的根本,“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刘熙载在自述中以此自称,可见他不仅主张且以身实践着儒家道德修养.咸丰帝曾赐他“性静情逸”[1]四字,胡林翼以“贞介绝俗”[1]特别推崇.在他督学广东时,曾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训士,认为学圣贤应先从这些开始.他所撰的《持志塾言》、《读书劄记》、《游艺约言》和《艺概》等书中都表现了其书生本色和儒者气象.刘熙载“平居尝以‘志士不忘在沟壑’、‘遁世不见知而不愠’二语自励”[2]13158,就是把陶渊明当作这种典范而以此笃实践履的,可谓遥承陶氏意趣.

一、“大要出于《论语》”

陶渊明的价值是一个逐渐彰显的过程,特别是到了宋代得到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文学家和学者的钦慕,他们推崇陶氏独立的人格和创作任意无为的精神.之后不同时代对陶氏有不同的阐释,清代人对他也别有体悟.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考据之风盛行,崇尚博闻实证,影响到文学上表现为重视学问,许多文人和学者在谈文论艺时强调学问与人格的并重.钱谦益“诗有本”说、王士禛的《带经堂诗话》、叶燮的《原诗》、沈德潜的《说诗晬语》等都注重诗人的胸襟及强调诗文须根柢于学问,并且认为诗人思想道德和艺术素质两方面的修养是写出诗意深厚、诗境质实之作的前提.沈德潜“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3].这里的“胸襟”大约是先天秉性和人格器度综合的素质,“第一等真诗”是需将人的胸襟、人品与学问融为一体.陶渊明的诗并非只直抒性情而已,洪亮吉说:“人但知陶渊明一味真淳,不填故实,而以为作诗可不读书,不知渊明所著《圣贤群辅录》等,考订精详,一字不苟也.”[4]可见,陶渊明的学问不一定以“故实”的形态出现,“真淳”也需读书,需要学问的依托.那么当诗人将学问与人格融为一体并达到一种化境时,即便自出机杼,亦为精深之言,陶渊明卓尔不群的人格何尝不是从学问中汲取营养.他的诗冲和平淡,其骨髓却在于“厚”与真性情,此皆因他有伟大的胸襟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历代论陶,大约六朝到北宋,多以为‘隐逸诗人之宗’,南宋以后,他的‘忠愤’的人格才扩大了.本来《宋书》本传已说他‘耻复屈身异代’等等.经了真德秀诸人重为品题,加上汤汉的注本,渊明的二元的人格才确立了.”[5]224 可以说从宋始就有人认为陶渊明是出于儒家,清代却能踵事增华,使陶渊明为儒家说成为一种特色,认为陶氏几乎可以列于孔门,是儒家中的典范.清人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沈德潜的《说诗晬语》、梁章钜的《退庵随笔》、潘德舆的《养一斋诗话》等都认为陶渊明其人其言都符合圣贤之道,这体现了清代的文人学者对儒家人格修养的重视.刘熙载对儒家思想也有他独到的体会.他赞赏陶氏诗文的高明,但更加推崇他的人格魅力,认为陶渊明是因崇高的人格,才有他诗文的通脱率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通常认为陶氏受玄学思想较深.萧统、朱熹就主道家之说;陈寅恪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中主张新自然主义说,说陶渊明始终是天师道的信徒,是外儒内道之人;朱自清认为陶氏的主要思想在道家[5]224.而刘熙载却提出“陶渊明则大要出于《论语》”,然陶氏的诗似乎与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不符,那么刘氏是怎样理解的呢.“曹子建、王仲宣之诗出于《骚》,阮步兵出于《庄》,陶渊明则大要出于《论语》.”[6]54“陶诗有‘贤哉回也’,‘吾与点也’之意,直可嗣洙、泗遗音.其贵尚节义,如咏荆卿、美田子泰等作,则亦孔子贤夷、齐之志也.”[6]55

颜回“忧道不忧贫”,有圣人淡泊之志;曾点能与人偕乐,何尝不能自乐;而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陶渊明在《述酒》、《拟古》、《咏荆轲》、《咏三良》及《拟古》、《杂诗》等诗中表现了“忠愤”之情,并提到了许多儒家的典籍,例如“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之十六),“诗书敦宿好”(《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答庞参军》).并一再引“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常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自勉“养真衡门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他在当时找不到知音,于是打破时间的界限,心游于千载,发现了与自己志趣相同的古人,并说“何以慰吾怀,赖古此多贤”(《咏贫士》).刘熙载从陶渊明的诗中窥见的是作者的人品.“陶渊明诗文,几于知道.至语气真率,亦不夸,亦不让,亦令人想见其为人.”[7]583刘熙载把陶渊明归入儒家,认为他那种胸襟是儒家自我人格修养的表现.所谓“陶渊明诗文,几于知道”.这种“道”在刘熙载看来就是儒家之道,他从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悠闲自在的诗句中深触到一位儒者的情怀.陶渊明的“真”也不是自我标榜,而是他能诚以待己,拥有高尚的道德,而这一切都是儒家思想的表现.《孟子•尽心》有“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中庸》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陶渊明以他这种真诚不仅是道德的真诚,而且是人性的真实感动着许多人,并将这些率真地表现在自己诗文中,正是这种感人的内在思想品质,再加上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真挚的情感,才有其诗文的厚重.

沈德潜《古诗源》中在《饮酒》其二十中的批注说:“晋人诗旷达者徵引《老》、《庄》,繁缛者徵引班、扬,而陶公专用《论语》.汉人以下,宋儒以前,可推圣门弟子者,渊明也.”[8]他主要是针对陶渊明该首诗而言的,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论:“照本书所引(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单是《庄子》便已比《论语》多;再算上《列子》,两共七十次,超过《论语》一倍有余.那么沈氏的话就有问题了.”[5]224 他还认为“真”、“淳”都不见于《论语》,是道家的观念.当然我们不能完全以引用次数来判断某位作家的思想,“真”、“淳”虽不见于《论语》,但儒家的“诚以待己”的思想何尝不能反映陶渊明的真性情.可以肯定的是陶渊明思想中既有儒家的又有道家的,刘熙载没有像沈德潜那样认为陶氏“专用《论语》”,而是“大要出于《论语》”.由于“中国有文字的文学的根,只能求之于儒家的经”[9]11,儒家是文学的主流,它发展了“仁义”的这一面,并非排斥道家“虚静”的一面.“道家‘虚静之心’与儒家‘仁义之心’,可以说是心体的两面,皆为人生而所固有,每一个人在现实具体生活中,经常作自由转换而不自觉.”[9]10刘熙载从陶渊明身上看到了强烈的儒家的精神,却也没有排斥他身上的道家思想,“他一生品格立脚点,大略近于孟子所说‘有所不为’、‘不屑不洁‘的狷者,到后来操养纯熟,便从这里头发现出人生真趣味来”[10].刘氏并非为顽固的守道士,而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其“生平于六经,子、史及仙、释家言,靡不通晓,而一以躬行为重”[2]13158.可见他是对儒家的精神的深刻理解后,才看到陶渊明的志趣的.

总结:关于免费刘熙载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刘熙载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走进陶渊明精神世界 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历的人,都知道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曾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人们从这里初步了解了爱菊的陶渊明。现行人教版。

2、 陶渊明和田园等 陶渊明与田园文 任崇喜①如他的名字一样,陶渊明一生的很多时光就潜在田园里。②他的田园是当代人的“桃花源”。读着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

3、 陶渊明饮酒诗成因其对后世创作影响 内容摘要:从古至今,我国有诸多专业人士在探究陶渊明和酒之间的联系,其此过程中,绝大部分人觉着谭渊明喝酒是为了避免灾祸,这种眼光是狭隘的,若仅是为。

4、 陶渊明诗文新读 摘要:陶渊明的诗文是其生存境况的真实写照,是其生命本真的真切体现。对陶渊明诗文的解读,要对其生存境遇进行全面的把握,也要感受陶渊明特定时空情境下。

5、 陶渊明赠答诗 陶渊明的赠答之作包括四言的《赠长沙公》《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和五言的《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五月旦和。

6、 杜甫对陶渊明的诗学接受 [摘要]学界对陶杜儒学精神和生活趣味的联系强调较多,但对诗歌上的美学表现,尤其在诗歌艺术的具体关系上,认识不够。细读文本,可知杜甫对陶渊明诗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