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新青年杂志 新时代新青年论文 新经济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新青年论文 新青年教师教学论文 世说新语论文开题报告 新农村建设论文结论 新科技论文 刘明新硕士论文

关于新青年论文范文 回眸新青年上的旧戏论争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新青年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3

回眸新青年上的旧戏论争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新青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青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五四时期,《新青年》上围绕以京戏为代表的“旧戏”问题展开激烈论争,一方是师长辈的《新青年》编辑同仁,一方以学生辈的张厚载为代表.世纪初的这场论争,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对这场论争的背景、人物及论争过程进行了详细梳理与考察,力图在历史现场的还原中再现论争的来龙去脉,为人们进一步深入反思这一论争提供基础.

〔关键词〕 《新青年》;张厚载;“旧戏”论争

〔中图分类号〕 I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4)02-0078-07

一、前 言

五四时期,《新青年》上爆发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旧戏”的论争.1918年 6月,时为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学生的张厚载投书《新青年》,对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有关京戏的观点提出批评,引发了这场论战,《新青年》一方的胡适、钱玄同、陈独秀、刘半农、傅斯年、周作人等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立场,张厚载一方则有同侪在其它报刊助阵.二十世纪初的这场论争,在观念与评价上,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对于这场影响深远的世纪之争,我们还缺少细密、深入的历史考察.相隔近一个世纪后回眸这一论争的来龙去脉,对于这一历史公案的梳理与评价,以及探讨与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与艺术的转型,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作为戏迷的“旧青年”及

笔耕不辍的戏评家:张厚载其人

张厚载(1895-1955),字采人,号豂子,笔名聊止、聊公等,江苏青浦 (今上海市)人.出身书香门第,就读北京五城学堂期间,为时任该校国文教员的著名文学家林纾所赏识.后相继入天津新学书院、北京大学法科政治系学习.读书期间,开始沉迷京戏,并经常在报刊发表京剧戏评,对梅兰芳赞赏有加,结交梅兰芳与冯幼伟、罗瘿公、李释戡、齐如山诸人,是当时所谓 “梅党”的中坚人物,被时人目为梅氏“左右史”.1918 年投书《新青年》,与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陈独秀、傅斯年就旧戏评价问题展开论争,持续数月有余.1919年,张厚载介绍林纾小说 《荆生》、《妖梦》于上海《新申报》发表,因小说影射、丑诋胡适、钱玄同、陈独秀、蔡元培等新文化人士,又以通讯记者身份在《神州日报》上发文称陈独秀即将辞职,被北京大学校方以被北大校方以“屡次通信于京沪各报,传播无根据之谣言,损坏本校名誉”为由开除学籍.虽由《新申报》出具证明为之辩白,校评议会最终未能撤销处分,时离毕业仅两月有余.林纾后作《赠张生厚载序》,表示张被北大除名是“为余故也”,并以“君子之立身也,当不随人为俯仰”相劝慰.虽蔡元培校长给予成绩证明书,让其转学天津北洋大学,但张厚载无意于获取大学文凭,放弃入学,经冯幼伟介绍,入中国银行任职.

1928年张厚载转天津交通银行,任文书课副课长,《商报》、《大公报》副刊编辑, 1935 年创办《维纳丝》戏剧电影半月刊.在津期间, 张厚载与沙大风、冯武越、王伯龙、王缕冰、刘云若、夏山楼主(韩慎先)、潘经荪等文化界人士相往还,又拜师老伶工张荣奎学京剧,活跃于永兴国剧社, 以扮演《长坂坡》之赵云著称.1936 年奉调上海交通银行,抗日战争期间,随交通银行迁昆明,任该行三科科长,后因触犯上司被降级,回天津交行任职.1947年,天津交通银行纪念成立40周年,张厚载犹能扮演《失街亭》中赵云一角,四座为之惊叹.1948年病归上海,次年退休,1955年卒于上海.出版有 《听歌想影录》、《歌舞春秋》与《京戏发展略史》等著作.①

张厚载平生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1918年以一个北大学生身份,投书《新青年》,引发影响深远的关于旧戏评价问题的世纪之争.其时,张厚载正就读北大法科政治系,身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作为北大学生,张厚载在年龄与身份上正是陈独秀所曾涕泣而求的“新青年”,② 但他的思想与行为,却与《新青年》师辈们的期望与想象甚远.在天津与北京读书期间,张就已沉迷于京戏,与北方梨园圈多有往还,并追随梅兰芳,成为“梅党”之一员,不时操文弄墨,所作戏评经常见于京津的一些报刊上,胡适在论争文章中也称其“豂子君以评戏见称于时”.③ 北大“兼容并包”,师生之间思想自由,不同思想倾向的存在本是合理的,“同学少年多好事,一班刊物竟成三”(俞平伯诗),其中就有文化保守的“国故”.但毕竟时势所趋,在《新青年》的强力影响下,转而投向新文化阵营的学生越来越多.张厚载的“执迷不悟”,可能有一个因素,不像在后来的五四运动中挑大梁的1917年入学的傅斯年们,入学时就能感染北大的革新风气,张在蔡元培入校之前就已入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北大老生,老北大与老北京的风气浸淫已深.张厚载痴迷戏曲,顶多让志于革新的师辈不解与不满,而其与新文化运动反对者林纾④ 瓜葛颇深,并推荐林影射新文化运动的小说,终于激怒师辈,遂有开除学籍之举,双方的分歧染上了味.

作为戏评家,张厚载自1912 年始发表戏评,京剧评论的写作几乎贯穿了一生.除了1918年《新青年》上的旧戏论争,1912至 1924 年间,他经常发表戏评于北京《亚细亚日报》、《公言报》、《星报》、《晨报》、《北京晚报》等;1929年至1935年,又于天津的《商报》、《大公报》发表京剧戏评.1912年至1918年的一百多篇文章编成《听歌想影录》(又名《国剧春秋》),署名张聊公,1941年由天津书局出版;1916年至1935年偏重记事的文章65篇,另加附录5篇,编成《歌舞春秋》,署名张豂子,1951年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原拟再编未收集文章为《听歌想影续录》未成.

金梁曾赞张厚载戏评云:“春秋之作,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此物此志,唯聊公与我有同好耳.”⑤张厚载的戏评长于对亲身经历的京戏演出盛况的纪实,如谭鑫培、孙菊仙、陈德霖、王瑶卿、尚和玉、杨小楼、汪笑侬、余叔岩、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等著名京剧名角当年演出的盛况,因而具有史料价值.梅兰芳 《孽海波澜》、《邓霞姑》、《天女散花》、《童女斩蛇》、《麻姑献寿》、《西施》等剧目的首演,其时间、地点和盛况,张厚载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记载和描述.1918年4月,冯幼伟为太夫人庆贺70寿辰,借金鱼胡同那宅演戏,张厚载历述茹富兰 《战濮阳 》、白牡丹《虹霓关》、程艳秋 《武家坡》、杨小楼《长坂坡》、梅兰芳《春香闹学》、刘鸿声《上天台》、贾璧云《打花鼓》、田桂凤《拾玉镯》等戏演出实况.1921年9月, 程砚秋、谭小培合演 《汾河湾》于华乐园,张文记载:“一时老名士,如樊云门、林琴南、罗扌炎东、狄楚青,皆出席于第二排座上,余恰坐于琴南师之侧.师见砚秋扮柳迎春,于吩咐丁山一场,语余曰:‘砚秋真细极了.’其后见谭小培扮薛仁贵,至打背躬时,念‘想我离家一十八载,不知他贞节如何, 等倘若失节,等将他杀死’一段,师又语余曰:‘真混帐.’余以琴南师之批评,虽极简单,而于砚秋之好处,及旧剧之疵点,都能一语道破,故特为此笔记之,亦犹夫子之门人记夫子之言耳.”不仅记载了演员的表演,还兼及名士的耳语点评,读之如身临其境,此段记载也显示了他与林纾师生之间的共同爱好和亲密关系;1922年9月,梅兰芳演出《风筝误》于真光院,张文记载:“刚上场时,黎元洪携其眷属,缓步而入,在第四厢坐定,全场座客多为注目,黎衣黑色西装,戴平顶草帽,态度颇安闲和蔼,无骄矜之色,亦可谓能行平义者矣.” 亦为不可多得的历史细节.

总结:关于免费新青年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新青年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1、 新青年场域和狂人日记的生成与其主题规约 [摘 要]《狂人日记》与《新青年》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首先是《新青年》同仁“发现了”鲁迅,其次是《新青年》文化思想背景规约了《狂人日记》的主题。

2、 新青年编辑部对文学译介赞助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以五四时期陈嘏对自然主义小说《基尔米里》的译介为中心,探究了其中国之旅的缘起,运用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从文体选择、翻译策略和社会传播。

3、 用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新青年 【摘要】青年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与主力军,其健康成长依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新时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面临诸。

4、 试析新青年下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做法 摘 要:自从我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重要的讲话。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

5、 95后创业新青年 笔者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让每个人做一个人生规划,大家想在什么时候创业?答案肯定是各式各样的,但是大多数人会说在有机会有能力的时候创业。那怎么样。

6、 是时候,让新青年站上舞台了 广“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之在人身新陈代谢。”这是1915年陈独秀先生创办《新青年》时的创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