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专科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产学研论文范文 基于校企协同和产学研合作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专科论文 原创主题:产学研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03

基于校企协同和产学研合作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是关于对写作产学研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产学研合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环节的深化和实践.随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我校传媒类专业的实训项目教学体系基于“校企协同”和“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创新.分别从实训项目的选择标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考核模式和教学保障机制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 产学研合作 校企协同 实训项目创新

“校企协同”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深化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校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以及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交流等方面所建立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和协同关系.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关键因素,实训项目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供给侧改革、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职责就是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和产业的用人需求.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湖南省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基本要求》明确规定,卓越高职院校建设要以特色专业群、教师队伍和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并要求每个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要建成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孵化、实习实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面对行业、引导行业发展的专业实训课程新体系.

一、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创新的背景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是按“前台后院”模式组建的一所公立传媒类高职学院,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做了很多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媒介内容生产”为核心,以“传媒艺术”和“传媒技术”为支撑,兼及“传媒管理”和“文化教育”的专业发展格局.

我校传媒类专业现有的实训项目体系主要是由课程实训项目、学期综合实训项目及毕业设计综合实训项目组成,分别针对某门课程或某个专业的能力培养,围绕各自的课程内容服务,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创新意识、服务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基本训练.但在实训项目设置上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实训项目内容和传媒企业需求脱节,难以跟上企业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技能要求和传媒职业素养要求和企业标准相差甚远;二是实训项目跟随企业生产需求而定,企业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忽略了实训内容的连续性和典型性,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接程度低,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成长的需要.

随着社会对传媒类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必要对实训项目进行教学改革,开发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切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实训项目,突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创意和操作一体化”的实训项目创新.

二、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创新的任务

(1)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创设一种新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和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符合要求的传媒人才作支撑,高职传媒人才作为传媒人才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模式也具有自己独特、稳定的风格或特征.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综合实训旨在解决的问题就是高素质技术技能的训练和强化,这符合学校“前台后院”的办学模式.

“校企协同”的实训项目教学体系着力提高专业学生的行业技能应用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创作流程和技术手段,缩短其融入传媒环境的时间.

(2)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良性调整机制,实现教师科研、教学和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产学研合作是教师转化科研成果、检验项目是否紧跟实际需求的方式,也是让教师的科研紧贴产业并实时解决企业难题、学生借助企业的良好平台进行实践的机会,从而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

三、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创新的实践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紧密结合湖南传媒产业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创意和操作一体化”的传媒类高职人才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兼具高职教育共性和传媒类人才培养特性的发展新路.

(一)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选取的标准

1.项目典型性.根据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能力体系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遴选出专业核心能力,并设置相应的实训项目.该项目是就业岗位群的共性任务,在业界具有广泛性.如传播和策划专业设置的版式设计项目、文案策划和写作项目、平面广告设计项目、网站专题制作项目等;数字出版专业设置的电子读物策划和设计制作、微视频(制作)营销、网店营销等.

2.实用性.要求所选项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自主性,能激发学生的参和兴趣和参和热情.

3.先进性.实施该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是行业主流技术,也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能力.如版式设计项目要求使用的软件包含photo shop、coredraw以及indesign~微视频制作软件包含了Premiere和AE等.

4.真实性.大部分实训项目都采用企业工作岗位中真实的项目.生产性实训项目一般安排在大二二期,学生已经有基本的传媒产品制作能力.为确保和企业的生产需求保持一致,我们选择生产周期比较长且可以重复生产的产品进行合作,由专业老师任职质量总监,在实训过程中把控产品质量.

5.可操作性.项目可以在实训室或者在工作室完成,实施难度适中.部分项目可以集中几天时间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和完成.

6.完善性.项目应该具备完整的工作流程和清晰的工作步骤.

7.综合性.项目综合性强,涵盖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较广泛.

8.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要求吸收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标准,能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专业教研室组织合作企业的专家共同制定实训教学体系,聘请技术骨干参和项目实施和指导.教师在充分研究项目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和学生日后工作结合度的基础上,采用真实的工作任务,创造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它的组织形式因项目差异而灵活多样,有项目实战、汇报演出、社会实践、场景模拟、实验研究和顶岗实训等,但规定不能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允许在实训开始前有少量学时的前期导入讲授).

(三)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的教学考核模式

实训结束后必须进行考核,允许学生补考一次,只有考核通过才能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根据实训组织形式而定,如技能操作、作品创作、调研报告撰写、项目答辩、面试、汇报演出等,但规定不能进行传统的闭卷考试.在考核主体的确定上,突出多元性,如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企业评价等.在考核标准的设定上,注重过程性,由平时成绩、考勤成绩、项目考核等组成.

(四)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的教学保障机制

1.完善实训教师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前台后院”模式即是贯彻“校企协同”的精神要求,将区域传媒产业资源和传媒教育资源结合起来,在院台融合中实现产教研合作.因此,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教学对每位任课教师都是一项挑战,学院必须对任课教师设置准入条件,同时要充分利用“前台后院”的模式优势,通过采取专业教学任务对接栏目、节目工作任务,聘请校外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师.

2.完善实训项目资源的共享机制.传媒类专业实训项目主要是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就业提供实质有效帮助的专项实训项目.解决“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碓题的关键是提高实训项目的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共赢为导向,辐射和带动其它项目效能的发挥,从而提升实训资源的整体效益.第一,学校要建立实训资源共享管理模式.传媒类各专业在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共享的问题,完善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工作.第二,学校管理部门要对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适时监控,形成监督共享机制.

四、结语

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环节的深化和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实训项目,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产学研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基于校企协同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摘 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人才培养实现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校企协同育人的条件下,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校企。

2、 民办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校企合作在民办高校教育系统的落实是产学结合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对于民办高校设计学类专业而言,考虑到人才培。

3、 应用型经贸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 实训教学是能够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建立在合理的实训。

4、 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能力校企协同深度培养机制和实践 [摘 要] 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校企协同深度培养机制的构建思。

5、 地方高校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 【摘要】本文从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阐明其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构建和实。

6、 加速中小企业协同深化产学研三化策略 一、深化产学研合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实现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