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研究生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理路论文范文 基于历史理路和现实基础的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化路径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研究生论文 原创主题:理路论文 更新时间:2023-12-26

基于历史理路和现实基础的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化路径是关于对写作理路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理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人民政协协商是我国先发内生的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人民政协协商遵循着协商建国、协商建制、协商治国的历史逻辑,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规律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人民政协协商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协商主体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业已拥有了相当的实践存量和良态的制度惯性.基于此,人民政协协商应当走一条稳健、有序、有机、增量的制度化道路.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历史理路;现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5-0056-0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党代会报告的形式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并将其作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2015年2月,《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推进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人民政协协商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人民政协协商制度化建设发展路径必须遵循历史逻辑和历史规律,必须在现实实践基础上突破创新.

一、人民政协协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路

人民政协协商是近代以来历史主题制约的结果.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主题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共识,也是各党派团体、阶级阶层进行协商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奋斗的目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人民政协协商沿着“协商建国——协商建制——协商治国”的历史逻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协商之路.

(一)从旧政协到新政协,协商建国

“历史选择了,历史选择了团结.”抗战胜利后,面对如何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国内三种政治势力各自提出了三种建国方案.国民党企图建立专制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國家;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中间党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则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共和国.中国与党派为争取和平积极参与重庆谈判和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并进行了维护政协协议的努力以及争取和平的斗争.然而,国民党坚持要走的统治,撕毁了“双十协定”并违反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协议,在南京单方面召开了伪“国民大会”,这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也标志着旧政协实际上解体.协商建国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与各党派在“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反对”的共识下,团结合作,组建人民统一战线,主张和平、、团结的方式建设新中国.从此,团结和就成为人民政协一以贯之的两大主题,成为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成为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先有新政协,才有新中国.”人民政协通过协商建国的方式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9月21日,经过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包括中国、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人士等46个单位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新中国第一届人民政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合法性和程序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同样,中国的执政地位也是在人民政协协商与选举相结合的基础上确立的,也是中国取得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同样也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预留了空间.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权,协商建国、建政,孕育和成立了新中国,始创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为巩固新生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凝聚了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政协召开的全过程践行了协商的思想,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体现了协商的基本原则.

人民政协协商建国,不仅标志着中国特色协商有了固定的组织平台,还标志着中国特色协商有了宪法和具体法律法规的依据,而且也标志着人民政协协商在全国各层级范围内的建立,中国特色协商开始真正进入组织化、法制化、制度化和全国化的新阶段.

(二)从代行人大到职能归位,协商建制

从1949年9月到1954年9月的五年时间里,人民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最高国家权力的职权.这些职权具体包括“制定或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就有关全国人民革命事业或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或重要措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委员会提出决议案”等[1].此外,为了更好地行使职权,人民政协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运行体系,除了设立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以外,还设立秘书处,成立了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国防、外交、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宗教事务等8个工作组,并建立工作会议制.在代行人大职权期间,人民政协不仅拥有立法、选举、决议等重要的国家权力,而且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我国政府制度、决策制度、政党制度、立法工作制度等的产生和初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4年9月,按照普遍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权.就在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的同时,人民政协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价值受到了质疑.但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地对党派和人民政协继续存在和发展提出了明确指示,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周恩来也明确指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政协会议还将对政府的工作起协商、参谋和推动作用.”[2]1956年八大正式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我国人民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继续存在.

总结:这是一篇与理路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历史经验和现实 〔摘要〕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关执政骨干队伍的强弱与党的事业的成败。我党在选任领导干部上付出了巨大努力,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主要包括:坚。

2、 我国农村政治信任历史沿革和现实 摘要:政治信任作为巩固政治合法性的“软实力”,对于推进政治民主、维护政权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农村政治信任在“乡(村)政权”“政社合一。

3、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现实基础和理论根源判断 [摘要]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解体,除了由现实的历史原因决定外,还与儒家政治设计思想本身的理论缺陷分不开,这首先可以通过对政治秩序赖以建构的现实基。

4、 高等教育中人文和科学关系历史探寻和现实突破 摘 要: 科学与人文,同根于人的认识,内蕴于哲学同一母体。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和阶段特征。沿着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勾勒出人文。

5、 中国精神当代建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摘要]我国应对全球化冲击和影响的最有效武器就是要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承接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

6、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现实基础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就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加快,农村经济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