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关于栖居论文范文 开花树和诗意栖居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栖居论文 更新时间:2024-01-15

开花树和诗意栖居是关于本文可作为栖居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栖居的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这是一个涉及文学艺术本体性存在的话题.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强调文学艺术的工具性、实用性,其中包括它的教育性、娱乐性,似乎文学只有为别的什么“服务”,才能具备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个时代的导向.以往,我们还习惯于把文艺作品比作“ 投枪”,把文学艺术家比作“齿轮和螺丝钉”,比作“灵魂的工程师”,那无疑也是一种工业社会的价值取向.

文学艺术原本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而精神是人存在的内在依据,精神活动的特点首先是指向主体自身的,是由自身内在启动的一种活动意向.

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在区别德语中“文化”和“文明”的不同含义时,把文明看作更实用、更外显、更技术化的东西,而文化则拥有更自我、更内在、更心灵化的属性.德语中“文化”的概念,就其核心来说,是指艺术、宗教和哲学体系,这是一些自生自存的东西.他引证奥斯瓦尔特·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的话说,它们“就像‘田野里的花’”,是一种“精神的自然”.施本格勒的原话是这样的:

这些文化,这些最高级的“生物”就像田野里的花一样,是在一种崇高的无目的中成长起来的.它们和田野里的花一样属于歌德笔下活生生的大自然,而不属于牛顿的死的自然.(1)

同是德国人的海德格尔在谈到这类“精神的自然”时,曾引用了安格鲁斯·西勒西乌斯的诗句:

玫瑰是没有什么的,

它开花,

因为它开花.

它不注意它自身,

并不问人们是否看见它.(2)

更好的比喻也是海德格尔做出的:文学艺术就是那“田野中开花的树”.在这里,他借用了海贝尔(J. P. Hebel)诗一般的句子,并将它一咏三叹:

优秀作品的成熟不都植根于故乡的大地中吗?约翰·彼德·海贝尔写道:“我们是植物,不管我们愿意承认和否,必须连根从大地中成长起来,为的是能在天穹中开花结果.”

诗人想说:在真正欢乐而健朗的人类作品成长的地方,人一定能够从故乡大地的深处伸展到天穹.天穹在这里意味着:高空的自由空气,精神的敞开领域.(3)

这些善于运思的德国人都如此乐于把人类的精神产物比作大自然中的植物.

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诗人也都吟颂过大自然中那“开花的树”.

王维歌唱过“开花的木笔树”: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杜甫歌唱过“开花的桃树”: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依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

陆游歌唱过“开花的梅树”: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在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一》

有趣的是,这些中国古代诗人和欧洲那位西勒西乌斯在歌颂这些“开花的树”时,都总是关注到它们的自在性、内在性:寂寞无主、自开自落,而不管他人知道和否.树为什么要开花?因为它是开花的树!它自己并不为了开花的宣传效应或市场价值.文学艺术家本身也就是一棵树,一棵饱含生命汁液的树,文学艺术作品就是他这棵树上开出的花,灿烂的精神之花.黑格尔在谈论古希腊的艺术时,曾把这种“内在性”“自在性”看作艺术的真谛,他说这种艺术“是以自己给自身以意义的东西,从而也自己解释自身的东西,这种东西是精神的东西,精神的东西一般以它自身为对象”(4) .

关于“开花的树”,海德格尔说:在工业时代,当实用主义、工具理性成为一个社会的主导思想之后,树的天然本性就被破坏了、遗弃了,或者说被“障蔽”了,被迫隐匿在世界的幽暗之处.而树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以及“商业价值”反被认作树的本性,甚至是唯一的本性,从而哄抬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去.他抱怨说:“实际上,我们在今天宁可倾向于为了所谓更高的物理学的和生理学的认识而放弃开花的树.”(5)在他看来,开花的树有两种面貌.技术时代中的人认为,在技术时代以前,开花的树才有面对我们而生存的权利,自生自长,开花结果;而在技术时代,对开花的树的这种权利的承认就成了一种幼稚的意见.只有把树砍倒,纳入技术生产系统,取得某种效益,才是最实在的事情.这样,开花的树的第一种面貌,作为更本源的展现、更始源的真理、更基本的价值,反成了隐蔽状态,全被技术的效益所掩盖,被技术世界中的人所遗忘了.海德格尔还由此讲到自然生态的破坏:当人囿于技术的框架,只从技术的视野去看待一切自然事物,把天地万物只看作技术生产的原料时,那将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全面破坏和毁灭.

由于在工业社会中树的自身内在价值不被承认,“树”只有变作“木材”后才拥有价值,于是,自然界大片大片的树被砍伐了.据有人统计,在人类文明史的初期,地球上2/3的陆地上覆盖着森林,总面积达76亿公顷.如今只剩下不足40亿公顷,而且每年以15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消失着.

原始森林被砍光后,人们造起了“人工林”,又称“用材林”,用材林的归宿依然是木材、木料.“森”变成了“林”,“林”又变成了“木”,“森—林—木”,这就是树们在工业文明中不可逆转的命运.如果最后一根“木”的根须也被斩去,那么,“木”就变成了“十”,那便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最后一个警诫:一个象征着死亡和寂灭的“十字架”!

庆幸的是,不久前我们已经看到著名生态伦理学家H. 罗尔斯顿综合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不同需求,已经为树木、森林归纳出多达十种以上的价值域.其中起码有四种是和森林内在的、审美的、精神的价值直接相关的:森林和大地一样,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在森林中,人们感受到了“崇敬”的体验;丛林是上帝的原始住所(还应当是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的得道成佛之所—作者注);森林是神圣的、近乎超验的;还有,森林就是森林,它的存在就是它的意义(6) .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栖居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参考文献:

1、 让美诗意栖居 走进新课程,令人振奋的课堂风景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我们教师开始放开手脚,鼓励学生找回话语权、敢于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见情、见性、见灵思、见。

2、 诗意栖居——感受诗歌中美 摘 要: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蕴含着生命的哲思和智慧。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选择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语文教师要利。

3、 一棵开花树 太外婆家里有一棵白玉兰树。树虽高大,但花开得小。花的大小虽不过如小拇指长,但朵朵香气扑鼻。树上的白玉兰,一到春天,就像是发了疯似的,呼啦一下子。

4、 杂工和他开花树 1貴人抓起广玉兰的种子,举到最高处,停了一阵,再让它们一颗一颗往下掉。像玛瑙一样的卵形颗粒滚落在凉席上,更多的是落在裸着的身体上,如皮肤上的。

5、 在校园里诗意栖居 校园,人生成长的摇篮;校园,人生成才的沃土;校园,人生精神的家园。无论是谁,上至一国元首,下至普通百姓,大多与校园有着深厚的感情。校园里的一人。

6、 诗意栖居,疼痛生活 里尔克说:“诗不是一般人的情感,诗是经验。”这种经验不是我们习见的经历,诗人的经营,是经过大脑过滤得以熔铸的真实存在。谷禾一直是关注当下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