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绝望主妇写英语论文怎么命题 绝望的主妇英语论文 绝望的主妇电影开题报告 英语论文写绝望的主妇

关于绝望论文范文 黑暗里绝望是一种力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绝望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6

黑暗里绝望是一种力量是适合绝望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暗示自己想死的句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20世纪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兼剧作家,生于爱尔兰,后移居法国巴黎.他毕生的创作,无论是英文诗集《回声之骨及其他沉积物》(1935)、法文诗稿“蹩脚诗”(1978),还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荒诞派名剧《等待戈多》(1953)以及他的八部小说如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无法称呼的人》(1951~1953)等,均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存在主义思想的完美结合,表现出一个荒诞不经的非理性世界,一种人生失却存在意义的荒谬感,一种虚无却又深刻的悲哀.他的作品一再以人的堕落为主题,一次次撕开地狱的帷幕,展露人性趋向非人道的堕落以及人性不灭的抗争.诚然,了解人的堕落会加深我们的痛苦,但更能加深我们对人的价值的了解.黑暗本身将是一种光明,最深的阴影会成为光源的所在,黑暗里绝望更是一种力量,更显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也许正是贝克特黑色悲观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贝克特发自内心近乎绝望的呼喊,似乎表白了全人类的不幸,而他凄如挽歌的语调更是回响着对苦难灵魂的声声安慰.他那浓缩的、博学的、隐喻式的诗歌和其戏剧、小说一样,呈现其作品的一贯特征,即“力图触及智性和情感的中心”,以其深邃的哲理抒写20世纪这个荒凉世界中人类冷漠、异化、荒诞的境遇,表达他对人类生命意义独特的思考.1969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上这样写道:“在这湮灭的世界里,萨缪尔·贝克特的创作犹如人类祈求怜悯的乐曲,舒缓深沉.它给受难者带来仁慈的解脱和渴望安慰的满足.” 贝克特性格冷静沉郁,敏于思考,讷于言谈.1923年10月,贝克特被选送进入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攻读法语和意大利语.都柏林圣三一学院严谨的学风培养了他对语言学和修辞学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悟力.1928年10月,他作为圣三一学院和法国著名大学的交换学者前往巴黎,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讲师,讲授英语.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黎人文荟萃、人才济济,贝克特先结识爱尔兰作家、艺术评论家托马斯·麦格里维,后结识他的文学偶像詹姆斯·乔伊斯,成为乔伊斯的得力助手,负责整理 《芬尼根的守灵夜》手稿,致使他早期的诗歌和小说语言深受乔伊斯的影响,显得过于自负而又矫揉造作.例如,现作为“利文撒尔文献”保存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早期诗稿 《腥象》,“1930诗歌大赛”的获奖之作,是诗人卖弄学识、表现个人才智而沾沾自喜的最好例证.全诗118行,以笛卡尔涉及时间的内心世界为主题,矫饰的诗体包含着讽刺和模仿艾略特《荒原》的注解融为一个整体,诗题的双关寓意和诗行中的乔伊斯式机智、优雅和充满隐喻的双关语均是他才华的表现,既掩饰又显示他此刻的羞怯和稚嫩,但是聪明的贝克特很快就意识到这一点.在随后的几年游学、教学和写作生涯中,他渐渐地修炼成一种冷静、周密而又诗意的表达方式,既坚持乔伊斯那种曲高和寡的艺术品格,又保持一种铅华洗尽的练达、准确和优美.

1930年9月,贝克特结束在巴黎的教学生活后,返回都柏林圣三一学院讲授法语,并继续深造,研究笛卡尔哲学思想.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著名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影响贝克特的哲学思想及其一生的文学创作.贝克特从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的“如果我错了,我便存在”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从普遍怀疑起身,怀疑一切都是错误的、虚假的;但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怀疑本身,怀疑“我”本身的思想,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1932年他从圣三一学院辞职,漫游伦敦和欧洲大陆,开始流亡巴黎的自由写作生涯.1934年他因神经系统疾患赴伦敦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事实上,心理治疗一直是贝克特生活的一部分.这一段养病生活对于贝克特的一生影响极大,他在精神病医院接触大量患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加上自身的病情并无好转,依然为各种疼痛和孤独的痛苦所困扰,他日渐沉默寡言,对世界愈感无望和悲哀,对整个人类满怀同情和悲伤.同年5月,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多刺少踢》(More Pricks than Kicks)在伦敦出版.1935年,他的诗集《回声之骨及其他沉积物》(Echo’s Bones and Other Precipitates)在巴黎出版.

贝克特这部诗集的精髓在于他的“巡游诗”系列,表现出诗人内心某种强烈的矛盾:一位爱尔兰新教徒的道德观如何相容于诗中 的倾向,一种强烈的创造新词的自我意识如何和现存的体系融会贯通.诚然,诗人一生和之不断地搏斗,竭力调和新教徒的道德观和内心 的矛盾以及写作的困惑,并试图找到出路.他感到有必要从新教中获取养分,有义务将各方的力量聚集一处,对自我、艺术、社会负起责任.在诗集《回声之骨及其他沉积物》中,“怨曲”、“脓液”和“小夜曲”三大系列插在两首短诗“秃鹫”和“回声之骨”之间,构成贝克特英文诗歌的主体,旅行这一较为普遍运用的传统人生隐喻,预示诗人未来的创作走向.短诗“秃鹫”不设标点,诗行首字母全部小写.事实上,这部诗集大量删减大小写、标点符号,完全有悖于常理,但是诗人偏偏通过许多非语义元素的联接手法来凸显音节的力量,产生出迷离的效果.“秃鹫”主题依然隐匿可见:受尽嘲弄的生命,以下等的生命为食,简化为某种值得怀疑的本质.一种物化的绝望形象“秃鹫”显露藏匿于贝克特内心的笛卡尔式的信仰:一切存在于颅内的意识中,所有外在的物象皆为虚幻的假象.

这部创作于1931至1935年间的诗集以现在分词开始,在永恒的现在进行时中结束;艺术正是在流动中达到某种永恒.“怨曲”、“脓液”和“小夜曲”系列均采用中世纪普罗斯旺的诗歌形式,贝克特将他的哲学信仰化为诗行中的意象,在文化和自我的两大廊柱间自由地穿梭.但丁、普罗斯旺及德国的行吟诗人在“怨曲”“晨曲”和“小夜曲”的诗题下游荡,程式化的典雅爱情在这些系列中化为性的密码肆意泛滥,那些陈词滥调和旧诗歌形式,在语言天才贝克特的妙笔下重获新生.环绕都柏林的旅行、巡游爱尔兰西部,或者穿越伦敦或巴黎,不是诗人写作的目的,而是借此不断探索诗歌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和颠覆诗写叙事脉络的并置现象.

总结:此文是一篇绝望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黑暗里我看到一片梦 我多少次想在夜晚,等待月亮独一无二地为我披上银色的月光,偌大的黑暗里,只有我的身上有一泻千里的银白闪亮。我曾经在给爸爸的芦荟浇水的时候,拿着一。

2、 黑暗里,阳光密布 每次她醒来,扑面而来的,却是一片黑暗。一片永无止境的、令人窒息的黑暗,一片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的黑暗。或许是早已对这种恐怖的黑暗产生了麻木感吧。

3、 我走在黑暗里 我走在黑暗里,就像走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多少欢喜的灯光,照着颤抖的贫穷。多少忍受的痛苦,被風吹成纸张,上面写着诗。许多人惨白地活着,需。

4、 内敛是一种力量 一为了塑造专属自身的“个人化象征”,苏奇飞启用了一系列深染其情感色泽的意象,如飞鹰、镰斧、父亲以及伏虎等,已经凝聚为象征意义稳定的语义群组,频。

5、 我的青春里,没有一种得到满足 唯有失去青春的人,才會觉得青春美好;拥有青春的人,只会感到在青春里受尽煎熬。当我还拥有青春的时候,只有极为有限的几次感受到了青春的存在。一次是。

6、 在黑暗里蓄积着惊悚的火星(组诗) 枯 藤残雪染上古藤。细碎的黄金有簌簌的嘶鸣。一匹风中的马谦卑地放下身段在墙角,丰收后的残败多少有些寂寥寂寥的墙角,时光早已眷顾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