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网-权威专业免费论文范文资源下载门户!
当前位置:毕业论文格式范文>硕士论文>范文阅读
快捷分类: 蒙古族服饰变迁参考文献 蒙古族民俗文化论文 蒙古族服饰文化论文 蒙古族文化论文 蒙古族食品论文提纲 蒙古族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分析论文

关于蒙古族论文范文 蒙古族祭火习俗现代调适相关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分类:硕士论文 原创主题:蒙古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2-11

蒙古族祭火习俗现代调适是关于本文可作为蒙古族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蒙古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在内蒙古民间,流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仪式;而生活在青海海西及甘肃北部地区的德都蒙古人,则会在腊月二十到二十二间的某天祭祀火神.两地的祭火仪礼,展现出不同文化特点.居住环境的改变和城市化,使传统的祭火工具逐渐消失.为了延续和传承民族文化,个别蒙古族地区政府组织的公祭开始兴起.从家祭到公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方式.

火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学界对于祭火的研究成果也很多.综观前人研究成果,相对集中在蒙古族祭火习俗的由来或解释火的象征意义、禁忌上,而对现代化冲击下的文化变迁研究较少.关于祭火习俗的变迁研究也停留在一个地区祭火习俗的变迁研究上,比较祭火习俗在不同地区的变迁研究则更较少.本文将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祭火习俗进行整理,并对内蒙与甘青地区蒙古族祭火习俗进行比对,讨论其在现代化语境下变迁调整的整体状况.

传统的祭火习俗

祭火也叫祭灶,蒙语称“嘎拉塔黑呼”(galtahih).祭火是蒙古族古老的习俗之一.人类自从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用火来烹饪食物,取暖御寒和抵御野兽的侵袭时便深知火的重要性.崇拜和敬畏火的习俗也是随着古代人类的演化慢慢形成的.

祭火习俗源自于古代萨满教中的自然崇拜.在蒙古族的民间传说中,认为火是天神“霍尔慕斯特腾格里”(hurmusttengger)点燃的,是上天的恩赐.蒙古族在万物有灵论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各种神秘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崇拜.在萨满教多神崇拜的信仰体系中,火的位置十分重要.“火是所有神灵中最重要的灵魂,萨满教徒举行的所有仪式都必须有火......不管祭品是献给哪一个灵魂的,都要首先拿出一块献给火的灵魂.”[1]火神的重要地位与火的实际功能密不可分,对于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火的实际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取暖、烤熟食物、抵御野兽的袭击等都离不开火.

因此,在蒙古人的生活习俗中,围绕火盆、炉灶等有一系列祭礼和禁忌.如在拔都时代,“拿小刀插入火中,或甚至拿小刀以任何方式去接触火等这些都认为是罪恶,因为他们相信,如果做了这些事,火就会被砍头.”[2]比如现在的蒙古族中,还有诸多对火的禁忌:例如禁止向火中扔不洁的东西,禁止往火里吐痰、小便、浇水.禁止在火上烤脚,禁止跨火盆、火钳.[3]禁止把炉灰和垃圾混合在一起倒等等.

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对火的禁忌和祭祀.对于火也有其独特的理解,但是由于古籍资料的缺乏,只能从现代文献记载中找到传统祭火的影子.在《绥远通稿志·蒙族》中以采访的方式记录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鄂托克旗的祭火:“其将祭也,先去灶上之锅,于灶之四角,各积沙一堆,焚香燃柏叶于其上,沙堆旁供有稠粥数盘,为米酪枣合做而成者,粥面各置酥油数斤,灶内燃沙蒿;灶前横陈三桌,上供糖水、茶、酒各一杯,羊油一勺,煮熟羊胸骨数块,柏叶数枝,分置两盘中,上蒙哈达,燃酥油灯盏.旗署中值班事官等,跪桌前,频频叩首,并频加柴、油、粥诸物于火中,一人喃喃诵经,需时约二十分钟.后以米粥少许,涂于柱间、门顶各处.此灶祭比.”[4]采访员又在后面加“案”以说明,腊月二十三是公祭,如没有时间,就改成第二天家祭,后来成为固定的习俗.对于祭火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说法.有的说是成吉思汗腊月二十三出征,耽误了祭火,就改在了腊月二十四;也有的说是贫民二十三祭,皇宫贵族二十四祭.

《蒙古风俗鉴》载:“腊月二十三晚上祭火的用品有:全羊、粘饭、枣、黄油、香、哈达、蒿草、酒.祭火时不用红色的器皿,而用黑色的器皿.由男人动手祭火.一家之主或长辈男人跪在前面,妇女跪在后面,向火佛上供磕头.并且要说:三十天为一个月,三百六十天为一年,用每年收成的德吉献给火主佛并磕头.为我们的日子之上升,为我们子孙的兴旺,为我们畜牧之繁殖,为了而不发生疾病,请为了而一切发慈悲.然后大家磕头,这样供完火主,全家共吃祭火的粘饭.”[5]从现存的文献中得知,祭火习俗一直在蒙古族日常生活中得到延续.

当代牧区的祭火习俗

祭火习俗传承至今,已有了比较完善的祭火仪式.在民间的说法是,火神在每家每户住了一年的时间,在过年前要上天去汇报每家每户的善恶情况.因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火,所以火能看到每家每户的好坏善恶情况.牧民认为火是上天的使者,火神所说的话关系着来年的丰收、运气、财富、身体健康和五畜兴旺.

在内蒙古民间,流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仪式;而生活在青海海西及甘肃北部地区的德都蒙古族则会在腊月二十到二十二间的某天祭祀火神.下文中笔者仔细描述了两地的祭火仪礼,以展现其不同文化特点.

1、2017年1月20日即农历腊月二十三,笔者记录了在阿拉善阿左旗银根苏木达兰图如嘎查一牧户举行的祭火仪式过程.祭火仪式由祭火前的准备、祭火、招福享祭三部分内容组成:

(1)仪式祭品及其准备过程.祭火前的清晨,家主焚烧“阿日查”(aricha侧柏的嫰枝叶),用“阿日查”的烟去净化羊圈和房子.(一般带着燃烧的阿日查围绕羊圈和房子转三圈)之后捡房屋周围和羊圈周围的垃圾,清扫房屋,特别要清洁炉灶.然后准备额博处(eboqu)、古日古勒代(gurguldai)、包高日苏格(baogaorsug)、嘎林布达(galinbuda)、白酒、茶、牛羊奶、黄油、麻糖、糌粑、核桃、红枣、哈达、五色布、丝绸线、棉花等祭品.下面针对这些祭品的准备和制作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每年的农历十一月起,牧民都会宰杀牲畜,准备过冬的肉.这时会挑下祭火的羊胸骨和肥肠.煮熟羊胸骨后,把羊胸骨上的肉剔下来,剔肉时要保持羊胸骨的完整性,并留下带皮的那块肉.胸骨肉剔净后,凹面朝上,将准备好的白丝线在羊胸骨的尖部按顺时针方向缠绕三圈固定后,把丝绸线引向一侧的胸骨软肋处,在软肋头固定丝线后顺时针方向绕胸肋三圈;再把丝线引向另一侧胸肋,在软肋头固定丝线后顺时针方向绕胸肋三圈,之后再将絲线引向胸骨尖部,并把余下的丝线在胸骨尖部固定住,在缠绕过程中不打结.[6]然后用哈达缠绕羊胸骨的最外圈,之后在额博处中放入针茅草、阿日查、奶皮子、干奶酪、红枣、核桃、葡萄干、烫面饼、肥肠、黄油、、麻糖等.

总结:此文是一篇蒙古族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论摩梭人的习俗和现代法律的调适 摘要:从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来,婚姻成了人类讨论与研究的永恒话题,从乱婚到群婚,到对偶婚,再到单偶婚制,每个时期的婚姻制度受其社会形态的影响。当。

2、 沙地人的另类习俗——叫火 “叫火”是几十年前长江入海口北侧沙地人的习俗,直到现在,有人还在信奉着。所谓“叫火”,就是把某个人眼睛里被吓走了的火,重新呼唤回来。这种“叫火。

3、 祭火 1支书找到桂花的时候,这女人正在忙年。放在过去,农村里是进了腊月就能闻到浓浓的年味儿的。一日日热闹起来的年集,娃儿们忍不住燃放的零星鞭炮,因。

4、 离退休人员心理调适方法 摘 要:我国老龄化现象在近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数量急速增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走入公众的视线,尤其是离退休人员的。

5、 海南楼市冰火23天 “李姐,现在海南引进人才可以落户,你看要不要考虑一下。”5月14日,海南人才引进计划公布不久,1个月没开张的海口中介杨灿就发来消息,试图突破这个。

6、 在线教育为什么又火了 最近,北京地铁及公交车站的户外广告位上出现了一组广告:变身好奇宝宝的孩子踊跃地向爸爸妈妈提问—问题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科学人文无所不包。